《甜甜的泥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15965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2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甜甜的泥土》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甜甜的泥土》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甜甜的泥土》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甜甜的泥土》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甜甜的泥土》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甜甜的泥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甜甜的泥土》(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甜甜的泥土教案设计:仇恒亮教学目标:1、学习小小说立意新颖、结尾惊奇的写法。2、体会小小说告诉人们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人间至亲至爱真情。重点、难点:1、重点:感悟母爱亲情。2、难点:学习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学情检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宛如愠色踉跄蓦地气势汹汹黯淡2、解释词语宛如:正像;好像。愠色:恼怒的脸色。踉跄:走路不稳。蓦地:出乎意料地;突然。气势汹汹:形容盛怒时很凶的样子。黯淡:暗淡。凝视:聚精会神地看。二、导入创设情境: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片断,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力量。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学生复述小小说故事,同学们加以评

2、价。2 四、理清文章结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把这篇小小说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 15) :破题,又称“交代” 。交代矛盾和冲突发生前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等。第二部分( 618) :故事的开端,或称“起因” 。通过对“她”的行动和语言描写,表现她内心的震撼和悲痛。第三部分( 19) :故事的发展部分。写王小亮得到奶糖后的欢乐情景。第四部分( 2021) :故事的高潮。写王小亮在家里受后妈虐待的情况。第五部分( 2224) :故事的终结部分,也是矛盾冲突的结果。写王小亮感受到了至爱真情。五、合作探究、师生研讨这篇课文以优美的文字、 细腻的笔法表达了一个离异母亲对

3、孩子的爱。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爱?说出来与同学交流。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通过读、品、演、议、思,了解作品内容,深入角色内心,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分享成功的欢乐,感受母亲的亲情和人间友情的熏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说法,鼓励大胆发言。六、品味语言研读句子,讨论问题。1、 “都放学了。”“知 , 道, ”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陶出一3 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 “大伯,麻烦 , 给孩子。”课文中有些故意省略的内容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明白。你能联系上下文,说出“她”知道些什么吗?2、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

4、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王小亮知道这包糖是谁给他吃的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讨论、交流、明确:1、 “她” (过去的妈妈)知道中午放学后儿子王小亮没有出校门回家,她更知道王小亮因为得不到现在的爸爸妈妈的爱持而过着艰难的日子,如中午不能回家吃热饭,只能在学校里啃冷馍。2、知道。因为这包糖是他“最喜欢吃的奶糖” ,也只有王小亮“过去的妈妈”才知道儿子最喜欢吃奶糖。王小亮吃了奶糖后,当晚“睡得特别香, 特别甜” ,原来“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七、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完成问题八、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读出叙

5、述、描述、对话的不同语调、语气。九、小结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十、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二。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4 人琴俱亡编写:仇恒亮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力求弄懂课文大意。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3、理解这则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重点、难点1、重点: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2、难点:一些文言词语。课时划分: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情检查1、给下列字注音。猷笃了舆奔调掷恸2、朗读课文二、导入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

6、4) ,彭城人,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 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5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故事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新亭对泣、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三、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准停顿,提高文言语感。四、弄懂文章大意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弄懂大意。补充词语解释: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俱:副词,表范围,都。

7、笃: (病)重。而:表承接,不译。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矣:语言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3、语时了不悲。语:动词,说话。了:完全。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索:要。奔丧:原指从外地急忙赶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素:向来,一向。琴:动词,弹琴。径:直往。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既:已经。掷:投掷,抛掷,扔。6、因恸绝良久。因:副词,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哀。良:很。绝:气息中止,死亡。6 7、月余亦卒亦:副词,也。卒:死。参考课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

8、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 “为什么总听不到 (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 (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 “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 (子猷)也死了。五、学生当堂背诵课文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学情检查检查背诵。(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加以背诵。背诵时读出人物语言和叙事语言的不同感情。 )二、理解文章内容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第一段,写

9、奔丧。第二段,写恸绝。探究: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学生交流,明确:7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 “子不悲” “都不哭” “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敬,人琴俱亡”和“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都表现了子猷对弟弟的兄弟之情。“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感受。三、拓展训练1、同样写到兄弟之情,比较学习本文与曹植七步诗,让学生从中感受真情,谈自己的体会。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学生搜集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10、在班上交流。例如,管宁割席、陈太丘与友期、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周处等故事。四、小结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此外,文章语言十分简洁,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五、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世说新语2、选用课作业优化设计。8 我的母亲编写:仇恒亮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2、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重点、难点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课时划分: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

11、情检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惺忪莫名其妙憧憧含冤颊上呜咽 辗转反侧娓娓动听歉疚 2、解释词语惺忪:因刚醒而眼睛模糊不清。憧憧:往来不定的样子。呜咽:低声哭泣。歉疚:感到对不起别人,内心痛苦不安。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 (道理) ,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名,说明,说出。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9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也不能入睡。二、导入1、作者简介。邹韬奋 (1895-1944),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 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 1962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业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 年创办生

12、活书店。 1936 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 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2、导语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四、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12) :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第二部分( 36) :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

13、、能干和奉献精神。第三部分(78) :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10 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五、合作探究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4 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例、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板书:第一个片段:元宵夜的“巡阅”四个片段第二个片段:涌流的泪珠。第三个片段:硬着头皮说的话语。第四个片段:劳碌的身影。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 “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

14、形象栩栩如生。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 “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同时也表现对孩子的教育注重“以情动人”,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与语句是: “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此外“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这一细节11 描写同样十分感人。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 “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

15、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滴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怪不得使作者感到“歉疚”和“不安”的感情油然而生。本题是开放型探究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六、小结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板书设计:四个片段母亲性格元宵夜的“巡阅”年轻的美,爱子涌流的泪珠有文学修养、有同情心硬着头皮说的话语怜惜、疼爱子女劳碌的身影勤劳辛苦能干七、布置作业1、课外练习四。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学情检查检查背诵“我此时伏在母亲的

16、背上 , 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12 一段文字。二、继续学习课文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细腻、真挚、深沉。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评说。例: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2、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3、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都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去掉。第1、2 句中的“就”和“才”,表现了对母亲不幸早逝的无限的痛惜之情。第3 句中的“敢”如果删去,就成了“不对母亲说出一句”,和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不敢”是心里想说,但又怕说出来后母亲不允许“我”再陪下去,越是“不敢说出”,就越是显得真诚、执著。如果改成“不说出来” ,就无法把这种矛盾的真实的“心理状态”表达出来。三、比较阅读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 ,让学生讨论两文的异同点,互相交流。背影 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