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生命之线》同步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08111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生命之线》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生命之线》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生命之线》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生命之线》同步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生命之线》同步练习(含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Q 个人图书馆qqshu.cc QQ 个人图书馆qqshu.cc 32、生命之线1课文写了那个事件? 写了几次?这几次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有哪些人物?登山运动两次第一次: 1985 年“我”与西蒙第二次: 1992 年“我”与马尔2. 重点是写哪一次?另一次是以怎样的写作方式来交待?第二次插叙3. 分析两次登山运动的异同次序同异合作伙伴对同伴的态度、行为结果第一次遭遇险情生死考验西蒙砍断绳索栽入冰隙第二次马尔救助、劝慰最终得救4. 讨论马尔的形象真正的英雄(高尚的人格)团结助人的精神5. 结合全文及第15 节 , 理解 “ 生命之线 “的内在含义 . 答案: “生命之线 “有两层意义 :1,

2、 连结登山人身体的绳索, 是物质之 “ 线“; 登山任保定的生死与共 ,团结互助的信念, 是“ 精神 “ 之线 . 6、拓展阅读(一)生命的问句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第一种人大老远看见了,赶紧绕路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深怕不小心会中毒。第二种人,来到了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 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提炼了毒素,与其它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

3、的药材。你认为人生是什么呢?如果有一个造句,“人生是 , ”或“人生像 , ”,你会怎么完成这个句子呢?用直觉,就是脑海里直接浮现出来的答案,我们不是在写作文或进行造句,QQ 个人图书馆qqshu.cc QQ 个人图书馆qqshu.cc 不需要修饰成优美的语句。“我的答案是人生如戏”,一位看起来吊儿郎当,凡事不在乎的男士可能会这样说。“从小我看着爸爸妈妈为这个家打拼,一直认为人生是很艰辛的。”即使这位女学员没有说出来,从她愁眉不展的神情,也可以猜想得到答案。“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竞赛”,这位学员有着非常明显的“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以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刚毅性格。难怪他说自己当年没有考上第一

4、志愿的高中,就放弃已考上的第二志愿,毅然去当兵。还有人说“人生是来还债”,这样的想法,虽然宽慰了受到创伤或不平待遇时的怅惘,但回答这个问题的学员,似乎有着很深的无奈。人生到底像什么?这的确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然而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种对人生不同的态度,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生命剧本。我们对人生的诠释,其实也就是内在潜意识的外在表现,自然也就活出那种形态的生命形式。于是我们看到,有些人终其一生,始终扮演着苦情哀怨的主角;有些人虽然会赚钱,但却始终留不住钱;有些人最擅长演出的就是悲剧英雄。还有一位学员在课堂上赫然发现,自己不论在婚前、婚后,在家庭、公司,虽然是有女儿、太太、媳妇、职员等各种不同称呼,但总括

5、而言,结果只有一个为别人活,完全没有自我。“人生永远是朝向你所思考的方向前进”,就像开头故事中的那棵树,你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1第 1 自然段中“一棵有毒的树”比喻什么?倒数第3 自然段中“完全没有自我”的含义是什么?答:“一棵有毒的树”比喻_ “完全没有自我”的含义是_ 2分别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四种人的特点。第一种人:_第二种人:_ 第三种人:_第四种人:_ 3文章中人们回答:“人生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答: _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QQ 个人图书馆qqshu.cc QQ 个人图书馆qqshu.cc A.本文对“生命”问题进行探索,内容大胆而又有吸引力,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襟。B.作者写“生命”这样抽象的命题,以树为载体,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生命现象,使这一抽象命题具体化。C.本文开头描述四种人对有毒的树的不同心态是为了铺垫下文对“生命”问题的设问。D.文章开头提到四种人,作者显然否定前三种人的作法而肯定第四种人的作法。E.本文告诉我们,面对“生命的问句”,无论给出多少种回答,人们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感悟。参考答案1. 生命中的困难或危机;没有自己的个性和自我价值。2. 逃避;抗挣;慈悲;创造发明。3. 不同的观点都有真切的生活经历作为明证。4.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