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导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08105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归鹿门歌》导学案(教师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姓名:组别:组长:学校审核:学案引导,合作学习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带勉励,岁月不待人。1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教学时间: 2015.12.8 12.9 教学时数: 2 课时编写整理:赵焱兰 审核修订:张寿武 一学习目标:(一) 知识目标 :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 ,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二)能力目标: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三)德育目标: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二学习重难点: (一)重点: 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二)难点: 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三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反

2、复诵读。 四知识结构:【合作预习】一完成精讲精练基础整合部分相应习题。二查阅资料,了解相关信息。1.作者简介:地位: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二掌门人,与第一掌门人王维并称“王孟”。以其籍贯襄阳,故世称“孟襄阳”;以其一生未仕,隐居鹿门山,故世又称“孟山人”。生平:少有大志,然仕途潦倒困顿,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身,后隐居鹿门山。人格: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刚直不阿,卓然独立;独善其身,清白高尚。诗歌:体裁:擅长五绝和七律。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风格: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诗集:孟浩然集名篇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春晓等。2、背景介绍: 孟浩然家在襄阳

3、城南郊外,岘山附近, 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 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 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 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 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 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3. 山水田园诗: 古代汉族诗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 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

4、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教学新课】诗歌内容赏析。一思考: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意象。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两个场景。明确:钟声渡头黄昏江景图月亮烟树岩扉松径月夜山景图 画面一:黄昏江景图1、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及其活动?黄昏;渔梁渡头;人们争渡回家,我归鹿门。2、诗人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诗人所见所闻各有什么特点?诗人心情感受如何?钟声、喧闹声;争渡情景;钟声显示了山寺的安宁僻静,渡头的喧哗声显示了尘世的杂乱喧闹;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3、此处用了什么写法?表现

5、了诗人什么感情?动静结合、对比;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向往隐居、怡然自得之情。(悠然的钟声 嘈杂的人声佛门清静 尘世纷繁 ) 画面二:月夜山景图思考: 1. 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及其活动?夜晚;鹿门山栖隐处;诗人上鹿门山回隐居处。2、行走在鹿门山路上,诗人见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境分析) 月亮皎洁清冷烟树树影朦胧静景岩扉幽深僻静寂静松径清静寂寥3、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神情欣喜沉醉迷恋感情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合作运用】情感探讨1、全诗体现作者怎么样的感情?完成率率价正确率评价100% 80% 60% 100% 80% 60% 班级:姓名:组别:组长:

6、学校审核:学案引导,合作学习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带勉励,岁月不待人。2 答: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怡然自得的心情2、诗中所写“ 夜归 ” 的“ 归途 ” 实际上是在写什么?答:诗歌中: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逸的道路。3、这首诗除了诗人隐逸的志趣与超然自得外,你还能读出什么感情?答:除了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外,还有一种孤寂无奈之情。【课堂检测】1对“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 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答: “争”字写得好。 “争”为“争夺”之意。 “争”字描写了诗人听到山寺传来黄昏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场面。表达

7、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2、怎样理解诗歌最后两句的意思,能否把“惟”换成“还”? 答:不能。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人 在活动,“惟有幽人夜来去” 。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 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进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3.结合全诗,试赏析本诗的对比艺术。答:前四句中,“ 山寺 ” 句以钟鸣衬托隐居地环境的清幽,而这又与争渡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四句人“ 向江村 ” ,而我却 “ 归鹿门 ” ,更是表现了诗人与世人的相异之处。后四句中,静态的环境描写与动态的人物描摹形

8、成对比,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表现了诗人对于先贤的仰慕之情,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小结: 这首诗写“夜归” 的“归”途, 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了一种独到的意境。知识积累【赏山水田园诗方法常用术语】思想内容 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白描语言特点 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解题思路:什么景意境 情感答案构成: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或表达效果知作者。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

9、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1.析物象。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2.看表达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拟人3.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4.明主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归隐向往田园厌恶官场憎恶黑暗远离尘俗闲 【合作指导】 一、知识总结: 二、学情评价: 1、学习状况评价: 2、学习过程评价:【总结反思】完成率评价正确率评价100% 80% 60% 100% 80% 60%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优秀良好一般优秀良好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