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07539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 “应接不暇”造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二、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

2、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3、释题:理解“天堂” (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 (小鸟的乐园)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三、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2、比较: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第二课时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3、结尾句)2、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朗读。3、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二、学习第二段1、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2、理解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颤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

4、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三、学习第三段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2、指导朗读2、3、4 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

5、3、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理解“应接不暇”。4、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 (天堂)啊!果真名不虚传。5、读一读课本上写鸟的句子。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联系上下文解释。6、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7、小结: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四、感情朗读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五、总结全文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去的时间不同)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六、课外延伸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要想更多地领略南国风光,就请大家去读读巴金先生的旅途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