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由来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3.91KB
约4页
文档ID:53095194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由来_第1页
1/4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由来By ZXf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仅在两个多月后12 月 6 日,毛泽东出访苏联,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访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重大的外交活动访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苏双方最后于1950 年 2 月发表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附件,通过缔结条约, 把中苏关系从法律上固定下来,同时又为新中国的安全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安全的保障然而,这一条约的签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谈判过程说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可避免的就要涉及到1945 年 8 月 14 日蒋介石政府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期《雅尔塔协定》的贯彻和落实,是苏美两国从战后自身利益出发强加给中国政府的一个不平等条约1945年 2月 4日到 10日 ,苏美英三国在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当时, 整个世界战场的形式是:在欧洲,东线苏军已强渡奥得河,进入波兰,即将对柏林展开最后一击,西线盟军已从法国边境进入德国作战; 在太平洋上,硫磺岛和冲绳岛的血战即将展开当时美国估计,在德国投降后还需要十八个月才能击败日本,美军需要付出100 万人伤亡的代价。

东西战场的形势增强了苏联的战略地位美国为了使苏联尽快的对日战争,同意了苏联提出的条件,并且在没有中国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强行达成了有关侵犯中国主权的条款对于此, 中国认为最不平等之处有三: 一是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之独立;二是迫使中方同意其在旅顺港驻军;三是把已经在 1935 年卖给日本的中东铁路迫使中方同意在各占50% 资产的基础上共同经营与管理,而经营管理权又为苏方所有而在战争后期, 斯大林在远东主要有两个战略目标:一是把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形成广阔的安全地带;二是恢复沙皇时期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以确保苏联拥有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而苏联的这些要求通过1945 年 2 月 8 日斯大林与罗斯福的会晤以及雅尔塔协定得到了美国的保证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接受苏联的条件,一方面美国向蒋介石施加压力;另一方面斯大林也采取了强硬的手段逼迫国民政府签订这个城下之盟首先,在条约签字前,苏联红军已经彻底粉碎了日本关东军,占领了东北全境如果苏联打算长期占领东北,那么蒋介石就得承担第二次失去东北的罪责;如果苏联将东北交给中共, 那么中共势必会利用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来壮大自己的力量,因此, 这两种情况都是蒋介石不愿意看到的;其次,当时新疆的“三区革命”在苏联的支持下正迅速向前发展。

蒋介石考虑到新疆特殊的战略地位,面对“三北” 出现的严峻形势,蒋介石采取了舍 “一北”保“二北” 的方针, 即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和苏联在东北的特权来换取苏联承认国民政府对东北和新疆的主权然而,随着1949 年共产党的胜利,远东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使苏联重新调整对华政策,斯大林为了在冷战的国际环境中加强与美国的对抗实力,无疑需要新中国加入苏联的东方集团;而刚刚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面临国内经济衰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威胁,显然要求与苏联保持密切的关系因此, 斯大林与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有着一致的目标 然而,如何以实现这一目标,双方却存在着分歧,斯大林希望与新中国建立同盟关系并且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权益得到保障;而毛泽东则希望建立新的中苏关系并且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这一分歧的集中反映在是否需要签订一个新的中苏同盟条约的问题上于是 1949 年 12 月 6 日,毛泽东踏上了开往莫斯科的专列,于 1949 年 12 月 16 日到达莫斯科毛泽东要求访问苏联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1948 年 4 月 22 日,毛泽东第一次要求访问苏联,其目的是希望以后新中国建立时能得到苏联的承认然而斯大林在回毛泽东电报的时候却称,现在中国的解放战争正处在关键时刻,毛作为主要领导人不能离开岗位;到了 1948年 7 月 4 日,毛泽东再次致电斯大林,要求访问苏联。

一开始斯大林本来同意了毛的出访,于是毛泽东买了新帽子、新大衣和皮鞋,并且准备了很多文件刚准备好,斯大林又来了一封电报,说你还说别来了,你来的时候政治局委员都不在莫斯科,都下去收麦子去了毛看完后,非常的气愤的说到:“我就不相信中国的命运还不如苏联收麦子重要!”到了 1948 年11 月 22 日,毛泽东再次提出访问苏联但出其意料的是,斯大林却主动提议,可以派遣一名代表来莫斯科于是, 在 1949 年的 6~8 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莫斯科,并于 6 月 27 日晚上 11 点与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会谈了一个小时斯大林一见刘少奇就直接的问: “你来干什么,你需要什么?”刘说我们需要钱,需要飞机军舰大炮、专家,建海军基地等等, 斯大林说没问题,要什么给什么但提到如何处理中苏条约问题的同时,刘少奇提出了三种方案, 一是宣布废除这个条约;二是宣布继承这个条约;三是暂时保留日后修改刘问斯大林同意哪种方案,斯大林则直接拿着红笔在文件上画到:“等毛泽东到莫斯科后再决定这个问题” 因此,能否签订一个新的中苏同盟关系,成为了斯大林留给了毛泽东的一个悬念,斯大林不明朗的态度,预示着毛泽东访苏的艰辛。

于是,毛泽东在1949 年 12 月 6日,带着一车他为斯大林精心挑选的礼物,除了中国特有的陶瓷、刺绣、牙雕之外,还有一车江西蜜橘和一车山东大葱,抱着收回国家主权的愿望开始了他的访苏历程1949 年 12 月 16 日中午,毛泽东所乘的火车经过10 天的跋涉到了莫斯科北站,但是前来迎接不是苏联最高领袖斯大林,二是莫洛托夫等人,这让一些中国人难以理解,上海工商界人士和旧社会出身的一些人对此表示不满实际上, 在毛访苏前期, 国内的一些民主党派和一些人就反对他去莫斯科访问,原因是中国历代王朝开国时,大多都是周边国家来朝拜我们,没有自己主动走出去去其他国家的先例当晚,毛泽东就在克里姆林宫与斯大林会面时,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却遭到了斯大林的拒绝,并称苏中之间是根据雅尔塔协定缔结这个条约的,这就意味着上述条约的缔结是得到美国和英国的同意鉴于这种情况,不能修改任何一项内容,因为哪怕是改动一款, 都可能给美英提出修改条约中涉及千岛群岛、南库页岛等条款上提高法律上的借口毛泽东面对斯大林的强硬态度,他认识到, 自己无论如何是不能空手而归的,但是要怎样才能改变斯大林的想法呢?这对于毛泽东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

正在此时, 有几件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迫使斯大林作出让步:一是毛采取既不回国,也不露面的做法,以至于西方盛传他被斯大林软禁的谣言,无可奈何的斯大林只好让步,同意重新签订中苏条约;二是毛泽东收到了周恩来从北京发来的几封电报,内容是缅甸和印度两个国家已经决定承认新中国并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英国以及一大批英联邦国家也将在承认新中国的问题上采取明显步骤1950 年元旦,苏联驻华大使罗申拜访了毛泽东,这次会谈成为了中苏会谈的重要转折毛泽东告诉罗申,新年后他与斯大林想再谈一谈贸易问题,然后离开莫斯科, 打算提前回国 罗申在听了毛的这番话后大吃一惊,马上把毛的话告诉了斯大林斯大林清楚地知道毛泽东提前回国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他深知如果中国脱离了苏联,苏联就会失去在亚洲的强大盟友,在东方失去一个可靠的屏障在仔细权衡利弊后,斯大林决定改变态度把中国变成自己的坚定盟友;三是来自美国的压力1949 年 12 月 29 日,美国军方与国务院就保护台湾还是放弃蒋介石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结果,杜鲁门总统支持了国务院的意见主张放弃蒋介石而向中国示好,他的目的就是以放弃台湾的代价而实现其分裂中苏关系的目的,因此, 美国对中国态度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苏联重新调整对中国的战略。

毛泽东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周恩来于1 月 9 日晚由北京动身,来莫斯科与苏联商讨重新订约的问题,周恩来于1 月 20 日到达莫斯科就在周恩来前往莫斯科的路途上,斯大林就成立了一个条约起草委员会,把中长铁路问题、 旅顺港和大连港问题和专家的问题等准备好了,而毛泽东对条约和有关协定的具体内容似乎还没有充分考虑等到周恩来于20 号到达莫斯科时,斯大林直接把这个草案拿出来由于这个草案及其以后的四个修订稿都只是在1945 年中苏同盟条约上的小修小补,而其核心的内容——中长铁路、旅顺港和大连港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只是答应旅顺港可以提前还给中国随后, 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提出了一个令斯大林意向不到的方案:首先要求苏联放弃租用旅顺口作为海军基地以及大连和中长铁路的一切权利和利益,同时声明将上述所有权利和利益归还中共;其次,要求苏联归还在大连和旅顺地区的一切财产,并由中国政府接收,同时对于中长铁路及其所属财产,苏联政府应在本协定生效3 年后,无偿地移交中国;最后,为了区别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旧条约,周恩来还在原来的名称上加上“互助” 两个字 中方提供的这个新草案,除旅顺撤军问题外,几乎完全推翻了苏方原有的设想。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 斯大林最后又交出了一份与中方草案很接近的文本,不但接受了中方关于旅顺、大连等问题的条款,而且苏联还答应在1952 年末,无偿向中国移交中长铁路的权利及全部财产斯大林之所以作出与之前相差甚远的决定,这主要归功于美国的“反间计”由于斯大林同意与新中国签订新的条约,致使处于世界另一端的美国领导人的不安,1950 年 1 月 12 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扔出了一个重磅级的外交原子弹,美国企图用谣言作武器,达到破坏中苏谈判的目的在艾奇逊 1 月 12 日的演说里说从古至今,美国都是中国的朋友,而俄国人却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比如新疆的动乱、150 万的北方领土和外蒙古的独立等等此外,1 月 17 日,苏联驻华使馆再次报告了美国挑拨中苏关系的阴谋计划报告说, 美国现在非常重视对中苏关系问题, 同时,希望借助贸易使中国在经济上依附于美国,然后再对中国施加政治影响几天后,苏联使馆又传来了美国人在关岛建立美中间谍学校的情报,这些消息对斯大林无疑是一种更大的刺激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在中苏谈判的过程中,斯大林必须得作出让步,从而保证中国这个盟友进而维护苏联的国家利益于是,1950 年 2 月 14 日晚 6 时,在克里姆林宫里隆重举行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字仪式。

周恩来和维辛斯基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上签字, 这意味着斯大林所设定的以太平洋出海口和不冻港为核心的远东战略不到两年后将不复存在,而毛泽东的此次访苏的预期目标也得到了实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