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080970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三千弟子手执竹简漫漫歌颂,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中原大地冲突与战争不断。原来地位低下的士族阶层, 也渐渐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视。士族开始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渐渐的形成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现象百家争鸣。,思考:何谓“百家争鸣”?,答案,“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1.背景,

2、政治,经济,文化,学术自由,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为 增强自身实力,竞相招贤纳士。学术氛围空前浓厚。,“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盛,文化下移。,各学术团体独立于政治势力之外,非政治附庸, 言论相对自由。,井田制崩溃。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使得有些人 有空闲时间从事学术活动。,此外,各个学派之间、 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 间,既相互斗争又相 互学习和借鉴。这也 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 一重要因素。,2.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儒、道、墨、小说、法、兵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称为“百家”。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孟,道家的老庄,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

3、商鞅,兵家的孙膑等。,道家老子与庄子,代表作:道德经 名言录: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代表作:庄子 名言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老子,传说姓李名耳,生卒年不详。春秋晚期楚国人。,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点击,点击,思想主张:“道”是本原,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继承发展老子的思想,把世间万物都 看做相对的,墨家墨子,代表作:墨子 名言录: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战争)春则废民耕

4、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墨子(约前468前376),墨家创始人,战国时期鲁国人。,点击,思想主张:兼爱 非攻 尚贤,法家韩非子,代表作:韩非子 名言录: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约前280前233 ),战国时期韩国人,是法家集大成者。,点击,思想主张:法治,厉行赏罚;加强君主集权;改革。,3.历史影响,(1)“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

5、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3)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孔子和早期儒学,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战国时代,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和总结,并博采众家之长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孔丘(前551年前479年)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6、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儒家圣人孔子,名言录,1.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仁。论语卫灵公 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孔子的思想,“仁”:孔子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要与他人和睦相 处,代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己复礼, 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法的要求。,“为政以德”:以德治民,取信于民,反对苛政以及任意 刑杀。,孔子首创私学,主

7、张“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 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 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 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 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 合称为“孔孟”。,儒家亚圣孟子,名言录,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

8、,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的思想,“仁政”:是孔子“仁”的思想的发展,主张实行“仁政”,“性本善”:认为人性本善,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 和扩充人的善性,“民贵君轻”:“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民本 思想,荀子,荀子(约前313前289) 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 人。 战国时期我国著名著名思想 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 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 卿”。 著有荀子一书。,名言录,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9、。(荀子修身)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哀公 ),荀子的思想,“仁义”与“王道”:施政以德,主张以德服人,“君舟民水”:强调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人性之恶”:认为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规范 人民行为,使人向善,小结,仁,仁政,仁义 王道,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克己复礼,性善论,性恶论,三、儒学与现代生活,现代生活中,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古老的儒学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列举你在现代社会中看到 的儒学的影子。,孔子在汉城,孔子在柏林,世界看孔子:,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孔庙杏坛,探究性问题:,你认为现代社会生活中,有没有复兴儒学的必要?如果有,那么原因是什么?,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