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知识要点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53077132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4.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知识要点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艾滋病知识要点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艾滋病知识要点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艾滋病知识要点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艾滋病知识要点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滋病知识要点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知识要点PPT课件(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艾 滋 病,概 述,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概 述,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 发病机制:病毒侵犯、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最终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临床特点:发病缓慢,多系统损害,病死率高,艾滋病研究史上的重要事件,1981:世界上首例艾滋病病人被报告1983:分离出艾滋病病毒(法国巴斯德所)1984:发现艾滋病病毒受体CD4 分子1986:统一命名为HIV;西非发现HI

2、V-21987:发现第一个抗艾滋病药物(AZT)发现CTL的抗HIV作用1993:二联治疗(AZT + ddI)1996:提出HAART;发现HIV辅助受体(CCR5)1997:提出艾滋病的免疫功能重建 1999:STI2001:T20;治疗性疫苗研究耐药研究2005:发现新的变种病毒(致病快、抗药强),病原学,单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人类慢病毒组 球型20面体,直径100120 nm,双层结构 包膜:gp120、gP41 核心:P24包裹两条正链RNA、逆转录酶(RT)、整合酶(INT)和蛋白酶(PI, P10) 分为型和型,HIV颗粒,HIV-1全长9181 bp 两端为

3、长末端重复序列(LTR) 中间有9个开放性读框,HIV基因组,六个调控基因: 反式激活基因(tat) 病毒蛋白调节因子(rev) 病毒感染因子(vif) 负调节子(nef) 病毒蛋白R基因(vpr) U基因和X基因(vpu, vpx),三个结构基因 : 群抗原基因( gag) 多聚酶基因( pol) 包膜蛋白基因(env),HIV型别及亚型,M群,O群,N群,ABCDEFGHIJK,亚型,HIV-1型,HIV-2型,ABCDEF,亚型,HIV外界抵抗力,煮沸可迅速灭活,5610分钟可灭活 室温下液体环境中存活15天,被污染的物品至少3天内有传染性 以下消毒剂37处理10分钟可灭活:70%酒精、

4、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35%异丙醇、0.5%来苏、0.3%过氧化氢 医疗用具、注射器经高温消毒、煮沸或蒸气消毒后完全可以达到消毒目的,流行病学,传染源,AIDS病人和携带者是传染源 病人包括轻症、艾滋病相关综合征、严重的艾滋病病人,以急性感染期传染性最大 病原携带者不仅数量多,而且很难限制其活动,加上本病潜伏期长,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 血液、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等)、器官组织中都含有大量的病毒,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约占7080,男同性恋异性恋(分别为510、70%) 经血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接受血液或血制品;献血员感染的传播;医源性感染(器官移植、人工受精

5、、污染的器械等) 母婴传播:经胎盘、产道及哺乳等,进食、昆虫叮咬或共用电话、握手等,不会传播HIV的途径,高危人群,性乱者(男同性恋、娼妓与嫖客) 静脉药瘾者 血友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 HIV(+)的性配偶及婴儿 昆明治疗羊角风医院http:/ 昆明军海癫痫病医院http:/ 昆明羊角风医院http:/ WHO估计,全球HIV感染者至少8000万人,已有2480万人死亡。新增HIV感染者500万/年、1.6万/天、11例/分钟 非洲、美洲、欧洲多发,亚洲HIV感染者快速增加(已近1000万) 1985年传入我国,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估计近100万),我国流行情况,截至2006年12月3

6、1日,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19156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7713,累计死亡13632人,按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WHO推荐的方法估算,中国现有HIV感染者和病人约84万,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疫情地区差异大 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 传播途径仍以吸毒为主,但三种途径并存 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 呈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态势 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HIV动态感染过程,吸附 脱衣壳 逆转录 环化 前病毒,整合 转录, 翻译 核心颗粒装配 出芽,HIV生活周期,HIV的吸附与脱衣壳过程,HIV表面的gp120与CD4分子结合病毒外膜和CD4受体构象改变允许gp120和辅助受体即嗜淋巴细胞受

7、体(CXCR4)及趋化因子受体(CCR5)结合第二个连接使病毒和细胞膜紧密结合,允许gp41和和细胞膜融合区结合 HIV与细胞膜融合HIV核心及RNA进入细胞浆,HIV毒株 R5株(低/慢型)、 X4株(高/快型),根据辅助受体的不同(CCR5、CXCR4), HIV分为R5和X4毒株,新感染病毒以R5株为主,复制速度慢,病毒量少,称低/慢型,感染一段时间后,病毒转化为X4株为主,复制速度快,病毒量多,称高/快型。高/快型病毒为合胞体诱导株(SI,病毒培养产生细胞融合),低/慢型病毒为非合胞体诱导株(NSI)。,HIV侵犯各种表达CD4分子的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8、郎罕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神经胶质神经元细胞,HIV免疫病理,靶细胞(CD4+T细胞)的免疫损伤机制至少有3种: 细胞毒效应:受细胞毒性T细胞(CTL)攻击 细胞凋亡:感染的靶细胞表面表达CD95L(fas抗原),和配体结合后引起靶细胞凋亡 ADCC效应:感染的靶细胞表面表达gp120蛋白,引发机体ADCC免疫反应,HIV动力学,HIV自然史与临床症状、免疫功能和病毒复制关系,临床表现,临床分期,急性感染期 无症状感染期 艾滋病前期 艾滋病期,1. 急性感染期,感染HIV后6天6周,出现上感样及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 感染后24周,逐渐出现HIV抗体,期间为“窗口期” 随后血浆病毒载量明显

9、下降,CD4+细胞数量回升(但仍低于感染前水平),而后呈进行性减少 症状的出现、持续时间以及病毒载量与预后相关 平均持续22天,可自行消退,2. 无症状感染期,多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血浆病毒载量稳定在较低水平(波动很少超过1个对数值或10倍) CD4+细胞数呈进行性减少(降低速度为50100个/L年) 平均持续8年(数月数年),3. 艾滋病前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PGL) 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 病毒载量开始上升,CD4+细胞减少速度明显加快,PGL综合征,4. 艾滋病期,CD+细胞计数200个/l 或出现一种以上艾滋病指征性疾病:卡氏肺孢菌肺炎、卡波济肉瘤、肺部或食管念珠菌病、隐球菌脑

10、膜炎、肠道隐孢子虫病、巨细胞病毒感染、HIV相关性脑病、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组织胞浆菌病、淋巴瘤、结核病、弓形虫脑病、HIV相关性消瘦综合征,最常见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最常见的威胁生命的机会性感染 发热、盗汗、乏力、消瘦,逐渐出现胸骨后不适、干咳、呼吸短促 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扩散效率均减少 典型胸片:肺门周围间质性浸润 病原学诊断:痰、支气管灌洗液中查出卡氏肺孢菌,卡氏肺孢菌肺炎 PCP,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与人类疱疹病毒8型有关,多见于男同性恋和双性恋人群 可发生在HIV感染的各个阶段,甚至在CD4+细胞水平较高时 可侵犯皮肤、黏膜、内脏和淋巴结,卡波

11、济肉瘤 KS,Kaposis sarcoma,孢子丝菌病,真菌性角膜炎,口腔真菌感染,疣,带状疱疹,尖锐湿疣,HPV感染,淋巴结核,淋巴瘤,恶液质表现,消瘦综合征,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测,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学检测(),HIV抗体的初筛试验ELISA(酶联免疫试验),血清学检测(),HIV抗体的确证试验Western blot (免疫印迹试验),血清学检测(),HIV抗原检测ELISA夹心法,测定p24抗原 敏感性很高(710 pg/ml) 特异性稍差(可有假阳性),分子生物学检测(1),HIV RNA检测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高温变性(94)低温退火(55)适温延伸(

12、72);经2530个循环,成倍数扩增 荧光定量PCR:比常规PCR多一个寡聚核苷酸探针(带一个荧光发光分子和一个荧光淬灭分子) 应用:PCR查PBMCs前病毒DNA;RT-PCR查血浆中的病毒RNA,分子生物学检测(2),淋巴细胞HIV RNA检测Nor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 blot),原理: RNA片段经电泳分离,从凝胶中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再用探针杂交,分子生物学检测(3),HIV变异株检测Sanger测序法,原理:核酸扩增时,核苷酸在某一固定点开始,随机在某一特定的碱基处终止,产生A、T、C、G四组不同长度的一系列核苷酸,通过在尿素变性的PAGE胶上电泳,获得DNA序列

13、,诊 断,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多个性伴和不洁性生活史;输入未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史;HIV抗体阳性所生的子女;其它(如职业暴露或医源性感染史)。 临床表现:高危对象出现发热、头痛、咽痛、恶心、厌食、全身不适、关节肌肉疼痛、红斑样皮疹、血小板减少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颈、腋及枕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可考虑急性HIV感染。感染进入无症状期多无任何表现,也可有淋巴结肿大,疲劳,乏力等。 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并经确证试验确认;血浆HIV RNA阳性;CD4+T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预 后,影响预后的因素,感染的HIV型别及亚型:HIV-1较HIV-2临床进展快 并发的机会性感染:同时合并卡波济肉瘤及肺孢菌肺炎者病死率最高;合并丙型肝炎者预后差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治疗改变了艾滋病进程未治疗者的四种结局:典型、快速进展型、长期无进展型、长期存活型,HIV感染的四种转归,典型 (70%80%):510年进展为艾滋病 快速进展型(10%15%):23年 长期存活型 (极少):进展到艾滋病期后能稳定较长一段时间 长期无进展型 (500/mm3,病毒载量50个/mm3,以后每年增加50100个/mm3;病毒载量降低90%以上 部分有效:未达到充分的病毒抑制,但CD4+T细胞数动态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康复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