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系疾病中医护理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53076644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4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系疾病中医护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肺系疾病中医护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肺系疾病中医护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肺系疾病中医护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肺系疾病中医护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系疾病中医护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系疾病中医护理ppt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肺系疾病的中医护理,1,咳 嗽,2,一 、概念与认识,3,咳嗽病名,指因邪客肺系,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肺系病证。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 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4,咳嗽的病因病机 1,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 外感咳嗽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外邪犯肺 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咳,5,咳嗽的病因病机 2,内伤咳嗽七情失调伤肝,郁而化火,肝火犯肺 饮食不节,劳倦伤脾,脾不健运,痰湿蕴肺 久病伤肺,肺阴亏虚,肺脏虚弱 肾主纳气,为气化之源,肾脏

2、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咳,6,咳嗽的辨证分型 1,外感咳嗽风寒袭肺证 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7,咳嗽的辨证分型 2,内伤咳嗽痰热壅肺证 肝火犯肺证 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8,二 、护理要点,9,一般护理 1,1、按中医内科护理常规进行 2、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咳声大小,有无吐痰,咳嗽时呼吸状况,以及伴随的全身症状。 3、观察咯痰多少,咯痰最多的时间,观察痰液性状、颜色、咯出难易,有无带血等。 4、痰液检查及时留取标本送验。,10,一般护理 2,5、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6、咳嗽患者最需要洁净新鲜空

3、气,病室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禁止吸烟,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 7、外出时戴口罩,避免外邪侵袭。注意保暖,戒烟酒。,11,一般护理 3,8、准备好有刻度的痰具,及时清理痰液和消毒痰具。 9、咳痰无力咯痰困难者要协助排痰,定时翻身拍背,体位引流排痰。必要时吸痰。 10、痰液粘稠难咯出者,可用超声雾化稀释痰液,便于排出。,12,一般护理 4,11、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 12、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 13、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师。,13,一般护理 5,14、咳嗽有痰者不能使用麻醉止咳剂,可

4、予以化痰止咳剂,消炎化痰剂,痰出炎消咳自止。 15、针刺止咳:针肺俞、列缺、天突、丰隆穴。或耳针支气管、肺、神门穴;外感咳嗽加肾上腺穴;内伤咳嗽加脾、肾等穴。 16、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14,一般护理 6,17、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18、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19、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咳嗽的患者,做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节。,15,辨证施护 1,风寒袭肺 1、参照“风寒感冒”护理。 2、咳嗽较重时,遵医嘱给予背部拔火罐或可临时服复方甘草合剂或通宣理肺丸。 3、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

5、之品。,16,辨证施护 2,风热咳嗽 1、参照“风热感冒”护理。 2、咳嗽时,可服止咳枇杷露10-20ml,或服用桔红丸。 3、平时可食梨、枇杷等水果。 4、忌辛辣、肥甘、厚味,戒烟慎酒。 5、痰粘难出,除翻身拍背排痰等,可用黄芩注射液或鱼腥草配液雾化吸入,消炎止咳稀化痰液,便于排出。,17,辨证施护 3,燥热伤肺 1、参照“风热咳嗽”护理。 2、鼻干咽痒干咳,可服用止咳枇杷露、养阴清肺膏,亦可用梨膏加川贝粉调服。 3、平时可食用川贝炖梨、百合银耳羹。 4、干咳少痰、粘稠难咯,可用中药雾化吸入。 5、干咳痰中带血时,密切观察出血量,出血多时报告医生。,18,辨证施护 4,痰湿蕴肺 1、病室温度

6、不宜太高。 2、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注意饮食调护,食饮有节,配食健脾利湿化痰食品,如薏米、赤豆、山药,忌食糯米等粘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以防碍脾助湿生痰。,19,辨证施护 5,痰热壅肺 1、参照“风热咳嗽”护理。 2、肺热咳嗽可服用桔红丸、枇杷露。 3、肺热咳嗽可配食枇杷叶粥、鲜芦根粥等。,20,辨证施护 6,肺气亏虚 1、咳痰无力时,要协助排痰。 2、肺气虚易感外邪,慎起居,防感冒,勿汗出当风。 3、注意休息,勿过劳,以免劳倦更伤正气。,21,辨证施护 7,肺阴亏虚 1、参照“燥热咳嗽”护理。 2、可予养阴清肺膏10g,每日二次服。 3、干咳痰难咯出时,可予雾化吸入稀化痰液,湿润咽喉

7、。 4、观察有无痰中带血,血量多少,必要时报告医生予以止血治疗。 5、可配补养肺阴之食品,如玉竹粥、沙参粥、糯米阿胶粥等。,22,三、健康指导,23,健康指导,1、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寒暖,预防感冒。 2、外感咳嗽愈后要重视锻炼身体,增强抗御外邪的能力。 3、内伤咳嗽久病体虚,要重视合理调养,慎起居避风寒,调饮食戒烟酒,宜进补益食品。也需根据体力适当散步、作呼吸操、太极拳、气功等轻量的体质锻炼,以逐渐增强正气。,24,哮 喘,25,一 、概念与认识,26,哮喘病名,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使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所致。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

8、主要临床表现。喉间哮鸣有声为哮证,呼吸急促困难者为喘证。 病位在肺、脾、肾。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等在发生呼吸困难、气息急促的阶段,可参照本病护理。,27,哮喘的病因病机,宿痰内伏于肺,复因 外邪侵袭 饮食不当 情志失调 体虚病后 以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28,哮病的辨证分型,寒哮证 热哮证 虚哮证(发作期) 肺气虚证 脾气虚证 肾气虚证(缓解期),29,喘证的辨证分型,实喘 虚喘风寒闭肺 肺气虚证表寒里热 肾气虚证痰热遏肺 喘脱痰浊阻肺肝气乘肺水凌心肺,30,二、护理要点,31,一般护理 1,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哮

9、喘发作时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3、哮喘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烟尘异味刺激,避免接触诱发哮喘的刺激物,如尘螨、花粉及某些致敏食物。,32,一般护理 2,5、室内禁止吸烟,患者必须戒烟。 6、哮喘发作时宜取半坐位,或端坐位。 7、可予喷吸止喘气雾剂以临时平喘。 8、实证者宜针刺大椎、肺俞、膻中、曲池、天突、丰隆等穴位;虚证可灸气海、关元、神阙、三阴交、肾俞等穴。 9、未经医生许可,不能随便使用镇咳、镇静剂。,33,一般护理 3,10、密切观察哮喘发作的时间、特点、咯痰难易、痰色、痰量、神志、面色、汗出、体温、舌脉及哮喘发作与季节、气

10、候、饮食和精神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伴随症状。 11、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时,立即报告医师。 12、哮喘持续发作、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烦躁不安、神昏时,报告医师。,34,一般护理 4,13、夜间喘甚、咯稀泡沫痰、心悸尿少、浮肿时,立即报告医师。 14、服用含麻黄的汤药后,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时,立即报告医师。 15、患者主诉鼻、咽、眼部发痒、咳嗽、流鼻涕等,报告医师。 16、出现痰热闭阻、喘息不止、咯痰不利、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嗜睡时,立即报告医师。,35,一般护理 5,17、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寒哮宜热服。 18、哮喘发作有规律者,可在发作前12小时服药以缓解症状,服

11、药后观察其效果和反应。 19、对喘证患者慎用镇静剂。,36,一般护理 6,20、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饱、过甜、过咸,忌生冷、辛辣、鱼腥发物、烟酒等食物。 21、喘憋多汗者,嘱多饮水。 22、注意饮食调护,保持大便通畅。,37,一般护理 7,23、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 24、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38,一般护理 7,23、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 24、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39,辨证施护 1,寒证哮喘 1、病室宜向阳,宜加衣被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风寒之邪。 2、中药汤剂宜热服。 3、饮食宜温热,忌生冷、油腻。 4、咳嗽痰多时,参照

12、“咳嗽“有关护理内容。,40,辨证施护 2,热证哮喘 1、病室宜凉爽,衣被不宜过厚。 2、伴发热症状者,定时测体温,每日24次。观察服药后病情变化,以及体温。 3、中药宜温服。 4、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痰粘稠难出,口干者,应鼓励其多饮水及食用新鲜水果,如雪梨、鸭梨等。 5、痰多粘稠难咯者,可给予川贝粉1.5g开水冲服,或蛇胆川贝液1支口服,或蛇胆陈皮末1支,或服用鲜竹沥水20ml。以化痰易咯出。 6、加强口腔护理,协助患者餐后漱口。,41,辨证施护 3,正虚哮喘 1、本证属正气虚衰,易发生变证,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发现患者呼吸气促,张口抬肩、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肢冷,脉浮大无根或

13、结代者,多为心肾阳衰的喘脱重证,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详细记录病情。 2、呼吸困难、或唇甲青紫者,给予低流量间歇吸氧。 3、咯痰无力者,应协助体位引流,翻身拍背排痰。或予以吸痰。 4、加强生活起居护理,预防并发症。如预防褥疮、口腔炎症,防止外邪侵袭,避风寒等。 5、饮食清淡、富营养,依虚损之脏腑,选择相应补益食品,如补益肺气、滋养肺肾之阴等。,42,三、健康指导,43,健康指导 1,1、起居有常,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2、搞好居室卫生,居室内切勿放置花草,禁止养宠物及铺设地毯等。避免烟尘、花粉等诱发因素的刺激。 3、饮食有节,宜清淡,忌肥甘厚味,辛辣食品,忌恣食酒浆,避免痰湿内

14、生。 4、戒烟酒,忌食海鲜发物等易引发过敏的食物。,44,健康指导 2,5、保持良好的情绪,防止七情内伤,诱发哮喘发作。 6、病情缓解期(恢复期),要重视体育锻炼,做气功,打太极拳,作呼吸操等,提高肺脏功能。应劳逸结合,节制房事。,45,悬 饮,46,一 、概念与认识,47,悬饮病名,因肺气不足,外邪乘虚侵袭,肺失宣通,胸络郁滞,气不布津,使饮停胸胁所致。以咳唾胸胁引痛,或见胁肋饱满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胸胁。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肺肿瘤等可参照本病护理。,48,悬饮的病因病机,寒湿浸渍,饮食不节,劳欲所伤,或素体阳虚,肥胖湿盛,或年老多病等,以致肺脾肾气化功能失调,三焦水道不 利,水液失

15、于正常运化、输布,停积胸 胁而为悬饮。,49,悬饮的辨证分型,邪郁少阳证 饮停胸胁证 肺络不畅证,50,二 、护理要点,51,一般护理 1,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胸水量多、胸满气急者,取半卧位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3、年老体弱、长期卧床者,预防发生压疮。 4、肺结核活动期,执行呼吸道隔离。,52,一般护理 2,5、观察体温、呼吸、咳嗽、胸痛与胸水消长情况及疼痛的性质、程度。 6、胸胁疼痛严重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7、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面色紫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53,一般护理 3,8、中药汤剂宜温服,如服用逐水祛饮药时,应向患者讲明服药方法、药

16、物作用及服后可能发生的反应等,并做好记录。,54,一般护理 4,9、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忌食肥腻、煎炸、酸性收敛及助湿生热之品。 10、饮邪亢盛时,可选用行气利水之品,适当限制饮水量。 11、气阴两虚者,可给予补中益肺之品。,55,一般护理 5,12、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水饮消退较慢或病情反复者,耐心疏导,使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56,辨证施护,胸痛严重,取患侧卧位,减轻疼痛。 水饮积聚较多,呼吸困难明显,遵医嘱做好胸腔穿刺术术前准备及术后的护理。 患者喘促、气急、呼吸困难,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57,三、健康指导,58,健康指导,1、慎起居、预防感冒。 2、劳逸结合,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 3、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愉快、乐观、开朗的心情。 4、定期到医院复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