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影像学诊断解剖表现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53076152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160 大小:37.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髓影像学诊断解剖表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脊髓影像学诊断解剖表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脊髓影像学诊断解剖表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脊髓影像学诊断解剖表现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脊髓影像学诊断解剖表现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髓影像学诊断解剖表现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髓影像学诊断解剖表现PPT课件(1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ART1 脊 髓 疾 病,主要临床表现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括约肌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横贯性损害 当脊髓受到急性严重的横贯性损害时,早期呈脊髓休克(spinal shock),表现肌肉松弛、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和尿潴留 检查 脑脊液检查 脊柱X线摄片 脊髓造影 CT及MRI,1,脊髓解剖,外部结构上端与延髓在枕骨大孔处相连,下端形成脊髓圆锥至第1腰椎的下缘发出31对脊神经,颈8,胸12,腰5,骶5,尾1;脊髓也相应分为31个节段,脊髓解剖,脊髓由三层结缔组织的被膜包裹: 最外层为硬脊膜 最内层紧贴脊髓表面为软脊膜;硬脊膜与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蛛网膜与硬脊膜之间为硬膜下

2、腔 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脊髓解剖,内部结构 脊髓由白质和灰质组成(横切面) H形灰质中间的横杆为灰质联合,两旁分别为前角和后角,C8L2及S24尚有侧角,5,脊髓的血供,椎动脉的脊髓前、后动脉; 颈深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和髂动脉的脊髓支。,6,上部颈髓血供大部来自椎动脉。左右椎动脉在延髓上升段中各发出两支下行小动脉,上部一对动脉转向脊髓背部,形成脊髓后动脉。下一对动脉形成脊髓前动脉,沿脊髓前正中裂迂回下降,途中接受68支根动脉。脊髓前、后动脉有分支吻合。 脊髓的血液供应,在两个来源不同的分布区移行带部分,胸1-4和腰1部位。此区血管损伤常导致脊髓缺血改变。,7,PLANE F

3、ILM X线平片,8,CT and CTM,9,正常颈椎MR,椎管前后径: 12mm C1 16 C2 15 前纵韧带: 咽结节和环椎前结节 S1-2,10,脊椎正常MRI,11,正常胸椎,椎管 椎间孔: 上下 椎弓根 前外 肋骨颈 前 椎体 后 关节突,12,13,14,15,脊椎正常MRI(图),16,脊椎正常MRI(图),17,MS,18,一、脊髓先天畸形,脊髓先天畸形患者均伴有脊柱、被膜或皮肤畸形,源于 胚胎期的脊柱闭合不全,为脊柱中线部位的间质、骨骼与神 经组织融合缺陷所致。依脊柱骨骼缺损程度分为:1.开放性脊柱闭合不全:如脊髓脊膜膨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 2.隐性脊柱闭合不全:如脊髓

4、纵裂、终丝脂肪瘤。前者背部有软组织包块,后者无包块,但中线处可见皮肤异常。,19,开放性脊柱闭合不全 (脊髓脊膜膨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20,21,22,1.脊髓纵裂 脊髓纵裂属隐性脊柱闭合不全。是胚胎早期神经肠管分离异常,导致椎前组织、椎体及脊髓不能在中线正常融合,而形成部分或完全脊髓纵裂,裂隙中有节段性骨性或软组织(纤维或软骨)分隔 。 好发于胸腰段脊髓和马尾,中隔可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侧脊髓仍在同一硬膜囊内。无中隔节段两侧脊髓在同一蛛网膜下腔内,其间为脑脊液。 部分纵裂两侧的脊髓间有薄层脊髓相连。 纵裂常合并多种脊柱畸形,如椎管扩大,蛛网膜下腔囊肿,脊柱侧弯,椎体异常(半椎体、蝴蝶椎

5、),椎管内脂肪瘤,脊膜膨出,低位脊髓,脊髓空洞等。,23,24,25,26,27,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栓系TETHERED CORD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慢性脊髓牵拉损伤性疾病,属于脊柱闭合不全范畴。 胚胎前3个月脊髓、脊柱等长,第 4 个月开始脊髓生长滞后于脊柱,出生时脊髓圆锥在 L2 椎体下缘水平,生后 2个月上升至 L2 椎体上缘水平,以后脊髓与脊柱的生长几乎一致。胚胎期脊髓尾部细胞退化形成终丝。如果退化期脊髓末端及终丝发育异常,即会造成终丝增粗及脊髓固定在异常低位,常伴随脂肪组织过度增生,增生的脂肪沉积在终丝内或包裹终丝形成脂肪瘤。随脊柱的生长终丝及圆锥受到一定的牵拉,脊髓循环障碍,导致神

6、经功能减退,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上述改变称为原发性脊髓栓系综合征。,28,脊髓栓系诊断标准: 依病理及影像学表现分为 3 型: (1)圆锥比正常位置低一个椎体节段。 (2)终丝明显增粗,直径达 2mm,并有脂肪沉积或脂肪瘤形成。 (3)圆锥达L5 水平,骶段脊髓变细,与终丝无明显分界。圆锥与终丝漂浮在硬膜囊内,并沿硬膜囊后缘走行,提示牵拉张力小;圆锥与终丝呈弓弦状跨越硬膜囊,提示牵拉张力大。若合并腰椎生理前突增大,椎管硬膜囊扩大及脊柱侧弯等畸形,可缓解终丝及圆锥的张力,患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脊髓圆锥位于 L2 椎体下缘以下为低位,终丝直径2MM 为终丝增粗 。,29,30,TETHERED

7、 CORD,31,32,脊髓空洞症,任何原因所致脊髓内空洞 形 成 称为 脊 髓 空洞 症(syringomyelia)广义的脊髓空洞症还包括脊髓中央管扩张(syringomylus),二者在病理及影像学上均难以鉴别。 按病因分为先天性 (指合并于 chiarii畸形)及后天性(外伤、肿瘤及蛛网膜炎所致)。按与蛛网膜下腔或脑室是否相通分为交通性及非交通性。脊髓空洞症的发生机制:(1)胚胎发育障碍,脊髓内残留的上皮细胞直接分泌而形成空洞。(2)外伤、肿瘤及蛛网膜炎等影响脊髓前动脉供血,使脊髓坏死而形成空洞。(3)枕骨大孔区先天畸形,通常指 chiari 畸形,致第四脑室出口受阻,造成脑脊液冲击中

8、央管。下疝的小脑压迫颈髓、延髓并影响中央管通畅。搏动的脑脊液冲击具有活瓣效应的中央管,导致中央管扩张 。,33,SYRINGOMYELIA,CT,Plain scan,CTM 30 min,CTM 5h,34,颈延髓与颅颈交界部,正常解剖:基底角 125-143 颅底凹陷 环枕融合畸形 同时观察软组织(脊髓,小脑),35,Chiari畸形,即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为后脑(指脑桥、延髓、小脑)的发育异常。 型:小脑扁桃体下移,疝入颈椎椎管 大于5毫 米,常并发脊髓空洞症。 型:小脑扁桃体疝入颈椎椎管,有颅骨、硬膜、脑实质、脑池变化。 型:型+脑膨出。 型:罕见,常伴小脑发育不全。,36,SYRIN

9、GOMYELIA,37,38,BASAL DEPRESSION,NORMAL,39,BASAL DEPRESSION,40,鉴别:低颅压综合征,41,二、椎管内肿瘤,脊髓内肿瘤(15%)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脊髓外硬膜下肿瘤(6075%) 神经源性肿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15%) 淋巴瘤 转移瘤,42,颈髓髓内肠源性囊肿,肠源性囊肿是一种少见 先天畸形,在椎管 内常 位于颈椎 上胸椎脊髓 腹侧中线处,常伴脊柱畸形。,43,椎管内肿瘤定位,44,室管膜瘤(ependymoma),临床与病理 约占髓内肿瘤的60%,起源于中央管室管膜细胞或终丝的室管膜残留 好发于腰骶段、脊髓圆锥、终丝 易囊变、

10、常继发空洞 3070岁,男略多于女,肿瘤大,45,影像学表现,CT:脊髓膨大,密度减低,囊变区密度更低;椎管扩大;肿瘤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或不强化;CTM蛛网膜下腔变窄,闭塞 MRI:脊髓呈梭形肿大,T1WI呈较均匀的等或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伴有囊变、坏死、出血时信号常不均;肿瘤实体部分明显不均一强化,46,间变性室管膜细胞瘤(III级),47,(1)室管膜瘤,占脊髓肿瘤55%-65%,多见于成年人(30-50 岁)。肿瘤来自中央管及终丝的室管膜细胞,绝大多数为良性。膨胀性生长,好发于腰骶段脊髓及终丝 。肿瘤呈长T1长 T2信号,脊髓增粗,终丝肿瘤呈不规则分叶状较大肿块,肿瘤可囊变及相邻脊

11、髓空洞形成,瘤周水肿与瘤体不易分辨;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肿瘤与周围水肿界限清楚。,48,49,50,51,52,终丝室管膜瘤,男性,岁,腰痛半年,无其他不适,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53,54,55,F,33Y,56,星形细胞瘤,占脊髓肿瘤30-40%,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多数为1-2级,好发于颈、胸段。肿瘤浸润性生长,沿纵轴伸展累及多个脊髓节段,甚至全长。T1 低于正常脊髓信号,脊髓正常结构消失,增粗变形;肿瘤内部多伴囊变和继发空洞,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同程度强化,低度恶性肿瘤可暂不强化,于延迟(30-60m)后强化 。,57,影像学表现,CT:脊髓增粗,呈等、低或稍高密度;囊变呈更低密

12、度;轻度强化;CTM脊髓增粗,蛛网膜下腔变窄 MRI:脊髓增粗;肿瘤T1信号低于脊髓,T2信号高于脊髓;囊变、出血、空洞使信号不均;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均一或不均,58,颈髓星形细胞瘤,59,星形细胞瘤,60,鉴别诊断,星形细胞瘤 发病年龄轻 颈胸段多见,马尾和终丝少见 范围广泛,空洞少见 室管膜瘤 范围相对局限,常合并广泛空洞,61,GLIOMA,62,星形细胞瘤,63,星形细胞瘤,64,65,血管母细胞瘤,髓内肿瘤的l 3 ,良性,起源于内皮细胞,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可独立发生或合并于 VHL 综合征:为脑、脊髓多发血管瘤,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胰肾囊肿及肾癌。 常发生于颈、胸髓,成人多

13、见。均一明显强化;常合并广泛脊髓空洞或脊髓水肿,脊髓可增粗变形;肿瘤附近可见粗大的低信号流空血管影 。 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中心低周边为环状高信号的“环征” 特征性表现。,66,VHL综合征,67,68,69,70,71,72,73,F,21,血管母,74,多发,75,囊变、空洞,76,77,F,33Y,78,79,鉴别诊断 血管母细胞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80,鉴别诊断海绵状血管瘤 急性及陈旧性出血,81,鉴别诊断 表皮样囊肿 囊虫病,82,鉴别诊断 淋巴瘤 黑色素瘤,83,Case 1 M,23y,84,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

14、CNSL,85,Case M,22y,外伤后右上肢无力,86,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87,Case 2 M,57,双下肢麻木2月,88,术前诊断胶质瘤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of the spinal cord,89,Case 3,F,14Y,90,脊髓转移瘤,罕见,占脊髓肿瘤 1%,原发肿瘤以肺癌多见,乳腺癌次之。 经动脉血、椎静脉系统、软脊膜或经脑脊液种植。 单发或多发,病灶周围有广泛水肿,相邻脊髓可形成空洞。增强扫描病灶呈环状、结节状或不均匀强化,肿瘤与水肿界限清楚。单发病灶需与原发肿瘤

15、相鉴别:转移瘤较小,而周围水肿广泛,生长迅速,好发于脊髓圆锥部。,91,肺癌脊髓多发转移,92,脊髓炎症及变性性疾病,急性脊髓炎 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等先驱症状,起病急,好发于胸髓,其次是颈髓。 脑脊液中白细胞及蛋白轻度增高。 MR 表现: 病变范围guang多达 5个椎体节段以上,上界常高于临床感觉平面(水肿);脊髓肿胀增粗,呈长T1、长 T2信号。信号不均匀者,横断面 T2 灰白质结构可辨,预后好。增强扫描一般无明显强化,或呈斑片状轻度强化 。,93,M,71y,发热1周,最高41度,伴四肢无力,大小便失禁1天,94,F,5Y,95,F 18M,发烧6D,下肢瘫痪3天,病理症未引出

16、,96,97,脊髓炎,98,HEMORRHAGIC MYELITIS,99,F,11Y,接种疫苗突发下肢无力6天,100,M 34 双手麻木半年余,101,102,报告,C4水平脊髓偏前部可见一大小约0.4x0.7cm略长T1略长T2异常信号灶,注入GD-DTPA后病灶明显强化。C3-5水平见条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未见明显强化。C2-7水平脊髓内见等T1略长T2片状高信号。 颈椎生理曲度较直,序列规整。诸椎体不同程度骨质增生。C4/5,C5/6椎间盘轻度突出。 1.C3-5水平脊髓病变,符合室管膜瘤并上下脊髓水肿MR表现; 2.颈椎退行性变并C4/5,C5/6椎间盘轻度突出。,103,104,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反复发作性脱髓鞘疾病,以侵犯白质为主,常合并球后视神经炎。好发干20岁40岁女性颈髓及上胸髓,呈斑片状长T1、长 T2信号,中心高于周边。 病变长度一般不超过 1个椎体节段,脊髓外形可轻度肿胀。 多位于脊髓背侧及外侧; 多数病灶小于脊髓横断面的 , 活动期呈环状或结节状轻至中度强化/明显强化。 神经根强化提示合并周围神经脱髓鞘。 83%合并脑内MS 。 反复发作者脊髓内遗留多个斑块及脊髓萎缩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