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时事评论写作指导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075812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时事评论写作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时事评论写作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时事评论写作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时事评论写作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时事评论写作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时事评论写作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时事评论写作指导(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年来,各地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在经济社会里,一些地方为了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其社会经济价值,以此拉动地方GDP,本无可厚非。但打着历史与文化名人的旗号,一味地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变味地挖掘历史文化,甚至去,以迎合人们的猎奇心理,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学术的亵渎,更是对文化的污蔑,对民族的犯罪!事实表明,只有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用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古文化,才能让历史古迹焕发出时代的生机。,河南省文物局12月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消息传出后,一些学者表示这种说法还缺乏有力证据。在还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公布相关消息,有悖学术研究的

2、严肃精神。河北籍学者闫沛东称“曹操墓”系安阳地方官员联手考古人士“造假”“炒作”。据报导,随着曹操墓被发掘,真真假假的刘备墓、孙权墓、诸葛亮墓也纷纷在有关地方政府的发掘计划中。同时,近年来,各地围绕类似名人故里之争也屡屡上演。,高考导向:高考作文注重塑造学生的“社会品质”。学生应该开阔眼界,去关注社会,去关注我们的国家,去关注我们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去做一个有感情有社会责任的人。这一点,也很好地体现在近2年全国卷以及其它很多省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中。 对策: 关心大事,多读评论学会社会热点评论的写作.,时评写作指导,2、时评的特点,第一、观点鲜明。由于要在极其短小的篇幅中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

3、时评的观点态度一定要鲜明。一般观点放在开头,而且论点一定要明确、有力。 第二、说服力强。时评的说服力是非常重要的,选取的论据一定要准确,能够真实地反映论点,有力地支持论点,具有典型性、客观性。 第三,语言精炼。时评的语言要一字千金,表述准确,不能东拉西扯,苍白无力。 第四,脉络清晰。时评要有观点、有论据,有概括、有阐述,只有脉络清晰,才能说清楚、讲明白。,3、短评写作“五步法”,第一步:吃透材料,选取角度(选角度) 第二步:标题醒目,彰显主旨(标题) 第三步:概述材料,简明扼要(叙事) 第四步:评析材料,精到深刻(评论) 第五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小结),述联析结,紧扣导语,提炼信息;辩证思

4、考,以事论事。,(三)时评基本写作模式(1)引用材料 ,有针对性地概述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 (12自然段,150字) (2)分析材料,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加以多角度、多层次评析,分析造成某一现象的原因,揭示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实质、影响、危害。(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就事说理,是全文的重点) (2 3自然段,400 500字) (3)联系实际说道理,或解决问题(即揭示出造成某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后,探求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手段) (200字) (4)结论(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在评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强化自己的观点。100字),亮出观点,亮出观点,亮出观点,疯狂追星女杨丽娟自1994年迷上刘德华后,父母为

5、达成女儿心愿倾家荡产。父亲为让女儿筹募旅费甚至想到卖肾;07年3月25日杨丽娟如愿见到刘德华,可仍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07年3月26日,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并在遗书中指责刘德华冷血。,病态粉丝成为社会病,叙事:为了见到自己的偶像刘德华杨丽娟付出了自己13年的青春岁月,更搭上了父亲的一条命。,评论:追星本身并没有错,可是如果失去理性,走向极端就会很危险,甚至酿成惨案。这些粉丝的疯狂行为不仅会让明星望而生畏,更会给自己和家庭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商业化将明星塑造得光芒万丈而大多数的粉丝还没有真正成熟,容易将一切都理想化,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结语:非理性的追星只使生活更加偏离

6、正常轨道。这已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一种亟待治疗的社会病。,请以下面的新闻为素材,写一篇短评。,一、选取角度: 1、司机和售票员的忍让态度,你持何态度? 2、对外国乘客的无理取闹,你有什么感想?,新京报2月3日报道,北京731路公交车上,一名外国乘客因其提出违规停车的要求遭到拒绝而对该车的司机与售票员破口大骂为“中国猪”,司机和售票员笑脸相迎,他们严格遵守公交公司的员工守则,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第一步:吃透材料,选取角度(选角度)(对于司机和乘务员的忍让,你持何态度?) (一) 反对忍让 1.触及到了人格及民族尊严。 2.纵恶消弭了正气,助长了邪恶。 3.员工守则漠视了员工的名

7、誉权、生命健康权等基本权利。(二)赞成忍让 1.表现了一个大国公民的气度和修养。 2.他们的行为既无损“国格”也无损人格。 3.以暴治暴不利于构筑和谐的社会环境。,第二步:确定议论的结构:,评论的结构,归纳式:,材料,分析,观点,演绎式:,观点,材料,结论,示例:角度为反对忍让,那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此类的职业守则该不该废止呢?,“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尴尬,标题:,叙事:,公交车上的顾客无理取闹,而司机乘务员却只能笑脸相迎,信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员工守则。,评论:,这一守则实际上侵害了员工的生命权、人权。对个体而言,不能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于情不容;对社会而言,不但不能伸张正

8、义,反而助长了邪恶者的气焰,于理不合。,结论:,请看下面的时评。,如何看待鲁迅文章的“退出”于急剧变化的年代里,鲁迅依旧难以被重构。尽管先生早就在野草中唯愿自己的文章速朽,但关于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进退”,总能轻易地激荡起舆情的涟漪。近日,有报道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减少,初一上学期语文课本当中,去年还存在的唯一一篇鲁迅的作品散文诗风筝被删除。其余多个版本的教材中鲁迅的作品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又一次,网友在热议着鲁迅文章的“退出”,热议在表达着温情与敬意。关于“撤退”,围观者其实是在担心“鲁迅”从中小学教育的课堂中心逐渐淡出,这也因此成为无法被容忍的文化行为。,在

9、此种几乎一触即发的情感反射背后,隐藏的是固化的认知。观者在为鲁迅争得课本中“应有”的分量与位置,也希望现实的批判精神代际相传 我理解那些不约而同的诉求,但依旧以为它陷足于某种过度诠释。不难被辨析的常识在于:删除一篇鲁迅的散文,就代表着“民族魂”远离了中小学的课堂吗?鲁迅先生的现实批判精神主要体现在杂文和小说之中,并且,有新闻报道也表示,尽管人教版的初一上学期语文教材中鲁迅自己的文章减少一篇,但又增加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所占分量”其实并无多少区别,鲁迅先生依旧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顾名思义,教科书就是系统性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它也因此而兹事体大。但无论如何,其修订都不能偏离推陈

10、出新的基本原则。,鲁迅先生的作品自然非“陈旧之作”,但让更多的现代性文章进入中小学的教科书中,这会是一种必然的修订趋势,也必然会对之前大量存在的鲁迅作品造成冲击。如此之下,一篇鲁迅散文的退出并不值得莫名惊诧。 较之鲁迅作品在教科书中的留存,我们不妨拥有一种被拓宽的视野。事实上,当其作品“撤退”每每引发争议,这已是看得见的昭示,所谓鲁迅,其实早已深刻融化于社会的文化传统中,他并不会因教科书事件而稍稍“消失”。有网友曾经在类似的“退出”新闻后留言:鲁迅会如何看待自己作品的“退出”?我们无法回答此种虚拟的发问,但先生定会反对用单一的情感化来批判现实。(相关报道见9月3日齐鲁晚报),上大学“赔本”是我

11、国教育的危险信号今日是很多大学的开学日,在新生们忙着开始迎接大学生活时,家住槐树店路的玲玲(化名),却在为上大学的事和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虽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中国新闻网)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标语曾刷遍农村的大街小巷,然而如今却出现了“读书无用论”的声音。其实理性分析一下当前“读书无用论”的实质,他不是在质疑“读书无用”,而是在表达“读书不值得”。,现实社会中确实有部分父母含辛茹苦、紧衣缩食好不容易供养出一个大学生

12、,然而毕业后并没有如愿出人头地,反而无力反哺家庭不说,买房结婚时还需要年迈的父母再接济。相比之下,还不如一早就辍学出去打工的过得好。这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原因。上大学成了“赔本买卖”,这是我国教育的危险信号,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读书是提高人素质的最便捷的途径,考验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不致于不明世事,若不读书,在社会上还不知要走多少弯路。孩子,读书真的很有用,请拿上你的通知书,好好度过大学生活。(赵江飞),优秀时评何处寻? 报纸: 内地: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 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 香港:明报 信报 新加坡:联合早报 网站: 新浪网 关天茶舍 猫眼看人 电视: 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 凤凰卫视 (一虎一席谈) 广州电视台(马后炮),时评写作训练,日前,全运会帆船帆板女子RS:X级比赛中,辽宁运动员不慎落水,风大浪急将帆板拖至百米开外。水中的郝秀梅体力不支,生命受到威胁,四川队员马娇见此情况毅然退赛,冲入激流营救郝秀梅。4日,辽宁省帆船帆板队发出感谢信。 读上面一则新闻,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时事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