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的药物治疗临床表现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53075466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亢的药物治疗临床表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甲亢的药物治疗临床表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甲亢的药物治疗临床表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甲亢的药物治疗临床表现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甲亢的药物治疗临床表现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亢的药物治疗临床表现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亢的药物治疗临床表现PPT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亢的药物治疗,1,内容,概述 抗甲状腺药物 与ATD疗效有关因素 Graves病治疗的推荐方案,2,甲亢的定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也称甲状腺毒症(Thyrotoxicosis),是指甲状腺病态地合成与分泌过量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外的原因导致血循环中甲状腺素浓度过高,作用于全身组织引起的一系列高代谢征群 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眼球突出、甲状腺肿大等。 引起循环甲状腺素浓度过高的病因不同,但体内甲状腺素过多所致代谢异常是一致的,一般认为甲亢和甲状腺毒症这两个术语是通用的。 也有学者认为甲亢是指甲状腺本身合成并释放甲状腺素过多,

2、而甲状腺毒症则囊括了所有原因引起的高循环甲状腺素血症。,3,甲亢的病因,甲状腺性: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毒性腺瘤 垂体性甲亢 伴瘤综合征 暂时性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 炎,Hashimoto thyroditis),4,Graves病,甲亢的主要病因,占甲亢的85%左右 女:男=4-8:1 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的一种 TSH受体抗体(TRAb)与TSH受体结合而产生类似于TSH的生物学效应,Graves病 ,简称GD,5,6,临床表现 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和高代谢症候群; 部分典型病例伴有突眼和/或胫前粘液性水肿; 少

3、数病例表现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眼病(EGO, euthyroid Graves ophthalmopathy),7,Graves甲亢的治疗概况,传统GD治疗方法: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手术 甲状腺动脉介入治疗 甲亢病因、病理生理和病程呈现多样性,治疗上需 要因人而异,个体化。,8,内容,概述 抗甲状腺药物 与ATD疗效有关因素 Graves病治疗的推荐方案,9,患者是否为以ATD作为一线治疗的 合适候选人?,ATD作为甲亢的决定性治疗指证: (1)青少年及儿童甲亢患者; (2)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甲状腺肿大程度较轻者; (3)患甲亢的孕妇; (4)甲状腺次全切除后复发,又不适于用放射性碘治

4、疗者; (5)甲亢伴严重突眼者,可先用抗甲状腺药物; (6)甲亢伴心脏病,出血性疾病,不适于放射性碘治疗者。,10,决定药物治疗后医师面临的问题,应采用哪种药物?甲巯咪唑?PTU? 治疗多长时间能达到缓解? 药物剂量对疾病缓解是否有影响?多大的初始剂量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治疗过程中是否同时,或在ATD治疗后予以甲状腺素可减少复发的机会?,11,抗甲状腺药物,1、抗甲状腺药物的作用机制2、甲巯咪唑和PTU的特点比较3、抗甲状腺药物的副反应4、赛治和国产他巴唑的特点比较,12,1、抗甲状腺药物的作用机制,13,14,15,16,甲状腺内的作用: ATD在甲状腺中浓聚. 通过阻止甲状腺球蛋白中

5、的酪氨酸残基被甲状腺氧化酶介导的碘化,而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 有研究显示ATD抑制甲状腺受体的转录,阻断甲状腺素的外周作用.,甲状腺外的作用:# PTU阻断T4-T3转换; 其它作用:# 免疫抑制作用,如抗体/免疫分子等随甲亢控制而降低;# 诱导甲状腺内淋巴细胞凋 亡,HLA分子表达下降;# 甲状腺内抑制性T增加,辅 助T降低,NK,T减少.,17,2、甲巯米唑和丙基硫氧嘧啶 作用特点的比较,18,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治疗比较,作用特性: 每日需要量; 投药间期; 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二者存在着差异。,19,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属性比较,甲巯咪唑 丙基硫氧嘧啶 血清峰浓度 1-

6、2小时 12小时 24h抑制 TPO 72.5% 28.6% 每日治疗剂量 开始 15-20(30)mg 150-300mg 长期 2.5-10mg 50-200mg 每日给药次数 开始 1-(3) 2-4 长期 1 1-2 甲功正常达到时间 XSD 6.7 4.6周 16.8 13.7周 血浆蛋白结合 低 高(80%-90%) 通过胎盘、乳汁 微量 极微量 抑制T4 T3 无 有,20,21,22,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治疗比较,甲巯咪唑的疗效优于PTU,每日给药1-2次,较低剂量,可较快地取得治疗上的满意疗效。PTU有其特殊的优点: 可抑制T4向T3的转变,用于甲亢危象的抢救; PTU透过

7、胎盘少,用于妊娠甲亢。,23,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无论甲巯咪唑还是PTU,均在肠道快速吸收,血清峰浓度为1-2小时。 药物的血清水平与抗甲状腺作用不相关,药物可在甲状腺内蓄积,与同时测定的血浆浓度比较,甲状腺内的浓度显著高于血浆中的浓度。 甲巯咪唑作用时间长,可每天一次给药,PTU通常需要每天2-3次给药。,24,25,3、抗甲状腺药物的副反应,26,抗甲状腺药物的副反应,轻微不良反应; 粒细胞减少; 肝损害; ANCA相关小血管炎,27,轻微不良反应,约5的病人发生轻微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反应(通常为荨麻疹或斑疹)、关节痛和胃肠道不适,两药的发生率相同。 处理方法: 1、在继续用药的同时增

8、加抗组胺药物,可取得缓解。 2、换另一种ATD,但高达50%的病人可能存在两种药物的交叉反应。 出现关节痛时,应立即停止药物治疗。该症状可能是严重的游走性多关节炎的前兆。 3、放弃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采用放射性碘治疗。,28,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白细胞减少(leukopenia)4.0109/L 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2.0109/L 轻度 2.0-1.0109/L中度 0.5-1.0109/L 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重度 0.5109/L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第2版 张之南主编 1998 164-168.,29,发生率,据文献报告的发生率大约为0.3-0

9、.6%。 MMI和PTU均可诱发本症。 在例数最多的病例报告中,粒缺(低于500mm3)的发生率在接受PTU治疗者为37,接受甲巯咪唑冶疗者为35。 至今为止尚无特殊的检查预测该并发症的发生。 粒细胞缺乏通常出现在药物治疗最初的3个月内,在此期间定期白细胞监测仍为主要的观察和检测手段。,30,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的治疗,白细胞减少通常不需停药,减少MMI剂量,加用升白细胞药多可纠正。 因GD本身可以引起粒细胞减少,治疗前粒细胞减少者使用ATD后,粒细胞可逐渐升高。 为了避免粒缺发生,应在治疗的前3个月内,每周查白细胞1次。 WBC4000加用升白药;WBC3000或中性粒细胞1500需停药观察。,

10、31,ATD致肝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药物性肝损可见于任何年龄段。根据损害程度可表现为: (1)亚临床肝损害 病人无相应的症状,仅有肝功能异常,ALT升高幅度为正常上限的3倍以内,持续时间较短。 其发生率高达30%。 (2)显著肝损害 病人常有相应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右上腹痛、黄疸,症状虽无特异性,但与肝损害有关。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持续明显异常。多为进行性加重。 发生率约为1% 。,32,药物性肝损,PTU肝损害为变态反应性肝炎伴肝细胞损伤。活检显示以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为主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他巴唑肝损害以肝内淤胆为主。活检显示肝细胞结构得到保留,有小管内胆汁淤积和轻度门静脉周围炎症。主

11、要表现为胆红素升高。,ATD引起的肝损害多见于用药后3个月内 有文献报道,最早服药1天内发生最长可在1年后发生。,33,ATD致肝功能受损的诊断,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 (1)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肝损害的证据。 (2)用药与肝损害的时序性;用药前肝功能正常,用药后异常;或用药前异常用药后进行性加重。 (3)无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证据或自身免疫性肝炎。 (4)不存在导致急性肝损害的全身因素,如休克,败血症、中毒等。 (5)无慢性肝损的证据。 (6)未同时使用其他已知肝毒性的药物。 (7)停药后肝功能好转或恢复。,34,ATD致肝功能受损的治疗,显著肝损停药后治疗包括两方面: (1)肝损害

12、的治疗:# 全身支持疗法及保肝治疗;# 短期应用激素,其依据是可能存在的免疫或变态反应;# 急性肝衰竭有肝移植成功者的报道。 (2)甲亢的治疗:# 受体阻制剂改善甲亢症状;# 因抗甲状腺药物间可能存在交叉过敏反应,不主张换 用另一种药物;# 手术或放射性碘,以放射性碘治疗为首选。,35,ATD致ANCA相关小血管炎临床表现,血管炎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严重毒性反应,PTU治疗比MMI治疗更常见。 年龄:各年龄段均有 服药时间:PTU后数天-数年(9天-9年) 受累系统:全身多系统损害,肾脏为主,其次为肺、皮肤粘膜及狼疮样综合症 大多数病人都有核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其中大多数为抗髓过氧化酶AN

13、CA。,36,ATD致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治疗,临床怀疑有ANCA相关血管炎,立即停用PTU。 根据临床表现、抗体滴度和脏器受累程度,决定是否应用免疫抑制剂和血液净化治疗。 据文献资料统计,29/33(87.9%)的患者停药后临床症状很快缓解; 13/29(44.9)应用糖皮质激素,其中8例还应用了环磷酰胺; 1/29(3.4%)进行血浆置换。 有4/33(12.1%)发展为慢性肾衰,需血液透析维持。,37,4、赛治和国产他巴唑的比较,38,赛治制药工艺先进,生物利用度高,薄膜衣片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分片刻痕确保用药的剂量精确性。吸收程度高于国产他巴唑,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5%。有效成分含量均

14、衡,批间、片间差异小,血药浓度平稳。,摘自: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年4月,第19卷第2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第23卷第2期,甲巯咪唑片药物动力学参数的个体差异较大, 临床用药应根据个体病情、治疗反应及甲状腺功能检查随时调整剂量,实行用药剂量个体化。,39,不同甲巯咪唑片质量标准比较,结论:德国默克内控标准对产品质量的可控性优于USP24版和CP2000年版,40,不同甲巯咪唑片质量比较,结论:不同甲巯咪唑片相比,赛治含量更稳定,不同批量差异更小,品质更卓越,41,赛治与国产他巴唑生物利用度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赛治相对国产他巴唑,平均生物利用度为11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VOL.23

15、 NO.2 2003,42,A: 赛治10mg bid 76/120(M/F),B: 他巴唑 10mg tid 51/80(M/F),0,12,24,wks,入组,分析FT4/FT3 after 24wks 评价疗效 观察皮诊、肝损、粒细胞比较两组安全性,327 例初诊或复发的甲亢患者,随机分为赛治组和国产他巴唑组:,第七界全国内分泌年会:武汉同济医院内分泌科 张木勋、余毅恺,赛治与国产他巴唑的临床应用比较,43,赛治与国产他巴唑的疗效比较,第七界全国内分泌年会:武汉同济医院内分泌科 张木勋、余毅恺,赛治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FT3/FT4复常率为75.5; 他巴唑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 FT3/FT4复常率为74。,较小的剂量带来同样的缓解率,44,赛治与国产他巴唑的安全性比较,第七界全国内分泌年会:武汉同济医院内分泌科 张木勋、余毅恺,45,赛治组和他巴唑组各发生 2 例肝功能损害,其中赛治组 2 例均为亚临床肝损伤,而他巴唑组出现一例临床症状性肝损伤和一例亚临床性肝损伤。4 例病人给予甘利欣,肌苷片等护肝治疗均好转。 对两组中出现的 4 例粒细胞减少患者,复诊后给予相应对症治疗,白细胞数目正常则继续服药直到缓解。 出现药物性皮疹的 14 例患者症状均较轻,予口服抗过敏药物和静葡萄糖酸钙,均得到缓解并未中止治疗。 未出现剥脱性皮炎,粒细胞缺乏或暴发性肝炎等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