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内容古代诗歌鉴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074212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178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内容古代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思想内容古代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思想内容古代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思想内容古代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思想内容古代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内容古代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内容古代诗歌鉴赏(1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之 思想内容,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级),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教学目标,掌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技巧 学会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特征及鉴赏方法,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

2、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离别思念之绪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一)忧国伤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岳阳楼。,1、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二)建功报国,5、年华消逝,壮志

3、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二)建功报国,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三)思乡怀人,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四)生活杂感,4、青春易逝的伤

4、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四)生活杂感,(五)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一、写景诗 二、咏物诗 三、思乡诗 四、边塞诗 五、怀古诗 六、感怀诗 七、山水诗 八、送别诗 九、哲理诗 十、闺怨诗,一枝一叶总关情 写景诗抒情鉴赏,鉴赏要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

5、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间接抒情,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乐景哀情,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唯有如此美景,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明确:景物: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6、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明确: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明确:一句

7、一景,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 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明确: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仔细体察物关情咏物言志诗的鉴赏,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注:西陆:指秋风。南冠:指囚徒。,写作特点:,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把握

8、所咏之物的特点咏物诗,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读此种诗,还要了解诗人所咏之物与诗人的关系怎样,诗人对物的观点态度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揭示的人生感悟。,.把握咏物抒怀诗的思想内容和所寄托的感情。(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3.把握特殊意象,体会象征意义如松、竹、梅、荷、芳草 精卫等。,蝉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

9、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 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 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0、。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1、形象分析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 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可以想到作者是以“小松”自喻。,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

11、始道高。,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思想内容:只要品行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手法: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鉴赏方法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

12、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3)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

13、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人诗鉴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 山长水阔; 久戍边关; 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14、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 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 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鉴赏方 法,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 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杜陵:在长安

15、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6、,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边塞诗赏析要注意: 了解时代背景; 体会思想感情; 感受艺术风格,边塞征战诗的鉴赏方法。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