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中的战歌与颂歌50-70年代的新诗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073997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情中的战歌与颂歌50-70年代的新诗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激情中的战歌与颂歌50-70年代的新诗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激情中的战歌与颂歌50-70年代的新诗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激情中的战歌与颂歌50-70年代的新诗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激情中的战歌与颂歌50-70年代的新诗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激情中的战歌与颂歌50-70年代的新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情中的战歌与颂歌50-70年代的新诗(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激情中的点歌与颂歌:50-70年代的新诗第一节 概述 一、颂歌成为诗歌创作的基调。诗服务于政治,“政治抒情诗”成一时之盛。 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郭沫若新华颂、胡风时间开始了、李季玉门诗抄、闻捷天山牧歌、田间的祖国颂、艾青的国旗、臧克家的有的人、冯至的我的感谢具有代表,性。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成为颂歌代表作。二、诗人的“自我”消失,被融入到阶级和集体的“大我”之中,艺术共性代替了多彩的艺术个性。 三、片面追求民族化,诗歌形式单一。,第二节 郭小川的诗,一、生平创作简介郭小川(1919-1976),原名郭恩大,河北丰宁人,中学期间参加学生运动,开始写诗。1941年到延安

2、,先后在马列学院、中,央研究院、中央党校进修学习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列席了延安文艺座谈会。1949年随军南下,1953年调中央宣传部工作,1955年调中国作协任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1962年调任人民日报特约记者。郭小川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5年-1956年,他以致青年公民为总题,创作了一组“楼梯体”政治鼓动诗,如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等。第二阶段:1956年-1965年,先是进入叙事诗的探索,先后写了以战争生活为内容的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被称为“爱情三部曲”) 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其间也写了当时引起争议的致大海望星空等抒情诗。1959年后,他停止了叙事诗

3、写作。1962年后,作为人民日报特约记者后,郭小川走遍了大江南,北,诗的题材空间大大拓展,林区三唱甘蔗林青纱帐厦门风姿乡村大道都创作于这一时期,这些诗作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政治色彩,也代表了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的成就。这一阶段的诗把笔触伸向人的情感深处。 第三阶段:1966年以后,在受到政治迫害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写作,团泊洼的秋天秋歌二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充满了强烈的战斗性。,二、诗歌的思想特色1、郭小川被称为战士诗人,在郭小川的身上,作为战士的身份和作为知识分子的诗人气质是二重组合在一起的。一方面他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名刚直无畏的战士,另一方面又是情感丰富的知识分子。前者是他融入无产阶级队伍的“大我”

4、之中,后者又常常实体“小我”的身份惆怅和反省。2、 抒情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事郭小川诗歌的又一显著特色。,三、在诗歌表现手法方面的革新重视诗歌形式的创造和革新,是郭小川创作的重要特色。为了表现热烈而丰富的思想感情,诗人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新辞赋体”诗。新辞赋体:诗句多为长句,中间用逗号隔开,两句或四句一联。这种诗体继承了中国辞赋中的铺陈、排比、重叠、对偶等表现手法,在抒情,方式上,则采用铺陈渲染,反复咏叹的方法,表达出雄浑、热烈、色彩鲜明的效果。行行入韵,一韵到底,增强了诗的音乐美和整体感。,选讲团泊洼的秋天,诗歌是作者战士诗人的真实写照 诗歌解析:全诗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6节)诗人状写了团

5、泊洼宁静恬美的秋日风光,暗示了团泊洼看似平静实则涌动着激流的不寻常的社会动向。以静写动、拟人手法、抒情笔调。 第二部分(7-14节)实写团泊洼社会环境的不平静,衬托中国社会激烈的政治斗争,充满对“四人帮”的强烈愤恨和蔑视之情。态度坚定自信,笔致铿锵有,力,富有豪情。 第三部分(15-21节)抒发革命战士的崇高理想和无私情怀,树立了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的形象。饱含深情、直抒胸臆。 第四部分(末尾两节)表现作者对严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的必胜信念。前后照应,静与动的对立统一。 艺术特色:,1、艺术辩证法的巧妙运用静与动、冷与热、柔与刚、秀美与铿锵的转化。 2、排比、烘托、拟人、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

6、的灵活运用。 3、新辞赋体,第三节 闻捷的诗,一、生平创作简介闻捷(1923-1971),原名赵文节,江苏省丹徒县人。1940年赴延安,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随军进入新疆。1952年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新疆各族人民的新生活,激发了他的诗情,他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诗集天山牧歌,而一举成名。1959年起,到甘肃定居,出版了诗集河西走廊行东风吹动黄河浪等,50年代后期着手写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其中第一部和第二部于文革前出版,第三部诗稿于文革中散失。,诗集天山牧歌出版于1956年,由天山牧歌博斯腾湖滨吐鲁番情歌果子沟山谣四组组诗及九首散诗和一首叙事诗组成。思想内容:1、歌颂少数民族的新生

7、活。2、歌唱少数民族少男少女甜美的爱情。创作特色:,二、“生活的赞歌”天山牧歌,1、歌颂爱情与歌颂生活相结合,有场景,有情节,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情。2、山川风物的描绘与爱情生活的描写相得益彰,具有浓厚的牧歌色彩。3、细腻柔美、欢快动情、富有音乐节奏的笔调,描画出质朴率真、幽默生动、诗情激荡的生活图景。,三、复仇的火焰复仇的火焰是具有史诗品格的长篇叙事诗,长诗背景广阔,规模宏大,人物众多,矛盾复杂,在当代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被人们称为“诗体小说”。,赛马闻捷 乡亲们哄的笑了, 笑声羞红我的脸, 今天和我赛马的人, 正是我热爱的青年。 我和他并着马头走, 走向草地边缘, 在我们身背后, 盯着无数羡慕的眼。,马呵走慢一点, 马呵靠拢一点, 我心爱的人呵, 有许多知心话要谈 他的话象小河流水, 句句渗入我的心田: “倘若两颗心一样真诚, 美满的爱情永远美满。” 他还谈到未来的日子, 孩子会带来更多的温暖,,男孩子叫他哈力克, 女孩子叫她赫利曼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 我们就到了比赛地点, 他勒转马头扬起鞭, 像一颗流星划过暗蓝的天。 他的心眼多么傻呵, 为什么一再地快马加鞭? 我只想听完他的话, 哪里会真心把他追赶。,我是一个聪明姑娘, 怎么能叫他有一点难堪? 为了堵住乡亲们的嘴巴, 最多轻轻地打他一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