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情感主旨把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073919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8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情感主旨把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诗歌鉴赏之情感主旨把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诗歌鉴赏之情感主旨把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诗歌鉴赏之情感主旨把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诗歌鉴赏之情感主旨把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情感主旨把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情感主旨把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鉴赏之情感主旨的把握,“授之以渔,轻松突破诗歌难点”,_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感情?,1、题目-擒贼先擒王,征人怨,3、_ 李白的行路难表现情感主旨的句子_.,2、_ 行路难是_歌名,内容多为_.,4、_ “长风破浪“ 化用_,表达了作者_的情感。,作者-知人论诗,末句-卒章显志,典故-由此而及彼,关河令(11年全国卷)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

2、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5、_,意象-一枝一叶总关情,6、 春夜洛城闻笛(02全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我同意关键之说。只有理解折柳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象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别时的情态,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柳,作为意象,常用来作为惜别怀远的象征。如诗经里有“惜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3、纷纷”。柳永雨钤霖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而,“折柳”曲有惜别怀远的寓意。,6、_,关键词-一叶落而知秋,7、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 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佑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注释-天机可泄露,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指抗元兵败后的十年间从未还家。这里不说“未还家”,却说“无梦得还家”,简直连还家的梦都不曾有过,可见其决绝之情。二

4、句又绝不纯是写武夷奇观,中间倾注着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巍然挺立的青峰,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的性格、形象的写照。第三句一转,简直辨不清是真在写沉寂的山中气息,还是在叹息人间的万马齐喑?末句忽然提到独立世外、傲霜吐艳的山中梅花,并深致仰慕之情,无疑他要以梅格自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晓至湖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 (选自清诗选) 注 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8、题干-知己更知彼,牛刀小试,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

5、,回答问题。出 关徐 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 关:指居庸关。旆(?):旌旗。(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版本?请简要说明理由。(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和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

6、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解析此诗着意刻画当征人远行出关那一刹那的感情,诗人曾随军出居庸关,对此有真切的体验,当通过关隘时,但见前方白雪皑皑,荒寒一片;而身后却仍是桃花盛开,春意盎然,这怎能不使出关的将士回首凝视,瞻顾家园呢?诗句的奇绝处恰在于征人回首的瞬间里,凝聚了丰富的社会内涵和人生体验。,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江干:江边。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和銮:天子的车驾。 这首诗的结尾用了一些什么表现手法?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情怀?请简要文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