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政治课程第4课科技的本质与科学精神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073557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政治课程第4课科技的本质与科学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政治课程第4课科技的本质与科学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政治课程第4课科技的本质与科学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政治课程第4课科技的本质与科学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政治课程第4课科技的本质与科学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政治课程第4课科技的本质与科学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政治课程第4课科技的本质与科学精神(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科技的本质与科学精神,一、马恩的科学技术思想 二、科学的本质与结构 三、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四、科学精神PK人文精神,一、马恩的科学技术思想,1、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科学,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对自然界的改造产生了技术,技术是人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 2、恩格斯依据运动形式把自然科学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 3、恩格斯强调科技对哲学的推动作用。 4、人类社会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同发展起来的。 近代科技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推向工业社会。解释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5、科技的社会功能 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资本论论

2、述了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资产阶级正是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空前巨大的生产力;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科学对于劳动者来说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科技异化)。,二、科学的本质与结构,1、科学的本质 科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本义是指学问和知识。 在12世纪时才有科学的定义,科学被看成一种知识。 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把science译成“科学”,即“分科光学”。 康有为在1893年把“科学”一词从日本引进中国。原来叫“格致学”。 西方科学哲学家:“科学究竟是什么?”,英国的贝尔纳:科学是一种社会建

3、制。 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对科学的理解。 科学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已发展成为一项相对独立的社会化事业,是社会的职业门类,有自己社会建制。 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精神创造方式,是人类文化最活跃的组成部分。科学文化有不同于人文文化的性质和价值。 科学是一种认识方法,即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运用经验方法与理性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经过检验证明其客观真理性的认识方法。 马恩: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是一般生产力;科学是一种社会劳动,是一切科学活动、一切发现、一切发明;科学是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和资本结合起来

4、,就成为资本家统治的工具而“迫使反叛的工人就范”。,狭义的科学(即自然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界的知识体系以及获得这一知识体系的活动的总和。或说,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是指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描述;二是这种描述应是透过现象对本质规律的把握。理论化和系统化是科学的根本特征。,2、自然科学的性质,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通用性和共享性、探索性和创造性。 自然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一般的、间接的生产力,必须和直

5、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科学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中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由此而导致整个社会的进步。 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本身没有阶级性,无国界、民族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 自然科学具有直接的继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美国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普遍主义( universalism,普遍性、客观性):放之四海而皆准,与阶级、党派、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无关。 公有主义(communism,公有性):禁止保密。 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科学是对真理的追求,科学家不应以科学谋取私利。 独创性(originali

6、ty)和竞争性(科学优先权的争夺):视独创性为最高价值,并以承认优先权作为奖励制度的基础。 有根据的怀疑主义:批判、怀疑但不盲目。,自然科学的本质特征,客观真理性:科学知识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的客观内容。 可检验性:将理论推导出的数据与实验中得到的结果相比较即实验检验;如经受不住实验检验,就要被修正或淘汰。 系统性:科学是有结构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在逻辑上具有无矛盾性和自洽性。,3、科学的体系结构,现代科学的知识构成 科学语言:由专有名词、符号及其表达式构成。 科学事实:关于事件、现象、过程或关系的真实描述或判断,一般以单称命题表达。 科学概念:反映事物本质的理性思

7、维形式。 科学定律:反映事物、现象之间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包括经验定律、理论定律。 科学假说: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包括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现象或规律的猜测、推导出预言或预见。 科学理论:系统化的科学知识体系,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 科学方法、科学逻辑、科学范式、科学精神、科学建制等。,现代科学的学科结构 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 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共同的理论基础,其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 技术科学:将基础科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中间环节;其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 工程科学:其发展的状况反映着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8、。 基础科学的发展,出现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现代科学的活动结构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基础研究主要从事基本理论研究,目的在于分析事物的性质、结构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事物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它包括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 应用研究:致力于解决生产中实际科学技术问题,其核心是技术;通过应用研究可把理论发展到应用的形式。 开发研究: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的研究,把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除在技术上成功,还有一个交付实际生产的问题。,4、科学的划界问题,科学划界问题是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学的界线问题。 逻辑经验主义的划界标准:可证实性(经验证实) 批判理性主义的划界标准

9、:可证伪性(经验证伪) 科学历史主义的划界标准:范式、科学研究纲领 科学实在论的划界标准:邦格的多元划界标准 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科学与非科学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知识体系。 非科学是指不满足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和理论,不能用自然科学方法加以检验或评价的领域,如哲学、道德、艺术、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 伪科学是伪装成科学形式的非科学,其内容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 具体表现在: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拒绝或回避实验或同行专家的科学鉴定、违背实验准则和程序使其经不起真正科学实验的检验。 典型的伪科学:封建迷信、伪气功、“水变油”

10、等。,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 科学的可检验性表现在:可证实性和可证伪性。 科学的可证实性在于,科学反映内容的具体性、严密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可控条件下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科学的可证伪性在于,科学反映内容的丰富性和发展性。 面临新问题,不断地对推测性、试探性、假说性和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思考、批判、反驳、修正,在证伪中丰富和发展科学知识。 如果某种学说既不能为实验所证实(肯定),也不能为实验所证伪(否定),那么其就不是科学。,可检验性的事例: 严格存在命题或单称命题(如“有一只白天鹅”)可检验性表现为可证实性。 严格全称命题(如“凡天鹅皆白”) 可检验性表现

11、为可证伪性。 非严格的全称陈述(如“广州香江野生动物园所有天鹅皆白”)和局限的存在陈述(如“今天广州香江野生动物园有一只白天鹅”):可检验性包括可证实性和可证伪性。,讨论题:1、中医是科学吗? 传统中医与现代中医2、养生是科学还是伪科学? 养生可信吗?,三、技术的本质与结构,1、技术的本质特征 技术观是从整体上揭示技术的本质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 “技术”一词源于古希腊语techne(技能、技艺)。 在中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 近代以来,技术出现理论化趋势,产生了技术哲学。Technology含有“学问”、“学说”之意。,18世纪末,狄德罗在其百科全书中把技术定义为完成某种特定的目标而协调

12、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的体系。经典的关于技术的定义。 不列颠百科全书把1879年10月21日定义为现代技术的诞生日。1877年,德国卡普的技术哲学纲要是第一部系统论述技术哲学的著作。他对技术持乐观态度,认为技术是文化、道德、知识进步的手段。,而埃吕尔在其技术社会(1954年)中对技术持悲观态度。他认为,技术使人类摆脱了时空的某些限制,但并没有使人获得自由,人的心理状态完全为技术价值所统治。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作为一种构架,预置了一切价值与要求,人无法客观地对待它。这是对技术异化的批判。 马恩: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把技术看作劳动过程的要素,认

13、为技术是人和自然的中介,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劳动的进化史就是技术的进化史;把技术归结为劳动手段、工具及其技能、方法。,我们认为,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所掌握和创造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两个方面,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和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反映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揭示了人对自然的改造作用,属于实践范畴,是直接生产力。 技术是自然性和社会性、主体性和客观性、中立性和价值性、物质性和精神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2、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现代技术的形态结构 经验

14、形态的技术(经验、技能等)、实体形态的技术(机器、工具等)、知识形态的技术(技术知识)。 技术知识:人类在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技术经验和理论,包括经验知识、理论知识。技术的分类:经验型技术、实体型技术、知识型技术。,现代技术的门类结构 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构成的三足鼎立结构。 实验技术:代表一个国家的科学能力; 基本技术(专业技术、工程技术):代表一个国家的技术力量; 产业技术(生产技术):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现代技术的门类结构是立体的结构,形态结构的各个要素渗透在门类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 实验技术、基本技术、产业技术都包含经验技能,都使用工具机器,都蕴涵着知识。,3、技术与科学的

15、关系,区别 研究目的不同:科学认识自然,技术改造自然。 研究方式不同:科学主要用理性思维形式。 成果形态不同:科学主要是理论、原理,技术主要是发明、专利等。 研究的价值取向(评价标准)不同:科学无阶级性和国界、价值中立、求真,技术有功利性、追求经济效益。 对生产力影响不同:科学是知识形态、潜在的生产力,技术是直接生产力。,联系 科学和技术都起源于古代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之中。 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 科学技术化:科学活动中渗透着技术活动,科学研究需要应用技术方法和工具。 技术科学化:技术借助科学理论的指导形成系统的技术知识,技术进步以科学发展为先导,许多技术发明直接来源于基础科学研究成果。比如,

16、激光原理激光技术,核反应原理核反应技术。 科学、技术与生产一体化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已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三位一体的动态发展模式。 现代科技工程项目是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典型例子。,四、科学精神PK人文精神,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认识和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1、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在科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 科学精神的三个层面: 认识论层面上,科学是一种认知活动,科学精神表现为科学认识的逻辑一致性和实践的可检验性等规范。,社会学层面上,科学精神是科学共同体的理想化社会关系准则。默顿提出科学研究的四条社会规范: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价值观层面上,科学通过求真,可达到求美、求善。科学把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作为最高价值准则。 科学精神的内涵: 理性精神、怀疑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等。 科学精神的功能: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根本,科学精神塑造科学主体的理想人格,科学精神促进文化和文明的发展,科学精神巨大地推进社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