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技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1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3071884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科技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企业科技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企业科技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企业科技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企业科技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科技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科技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课程作业,什么是技术创新管理,说明我国在技术创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可以选择哪些技术创新战略,选择依据是什么? 技术创新过程包括哪些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如何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1,三种创新,有一名老话,叫“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如今,这三个观点过时了。现在的观点是“一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有三个庙,这三个庙离河边都比较远。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 第一个庙,和尚挑水路比较长,一天挑了一缸就累了,不干了。于是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来个接力赛吧,每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又转给第三个和尚,挑到缸里灌进去,空桶

2、回来再接着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满了。这是协作的办法,也叫“机制创新”。 第二个庙,老和尚把三个徒弟都叫来,说我们立下了新的庙规,要引进竞争机制。三个和尚都去挑水,谁挑得多,晚上吃饭加一道菜;谁水挑得少,吃白饭,没菜。三个和尚拼命去挑,一会儿水就挑满了。这个办法叫“管理创新”。 第三个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们想想办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来连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后买了一个辘轳。第一个和尚把一桶水摇上去,第二个和尚专管倒水,第三个和尚在地上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一会儿水就灌满了。这叫“技术创新”。,2,逻辑框架:,3,为什么要进行技术创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是把握市

3、场的脉搏,依靠不断的科技创新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不创新,就死亡。 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巨大。 有些同学写毕业论文需要学好技术创新。,4,创新的时代,中国过去30多年成就的源泉:招商引资、国家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民营经济发展等等,招商引资对技术进步起重要作用。 招商引资,利用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金,加上中国的资源在中国制造加工,我们学习了许多,从一个工业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上几乎最大的工业制造国,进步很快。 这种飞快的进步让我们产生了巨大的荣誉感和骄傲,自信心也从非常低一下子到高速膨胀,自以为是,走入误区。,5,中国发展的误区,中国制造的背后缺乏根基。我们生产了世界一半以上的

4、电脑和手机,但没有掌握其中任何一个关键部件的技术,没有任何一个所有权。 如果有一天越南、印度、或南美的制造成本比中国更便宜,电脑品牌商就离开中国,到时中国则是一无所有。,6,DVD生产的例子,广东一个生产DVD的企业,为国外品牌组装,一段时间数量非常大,生意很好,年产值做到20多亿人民币,可利润很薄,而且每台向国外专利公司交5元钱的专利费。 因为技术的发展,现在这种DVD技术过时了,该公司因为没有任何核心技术和进一步发展的技术基础做支撑,在这个业务取消后,规模大幅度下降,几千员工全被裁员,公司面临倒闭。,7,加工生产的问题:高耗能低增值,中国经济增长10%增长,出口20%增长,然而代价巨大。单

5、位GDP使用能耗是美国的4.7倍,是日本的11.5倍,而且投入的资源大于产生相应的GDP增长。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未来中国的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储备不足,资源缺乏(石油进口2.7亿吨,对外依存度的60%),人口老龄化(今年13%60岁老人),大多数人还处于贫穷导致整个国家未富先老。,8,中国成就的条件,过去150年停滞发展,把积攒了百年的发展浓缩到了二三十年来完成。 经济全球化的良机。全球生产要素流动。 改革开放而引进了前所未有的新知识,这些大部分知识都是免费的,成本很低,只要拿来就可用。这种短期的知识膨胀就像一个创新时代的新知识带来的发展效果。,9,技术知识对经济增长贡献对比,20世纪初为5%

6、20%,今天为6080%,可以达到90%。 美国、日本为80%。中国目前为40%,2020年计划达到60%。 中国如何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要追求一种以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模式,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是未来的保证。 温总理曾经说过,一个民族靠什么赢得尊严,要靠国家的发展、健全的法制、社会的和谐进步、道德的力量,人的素质的提高。 我觉得还要再加一点,用创新的精神,用创新赢得尊严。,10,北京烤鸭的危机,现在市面上有一品种的鸭子是从英国进口的,叫“樱桃谷”鸭,英国人把原来的北京鸭子拿回去做了基因品种改良,现在中国人反过来向英国购买此鸭子品种的养殖权。 中国每年用于引进种畜禽的费用就有几千万美元,所以

7、我们每吃一只北京烤鸭,就掏一次腰包给英国人,你认为这不可思议吗? 中国有些几千年的农产品物种也被海外一些国家拿去研究,进行基因优化,然后返回来卖给中国。,11,创新的危机,全球化的今天,人才资本都可以流动,各国都重视创新,军事技术民用化,即使美国作为技术创新先锋的今天,也要采取措施保持进一步创新的领先。 比尔盖茨:以前人们以为经济发展来源于资本和劳动,今天它们已经被创新超过。 军备竞赛与创新竞赛的相同点:都是掠夺与被掠夺,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不同点:掠夺物理资源和无形资源,违反人类道义准则与靠创新取得的垄断合理合情合法。,12,中国创新水平的评价,中国的对外交流会促进推动技术创新 国际大公司

8、在中国设研究中心促进创新能力 新的创新气氛和环境正在形成 作为后来者,可以用更新的技术和设备加速超越,如无线通信技术。德国和日本也是。 核心技术在发达国家手里,根本突破超越难 中国虽然进步很快,但10年内不会出现诺贝尔奖的成就,在重大技术突破上仍将滞后。 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发明,但现在的创新为一些因素禁锢如创新来自于行政命令,教育还是生搬硬套,知识产权没有保护 开发投入低,只占GDP的1%,发达国家为35%。,13,中国人真差吗,为何硅谷里那么多中国人,硅谷以集成电路发明闻名,简写为IC,在硅谷被戏称为INDIAN & CHINESE,真实反映了高科技行业印度和中国血统的科技人员所起的重要作用。

9、 德州仪器公司是美国著名高科技公司,几乎我们每人的手机主芯片DSP都是它生产的,其每年申请专利数在美国名列前茅,粗略统计,一半以上专利是中国和印度血统的员工贡献的。 中印血统的科学家不乏诺贝尔奖得主,我们都有正确的DNA,却依然没有实现突破的环境和方法。 中国什么都不缺,只是每年方面都不到位,好像就差那么一点点,就那么一点点,像中国足球一样,就是不进球,14,“差不多”其实差很多,复制模仿,有人手把手地教,在前面引路自然容易,如果认为创新也一样就错误了。 中国有些人,因为了解创新必要性,于是做个总动员,组织一套班子,便开始甩开膀子大干了。这种精神可嘉,但没有得当配套的方法,往往开发出的东西层次

10、低,质量粗糙 品牌西服、电器,广告花很多钱,知名度搞得很高,价格不菲,可在设计细节上却有很多不足。 上海地铁,一号线德国设计,二号线我们参照一号线设计,建成后发现很多细节差异,但正是这些细节起了重要作用。如一号线安全线内外砖石颜色差别,二号线单色砖石,人们很容易跨过安全线。一号线入口处有个台阶,下雨可以防水,二号线没有,下雨只好发洪水了。,15,山寨机引发山寨文化,用很少的人,很少的成本,能基本实现品牌产品的功能,价格只是品牌的几分之一。但它经常死机,粗糙,由此引发山寨文化越来越流行,并以此为豪,什么都成山寨。我们为什么不能在拷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进取,而只是津津乐道这种投机取巧,蒙混过关的事

11、,社会上山寨风的泛滥,反映出对真正创新的曲解。 因为领导心血来潮,一个项目上去了,结果很多立项要求不清,目标不明,导致大量迂回反复,浪费资源和时间。 工具不当也是个常见问题。我在加拿大的旧自行车用了一年不用充气,国内呢? 这种缺乏对细节的追求,对精髓的理解处处可见,因为大家都习惯这种差不多的感觉,甚至追求这种差不多的感觉,实在是误入歧途,最终劳民伤财。 创新需要理解基础上的进步,不是单纯的照猫画虎。,16,文化崇尚中的疑惑,现在不少高级管理培训,多是利用中国历史上几部伟大著作和历史上几个伟人为版本展开的,内容非常精彩,很多人听了都大叫“醍醐灌顶”,大受启发和教育。 但很多内容都是教人如何管理与

12、驾驭人,就是如何把握权术。 我们看到的电影,铺天盖地的电视连续剧都是历史片,很少有对未来想象和创作的作品,说明中国的历史在这个方面沉积很多,尤为深厚,但缺少对未来的兴趣。 我参加过北京几个大学举办的东方管理学讨论会,议题是从东方文化中吸取精髓应用于管理学,大家的共识是中国古文化博大精深,当今提出的所有新学说,都已经蕴涵在中国古文化当中了,当今的管理学也万变不离其宗。,17,今天的理论只不过是道德经里某几句话的诠释,中国伟大的道德经已经把世界的精髓说尽,宇宙是不能被更全面认识的。后世两千多年的学说都是对道德经易经的诠释,中国人谈起来滔滔不绝,万分自豪。 陷阱:道德经既然那么厉害,还能突破吗?因此

13、,对它的膜拜阻碍了我们的思路和视野与对未来的探索。 道德经易经之美在于其对自然的哲学概括,但不细致,而且细致也被深深压抑了,因为细致被视为太小儿科,于是中国出了许多文人墨客,很多千古流传的潇洒诗篇,而聪明的中国人却没有发展出科学和科学的方法论。直到20世纪初民主和科学才被传到中国,普及到科学认识。,18,中国古代主要科技成就一览表 十进位制源于甲骨文公元前13世纪 冶铁 佚名公元前513年 铜锡合金记录源于考工记公元前4世纪左右 针炙源于内经公元前3世纪左右 水力鼓风设备杜诗公元31年 造纸术蔡伦公元105年左右 瓷器佚名公元3世纪左右 浑天仪张衡公元2世纪初 九章算术刘衡公元260年左右 圆周率计算祖冲之公元56世纪 农学著作齐民要术贾思勰公元533544 火药源于沈括梦溪笔谈公元7世纪 指南针源于沈括梦溪笔谈公元11世纪初 活字印刷毕升公元10411048年间 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公元1578年,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