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单元11 现代化准备时期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3068274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148 大小:4.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课件单元11  现代化准备时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复习课件单元11  现代化准备时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复习课件单元11  现代化准备时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复习课件单元11  现代化准备时期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复习课件单元11  现代化准备时期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课件单元11 现代化准备时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课件单元11 现代化准备时期(1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单元11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准备与启动,过渡时期(1949年1956),总括,一、时间 二、阶段划分:新中国现代化建设三个阶段 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均见资料,一、本单元课标要求(见资料),二、阶段特征:国际:二战后两级格局对峙局面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国内: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两个步骤:1949年至1952年,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1953年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三、考情分析(依据考纲预测),四、自主复习(学生看相关教材),五、主干知识梳理,考点二:民主政治建设曲折发展,1、通史链接新中国发展的阶段特点,

2、19491952,恢复经济巩固政权,19531956,三大改造,19561966,曲折发展,19661976,严重破坏,19761978,停滞不前,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一、政治 1新中国成立 (1)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提出工作重心从乡村到城市的转移。 (2)1949年,新政协召开,中心任务是讨论新中国成立,选举国家领导人,开国大典。,2、轻巧识记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个 目标,两个 文件,二次 会议,三大 制度,三大政治制度,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届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条件、标志、意义),(1)条件: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新政协)的召开。,开国大典,(2)标志: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 (3)意义: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 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开国大典,巩固练习,1.(2008全国文综卷)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

4、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国家政权有何本质区别?,讨论题,(1)新中国是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长期压迫、剥削,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新中国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人民翻身做了国家主人。,(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国家。,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背景: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筹建新中国问题日益提上日程。,1949年3月,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与一切工作的中心、确定了全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与总任务等等。,是在中国

5、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的召开 背景: 时间: 地点: 中心议题: 内容:意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筹建新中国问题日益提上日程。,1949年9月,北平,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共同纲领内容:性质: 作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筹建新中国问题日益提上日程。,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规定:“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的施政纲领。,5、易误辨析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政治协商会议,后者是前者的存在形式。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

7、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5)“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2 巩固新政权。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等。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第一场局部性国际战争,中国国际地位得以提高,对东亚局势产生深远影响。土地改革形成农民个体所有制。,3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起步,形成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和1954年宪法颁布。三大制度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人民行

8、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的整体;它有利于我国各族人民的平等和团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条件:时间: 地点: 成果: 意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1954年9月,北京,大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4、归纳比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临时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政协会议通过,人大会议通过,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军事、外交等,规定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史论一、现代中

9、国的政治建设 1、1954年宪法的特点史料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证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各民族一律平等是1954年宪法的主要特点。,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 。,材料一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

10、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1)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2)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从经济基础看:

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说明: 材料三四与一相比,说明三部宪法有哪些本质区别?反映在立法思想上有哪些进步?,材料三 君上大权:(计14条)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召集、开闭、停止及解散议院之权;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令,并得发诏令筹措必须之财用。附臣民权利义务:(计9条)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均准其自由;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四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

12、、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由专制集权向民主政治发展;,由人民无权向人民主权发展;,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由形式上的 “民主”向真实性的民主发展。,(1)材料三是封建主义性质的宪法;材料四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材料一是社会主义宪法,是人民民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史称1954年宪法),主要内容:特点:性质: 意义:,包括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等5部分,计4章,106条。明确规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体现了

13、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第一部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法。,它的颁布,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是中国走向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和新的起点。,3.(2005辽宁)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规定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 B. C. D. ,巩固练习,4. (2008广东历史12)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

14、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合作探究史论互证,问题一、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1初步奠基(19491954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基本形成(1954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形成。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宪法里有了更明确的规定,成为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3严重破坏(1957197

15、6年):这一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4发展完善(1978年至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历史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升华拓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区别: (1)经济基础: (2)阶级本质: (3)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4)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方式:,政治协商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

16、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 建立和发展:,(1)历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第二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巩固练习,6. (2004上海)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其形成可以追溯到: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7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