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3068224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 20172017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分,计 48 分)1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C君主专制导致君主无能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2.西汉早期的王侯墓,大多仿

2、战国风格,注重高大坟丘,深邃墓室,多重棺椁,随葬品多为铜陶器。文景之后,模拟地上豪华府第建筑的风气开始流行,随葬品有玉衣、丝织品、金银器等。王侯墓风格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奢靡之风逐渐扩散开来 B.官营手工业日益进步C.王侯拥有高贵的的政治地位 D.政局稳定和生产发展3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 ,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 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C中央失去选官用人权 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4 板垣记略载:“奏章票拟,主之内

3、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材料不能说明清初A皇权空前强化 B皇权受到牵制 C部分制度承袭前朝 D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5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这说明宋朝时期A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B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D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义务6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 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 “恤商”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2A古代统治者

4、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D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7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说:“闻乃有巨人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其言论意在A.通过文化融合缓和民族关系 B.反对文化交流保护华夏文明C.削弱佛道冲击意图复兴儒学 D.宣扬华夷观念维护北宋统治8.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社会生活决

5、定文学内容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9洋务运动时期,在洋务派中流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国。如郑观应引周礼 墨经 淮南子等书的有关记载,证明西学中的数学、化学、光学、重学、气学和电学均出自古代中国。 “西学中源”说的提出,主要目的是A.为“中体西用”论提供理论依据 B.减少引进西方科技的舆论阻力 C.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 D.迎合当时“制洋器”的需要10甲午战争后, “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为此,立宪派也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 “剪发易服”与“国货运动”并行的主要原因是A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

6、之争 B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C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D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111912 年,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A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B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121938 年,某实业家奉当局命令,将汉口的部分工厂迁至陕西宝鸡, “圈地四百余亩,迁去纱锭两万枚,布机四百台,粉机约合出粉三千包筹备经年,始获完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业家经营纺织和面粉产业 B日本加强了侵华战争内地攻势C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严重排挤 D民族工业发展遭受严重破坏13

7、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3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B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14右图是北京王府井大街“四联”理发馆的场景图。图中对联是“剪刀不留情专截牛仔裤,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横批:兴无灭资” 。这说明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存在障碍 B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C阶级斗争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 D “文革”期间仍存在个体私营15在 1949 年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5年的初中世界历

8、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 并无任何文字表述。这主要因为改革开放前A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B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C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 D中国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落后16拿 16 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 “商业革命” B “价格革命” C文艺复兴 D “工业革命”17. “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开始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 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材料阐述了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B文艺复兴运动

9、的原因C宗教改革的原因 D启蒙运动的原因18据统计,1850 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 243 项,1870 年为 4132 项,1900 年达到 8784 项。这反映出德国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与他国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19.“到了 19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开始发现,他们已经不再是占社会一小部分的群体,国家的大部分财富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所代表的是一个新的正在兴起的社会的选民,只是还没有被目前的选举制度所容纳,他们必须干预国家政治,因为政治总是干预他们。 ”这一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产生这一认识充分说明 A.革

10、命后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B.光荣革命以来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4C.社会经济活动是阶级关系变革的前提 D.工业革命是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动力201917 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 ”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A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B提出的四月提纲C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的土地法令21冷战结束后,欧洲并没有获得一劳永逸的安全与稳定,中东欧地区冲突不断,成为流血的伤口。欧盟的软弱无能在波黑问题上暴露无遗,最终仍然

11、需要美国的介入。这说明冷战结束后A欧洲各国呈现衰落的迹象 B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C欧洲一体化程度亟待提高 D美欧关系在全球化进程中加强221980 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 10%,有 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 B政府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C完善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 D增加国有资产的比重23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际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这

12、说明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 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24 梅杜萨之筏是泰奥多尔籍里柯于 1819 年创作的油画。画面的构图光线色彩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都是无与伦比的。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 梅杜萨之筏属于 A浪漫主义美术作品 B现实主义美术作品 C印象主义美术作品 D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第第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共共 5252 分)分)5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525

13、2626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27272929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一)必考题(2 2 题,共题,共 3737 分)分)25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养老”在中国古代的礼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 王杖诏书中规定:70 岁以上的老人,朝廷赐给手杖。凭此杖,老人可享受 600 石俸禄的官吏待遇。同时在乡里设三老,选地方年长且德高望重者任职,负责教化地方,解决

14、民间纠纷。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酺” 。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千叟宴” ,宴请天下老人。同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对于年过百岁者, “照例给予建坊银,赠升平人瑞匾额” 。摘编自刘松林古代中国的养老制度材料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 1883 年、1884 年、1889 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它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1935 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 ,养老保险覆盖了 95%的工薪阶层。英国在二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