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3068061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黄山市屯溪一中黄山市屯溪一中 20172017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历史试题第第卷卷 (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4848 分)分)本卷共本卷共 242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8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的。 1、(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 ,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 。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 B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周天子的权威得

2、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2、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 ”这揭示出宋朝( )A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 B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C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 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3、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他在这里强调( )A.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B.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C.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

3、任感 D.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4、李剑农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中记载:“(宋朝)从事于耕作之农民,除一部分自耕农外,不为私人地主之佃户,即为官田之佃户。在此相对关系下,土地之转移,除一小部分官田外,其权不操于国家而操于私人,今日为有田之自耕农,明日即可变为佃耕之佃户。 ”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B私田数量超过官田C国家与地主争夺土地 D佃户成为耕作主力5、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 15 岁调整到 18 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 71 岁调整到 56 岁,与此同时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的民本理念受到重视 B垦荒使私

4、有土地的范围缩小C土地占有不均衡的现象加重 D农业的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调整26、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B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7、 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材料表明( )A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 B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

5、尚法”C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D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8、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 ”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沴之乡,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散入村闾” 。他们共同强调(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9、 “抑末、困辱商人,严禁奢侈品生产和流通,反对进口奇巧淫技是因为担心破坏纯朴、敦厚的社会风气,防止消费标准上的僭越、财富分配上的凌夺以及商品交换上的欺诈。 ”该分析表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

6、)A是社会经济演进的合理结果 B一贯坚持了重农抑商C具有浓厚的道德伦理色彩 D具有封闭性和独立性10、1776 年,清政府把投降清朝的原明朝官员编入贰臣传:其中,投降后忠清到底的,编入甲编;在清代为官,后又心怀怨恨的,编入乙编;降清后又反叛的,收入逆臣传。这说明( )A君主专制强化提高了从政要求 B对清朝效忠是褒贬的唯一依据C明清易代造成思想领域的混乱 D政府试图构建明确的道德标准11、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

7、,更无可救矣。 ”材料( )A否认“天理”的存在 B认为“理” “欲”相统一C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12、 “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3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 ) A科举制度 地主经济 B专制皇权 商品经济C官僚政治 地主经济 D封建割据 商品经济13、历史上的改朝摸代, 往往意味着 国家颜色的变换。周得火德,尚红;秦灭周,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看似简单的黑红白青黄更替背后,是一种影响了中国王朝政治几千年的“五德始终说” 。 “颜色革命”实质

8、上反映出( )A儒学宣扬以德治国 B君权神授深入人心C辩护政治的法统 D阴阳五行相生相克1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15、南宋宁宗嘉泰(12011204)初年,绍兴府所属市镇年均商税额分布如下表。据此可知南宋绍兴地区( ) 市镇 钱清 曹娥 三界 蛟井 枫桥 渔浦 新林 年均商税额 1945

9、贯 6285 贯 1544 贯 1743 贯 3090 贯 2673 贯 1139 贯 A城市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B商业市场发展不平衡C成为政府的财政倚重地区 D经济增长速度不平衡16、埃德蒙帕克所著世界史:大时代一书中,从人的起源到今天划分了九大时代,下列表述可能出现在“大时代五:公元 300 年1500 年”的是( )A城墙、宫殿、广场、陵墓等纪念性建筑开始出现4B车轮、制陶术、冶铁技术的诞生推动的生产的增长C纸张与活字印刷术逐渐沿着海路贸易路线传播开来D西欧在亚洲沿海地区经济文化交往中发挥主导作用17、唐代后期,以门阀政治和偏安王朝的政治形态为基础的六朝骈文受到文人鄙视,而三代两汉时期的

10、古文受到尊崇。这种“古文运动”实质上体现了( )A科举取士对文学的影响 B文人阶层志趣的改变C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D文人渴望国家真正统一 18、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 )A “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B “唐人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C “宋人尚意”是城市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惬意心境的反映D “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19、 文心雕龙辨骚认为“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 。这一评论反映的

11、作品( )A展现了大一统时代文化气度 B句 式灵活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C强调表现个性追求抒情写意 D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20、汉初, “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 ,自汉武帝后,汉朝政权非贵族政府、非军人政府、非商人政府,逐渐由代表农民政府转为士人政府。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政策实施 B宗法礼制的强化C社会治理思想变化 D “世官制”的废除21、汉昭帝死后无子,大将军霍光拟诏拥立昭帝兄弟昌邑王刘贺为帝,27 天以后,霍光以荒淫之名,与群臣商议,禀告太后即霍光外孙女上官氏,废掉刘贺,遣返回封地,不久昌邑国降作山阳郡,刘贺降爵为海昏侯。刘贺的一生说明了( )A外戚干政导致政局不稳

12、B背离了父死子继的传统继位方式C宫廷女性势力不断扩大 D郡国并行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矛盾22、 汉书食货志载,秦朝“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汉景帝“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这一变化说明了( )A秦朝赋税繁重造成社会生产力破坏B黄老治国思想基本上取代了法家治国理念5C秦汉时期农耕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D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紧密相关23、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府户籍登载的主要对象是郡县管理下的交纳赋税的自耕农。官府直接控制下的屯田民、兵士、手工业者等不在其中;私家依附人口、奴婢及流亡人口未纳入官府户籍;寺院僧尼及依附人口也不在户籍中。

13、关于这一时期的户籍登记状况,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封建经济发达,人身自由度增加B自耕农和部分依附人口承担官府赋役负担C中央集权削弱,多种地方力量并存D庄园经济盛行,其实质是自然经济24、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由此可见孔子(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第第卷卷 (非选择题,共(非选择题,共 5252 分)分)本卷共计本卷共计 5 5 道题,其中道题,其中 2525 题、题、2

14、626 题为必做题题为必做题。2727、2828、2929、题为选做题,、题为选做题,请考生任选一题作答请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5、 (25 分)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等领域的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 ,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