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3068021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201620172017 学年高三历史学年高三历史 9 9 月月考试题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第卷卷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井田制是土地公有制,所以阡陌纵横井井有条,而在封建社会私有制土地下,不仅爆发了争夺土地及其附属资源的惨烈的战争,也造成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造成对经济具有巨大破坏性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材料表明( )A.土地私有制阻碍社会进步 B.土地公有制优越于土地私有制C.土地公有制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 中国农

2、业进步的阻力比较大2.明时,商人阶层的壮大和商业资本的活跃,强烈冲击着传统的封建价值观念。商人在经济生活中显示的强大力量,商人的思想、言行开始大量出现在明代文人作品中。这表明( )A明人更看重物质财富 B.门阀士族的影响逐渐弱化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观念变动 D.商人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3.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日益激化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发生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相互制衡4.汉书艺文志记载“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

3、舍诸候。 ” 其意在说明“百家争鸣”的出现 ( ) A. 为了满足春秋战国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 B. 属于新兴地主与没落贵族之间的斗争C. 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界各类学说的质变 D. 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化发展的基础5.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 ,孔子主张“德治” ,孟子提出“仁政” ,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 、“郡守、县令,民之师帅” ,朱熹强调“正君心”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6.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 、 “非攻” ,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

4、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2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7.“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 ”文中“他”的身份可能是( )A秦朝御史大夫 B唐朝尚书令 C元朝中书令 D明朝内阁大学士8.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

5、一出路 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9.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10.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 15 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 “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

6、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 (新全球史 )此时的苏联( )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B刚刚经历了古巴导弹危机C强调自身意识形态的优越性 D获得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广泛支持11.唐代实行科举制,但自由报考之唯一限制是“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而北宋则“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北宋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B .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C .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 .工商业者对政治形势的影响力增强12.中国民间有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现象,元朝政权逐渐认可民众对关公的敬奉,使其成为“忠义”的化身。 三国演义问世后,关公更

7、成为世人皆知的英雄人物。据材料分析可知( )A 关公信仰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统治思想与民众认识一致C 小说的影响力决定了政治走向 D .理学观念影响关公形象的塑造313.清朝乾隆皇帝在位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认为“本朝纪纲整肃,无名巨,亦无奸臣。 ”这反映了( )A 乾纲独断的君主专制 B . 清廉勤政的治国理念C 完备的中央监察制度 D . 持续繁荣的封建经济14.回顾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对该材料的准确理解是( )A .抗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B .抗日

8、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 抗日战争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 D 抗日战争促成了国共合作15.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16.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 “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

9、退1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18.1937 年 11 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 。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19.有人描述 19 世纪初英国的情景

10、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4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20.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1.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

11、,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 ,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22.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立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23.张謇评论某人时说:“

12、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24.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第第卷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5 题-第 27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28 题-第 29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25.(13 分)材料一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13、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材料二 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等大臣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5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 。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1)根

14、据材料一、材料二,当时天下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持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3 分)(2)材料二中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2 分)(3)根据所学知识及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请简要阐述一下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8 分)26.(12 分)材料一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材料二 19 世纪 60 年代,地方

15、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8 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4 分)6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洪氏之覆灭,知有民族而不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