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060566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6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复 习 策 略】,1.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空间、时间的逐渐扩大,但是始终未能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2.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在封建社会不同时期起到了不同作用。,1.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2. 分析宋元商业空前繁荣的原因。,3. “市”“坊”的发展与演变。,4. 古代城市的发展。,5.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6. 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的两次突破。,7. 我国古代土地制度。,8. 重农抑商政策。,9. 闭关锁国政策。,10.中国古代的两种主要经济思想。,11.各时期经济发展的共性原

2、因。,12.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教 学 内 容】,古代城市的发展。,【理解】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由军事中心到政治中心再到政治经济中心的演变过程,城市的进步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的两次突破。,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突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原因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奴隶制度的逐渐崩溃。,第二次是宋朝。表现为突破了坊、市的界限,商业经营时间的限制也被打破,另外官府也不再直接监管市里的交易活动。原因是农业、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政府对商税的依赖增加。,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

3、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等。,中国古代的两种主要经济思想。,农本思想、黄宗羲 “工商皆本” 思想。农本思想是“农为本、工商为末”,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黄宗羲 “工商皆本” 的思想,是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对中国古代“农本”思想的一种冲击。,各时期经济发展的共性原因。,政治条件:统治者制定或调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等。,技术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先进技术的引入等。,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

4、面。,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中外交往的加强。,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古代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民从事农业则“公法立”,社会就会安定;相反,如果人民 “舍本(农业)而事末(工商业)”,就会招惹很多是非,故正确。,1.“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5、”这反映出作者,A B C D,主张重农抑商 倡导以法治国 力求社会稳定 维护农民利益,【解析】汉之前已有丝绸(距今四五千年)、纸(西汉时)、瓷器(商代)。棉布出现晚于汉代。故排除。,A B C D,2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丝绸 纸张 瓷器 棉布,3. “朝奉”本为官员,后来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 “老板”,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经营范围

6、主要为朝廷服务,【解析】中国古代具有重农抑商、歧视商人的观念。从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看,这在本质上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商人仍然受到朝廷的压制和歧视。,4.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解析】材料反映了北宋东京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城市商业功能增强。A、B、C三项材料未涉及。,5.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A晓市 B村落 C草市 D夜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词是“赶

7、集”。选项A、D分别是早市和夜市,一般没有日期限定, 选项B不符合材料,三项均排除。选项C “草市”是乡村定期集市,符合材料,是正确选项。,6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盛行。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宋代赏月之风的盛行实质上体现了,【解析】赏月之风盛行,体现的是安定、开放的生活风格,是市民生活多元化的具体体现。这种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的推动下实现的。,A借月抒怀、豪放不羁的文学风格 B出现了与按地域结成的商邦有关的会馆 C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市民生活方式多元化 D宋代安定、开放的生活风格,7.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政策包括专卖制度 加征商税 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A B C D,8明清时期,一方面,明太祖告谕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雍正帝要求“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另一方面,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这种互相矛盾的观念,主要反映了,【解析】明太祖、雍正帝与黄宗羲提出的“工商皆本”的主张互相矛盾,应从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明清时期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A黄宗羲与统治者所处的阶级立场不同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C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D明清统治阶级的观念落后于时代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