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059767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1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1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1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1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1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1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比喻-反复-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对偶-反问-设问-通感-反语-用典,一、诗歌常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反问为了强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还要注意多

2、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运用拟人手法,“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是什么 (手法) 为什么(描摹)怎么样(作用),练习巩固1,巩固训练2: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A设问 借代 B设问 比拟 C夸张 比拟 D夸张 借代,B,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

3、-抒情,描 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描写(衬托),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例题1: 望海楼米 蒂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 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注】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沧洲:滨水的地方。 1本诗所咏的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矗立云间,邻近青天,作用是 。,烘

4、托望海楼的高峻,例题2: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答: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小结: (1)正衬 乐景 乐情 哀景 哀情,反衬 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巩固训练: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5、,何日是归年。 分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手法:衬托,以美景衬托哀情,以美丽的山水风光衬托诗人的归心之愁。,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巩固训练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2)动静结合

6、、以动衬静,(3) 色彩的渲染,绝句 杜甫两 个 黄鹂 鸣 翠 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侧面描写衬托 正衬反衬以物衬物;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正面描写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声色结合 远近结合 俯仰结合虚实结合 色彩渲染,巩固训练,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独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你认为诗中“辛夷花尽杏花飞”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7、用晚春时节的残花来反衬(衬托),突出幽竹清阴不改的形象。,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阕虚写,“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小综合练习,2、抒情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景、物、人、事),间接相关术语: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象征咏史伤今咏史抒怀 用典抒情,三、写作技巧,1、 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

8、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2、写作方法 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 直抒胸臆、衬托、对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古讽今、讽刺。 联想-想象-象征,课堂小结,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 描写手法:衬托、动静、色彩、虚实、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 于景、托物言志 写作技巧: 卒章显志 铺垫 联想想象 象征,课堂综合提升训练1,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明媚动人,生机盎然。(语意相同即可)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

9、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课堂综合提升训练2,绝句(其一)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1)诗中_二字是全诗之纲,概括地说明了诗人_的心情。 (客愁 饱受乱离客居他乡的郁愁心绪) (2)此诗在情与景表现方面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有异曲同工之

10、妙,作简要分析。 (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见花开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练 习 巩 固,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1 1、首联用什么表现手法?,答:以乐景来写哀情,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的画面来反衬送别时的悲凉;动静结合,“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颈联两句是很工

11、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阕虚写,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小综合练习,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1)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前两句“暮”“乱”和“萧条”等词语透露着诗人的伤感; 后两句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无知花树偏在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之景象,极为含蓄地表达了沉痛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