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导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058408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DNA 的结构和 DNA 的复制第一课时DNA 的结构一. 回眸历史,解开DNA 结构之谜1.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科学家们用显微镜测定出DNA 分子的直径约为。2.1951 年查弋夫定量分析了DNA 分子的碱基组成,发现腺嘌呤(A)总是等于的量,的量总是等于的量。3.1952 年富兰克林采用拍摄到 DNA 的结构图片,确认了DNA 的螺旋结构,并且所构成。4.1953 年,和提出了。探究与交流 :组成 DNA 结构的基本成分是()核糖脱氧核糖磷酸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 胸腺嘧啶尿嘧啶A B C D 二、 DNA 的结构1、元素组成: 2.基本单位:3、 化学组成:,。4、碱基组

2、成:。5、立体结构:。4、结构特点:由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外侧: DNA分子的和交替链接,构成。内侧:排列在内侧,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连接成碱基对。5、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和 T之间形成了个氢键,G和 C之间形成个氢键。6、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性:多样性:组成DNA 的碱基虽然只有种,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稳定性: DNA 分子两条链上的和交替排列的顺序及两条链之间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 特异性: 特定的 DNA 分子有特定的排列顺序, 这就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探究与交流1、 在整个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总数是否等于嘧啶总数

3、?在一条链中上述关系还成立吗?2、在双链 DNA 分子中 (注意: 单链DNA 中不符合) 最基本公式是: A=T ;G=C,那么:(1)互补的两条单链中碱基之和是否相等?(2)双链 DNA 分子中哪两个碱基之和等于50% ?(3)在双链DNA 分子中 ( A+G)/(T+C)= , (A+C)/(T+G) = . (4)若 DNA 双链中的一条单链上 ( A+G)/(T+C)=m ,那么互补链上的( A+G)/(T+C) 等于多少呢?(5)若 DNA 双链中的一条单链上( A+T)/(G+C)=n ,那么互补链上的( A+T)/(G+C) 等于多少呢?在整个DNA 分子中呢?课外作业1、有一

4、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中有一个腺嘌呤,则它的其它组成应是()A 3 个磷酸、 3 个脱氧核糖和1 个胸腺嘧啶B 2 个磷酸、 2 个脱氧核糖和1 个胞嘧啶C 2 个磷酸、 2 个脱氧核糖和1 个胸腺嘧啶D 2 个磷酸、 2 个脱氧核糖和1个尿嘧啶2、由 120 个碱基组成的DNA 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的组成和序列的不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量多可达()A 4120B 1204 C 460 D 604 3、决定 DNA 遗传特异性的是()A 脱氧核苷酸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特点B 嘌呤总数等于嘧啶总数的比值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 碱基排列顺序4、某同学制作一片段模型,现

5、准备了个碱基T 塑料片,个碱基A 塑料片,3组脱氧核糖和磷酸的塑料片,那么还需准备碱基塑料片数目是() 14 8 7 16 5、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每个双链DNA分子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 每个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 每个 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 =脱氧核糖数D 双链 DNA分子中的一段含有40 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含有40 个鸟嘌呤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DNA 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4 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B、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决定作用的是DNA的多样性C、体现生物界多样性的是蛋白质的多样性 D 、没有 RNA的多样性, 就没有蛋白质的

6、多样性7、在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 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 3 个氢键。现有四种DNA 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A、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B、含腺嘌呤17%的样品C、含腺嘌呤30%的样品D、含胞嘧啶15%的样品8、下列关于双链D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一条链上A和 T 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上的A和 T 数目也相等B若一条链上A的数目大于T,则另一条链上A的数目小于T C若一条链上ATGC=123 4,则另一条链也是A TGC=1 234 D若一条链上的A T G C=1234,则另一条链为A TGC=

7、2 143 9、根据 DNA 分子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写出的名称:_ ;_;_ ;_;_ ;_。分析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构成 DNA 分子的两条链按_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 构成。DNA 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原则DNA 分子中的碱基有_种,碱基间互补配对方式有_种,但由于 _,使 DNA 分子分子具有多样性;由于_,使 DNA 分子具有特异性A G T C 第二课时 DNA 的复制DNA的复制1、概念 : 2、时期:3、场所:4、过程:(1)解旋:(2)合成子链:以为模板,以为原料,按照原则,需要、酶,复制所需要的能量为,合成与母链互补

8、的一条子链。(3)新的 DNA分子的形成。5、DNA复制的特点是和。6、DNA复制的意义:探究与交流1、 DNA为什么能够准确复制?2、 原核生物有DNA的复制吗?场所在哪里?DNA病毒呢?3、 DNA分子复制的结果是什么?4、 DNA分子复制前后遗传物质有没有可能改变呢?5、 总结 DNA分子复制有关计算规律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 次 ,则有 ; (1)DNA分子数子代 DNA分子数 = 个含有亲代的DNA链的子代DNA分子 = 个不含有亲代的DNA链的子代DNA分子 = 个(2)脱氧核苷酸链数子代 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 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 条新合成脱

9、氧核苷酸链数= 条(3) 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若一亲代DNA分子中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 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个。课外作业1、 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是()有丝分裂的间期 有丝分裂的分裂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间期A B C D 2、用15N标记细菌中的DNA ,然后又将普通的14N 供给这种细菌,于是该细菌使用14N来合成 DNA 。假设细菌在含14N 的培养基上连续分裂2 次,产生4 个 DNA 分子,它们的 DNA 中含14N 链与15N 链的比例是A 3/1 B 2/1 C 1/1 D 7/1 3、在 DNA 复制的过程中,保证复制准确无误进行的关键步骤是()

10、A、 解旋酶破坏氢键并使DNA 双链分开B、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母链碱基互补配对C、与模板链配对的游离脱氧核苷酸连成子链D、子链与模板盘绕成双螺旋结构4、有关 DNA复制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解旋后是一条DNA单链复制子代DNA B子代 DNA链的两条单链中只有一条和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C复制结束后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和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D在复制过程中解旋酶把DNA水解脱氧核苷酸5、下列关于DNA 复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边解旋边复制B只发生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C需要解旋酶D每个子代分子保留亲代分子的一条链6、请回答下列有关DNA复制的问题:(1)DNA的复制需要 _、_、_和_等

11、基本条件。(2)从 DNA复制过程可以看出,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DNA的复制提供了_;它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保证了复制能够_地完成。(3) 体细胞中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在_期进行的;生殖细胞中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在_期完成的。(4)经过复制,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_,以后随着细胞有丝分裂中_ 的分开,分配到_中去。子女像父母,就是由于父母把自己的 _复制出一份传给子女的缘故。(5)在试管内合成DNA的实验过程是:先把高能磷酸基团接到4 种脱氧核苷酸上,然后加入 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最后放入一个带有15N标记的 DNA分子,让其复制一次。根据下述实验结果,请回答:(6)分析得知

12、,新合成的DNA分子中 A=T,G=C 。这个事实说明,DNA的合成遵循于_。(7)新合成的DNA分子中,( A+T)/ (G+C )的比率与标记DNA的比率一样,这说明新 DNA分子是 _ 。(8)经分析,新合成的DNA分子中,带有15N标记的链约占总量的50。这个事实说明: _。7、康贝格曾以噬菌体为引子, 用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加入适量ATP和 DNA聚合酶 , 在试管中把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合成了噬菌体DNA ,这种半人工合成的DNA也能够在寄主(细菌)体内繁殖。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 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_ (2) 加入 ATP的目的是 _, 说明该过程是_ (3) 加入 DNA聚合酶的目的是_ (4) 若 DNA是在细菌细胞内合成, 则其场所可能是_; 若在真菌细胞内合成, 其场所可能是 _; 若在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 其场所又可能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