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课件3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058223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教版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3人教版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3人教版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3人教版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3人教版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人教版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人教版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课件3(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总结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三点),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具体两点)。要求我们(具体两点) 3、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 (具体两点),走进理发店,拿出元钱,我与理发员建立了新的联系,我坐下,理发员动起来;理发员动起来, 我的头发在变化,联系构成发展,量变引起质变,我是服务对象,理发员是服务者;我是出钱人, 理发员是收钱人,联系的内容是矛盾,矛盾即对立统一,理发中的哲学,联系,(起点),发展,矛盾,(实质、核心),构成了,系联史历的继相后前是,

2、总特征,根本内容是,的源泉和动力是,矛盾观点-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方法 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马克思曾经说过:“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马克思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对 立 统 一 规 律,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世 界,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阅读课文思考:,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是什么?2、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辩证关系?,?,一根木棒在不折断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使它变短呢?,智力快车,用一根长的木棒和

3、它相比较,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难与易 塞翁失马 学习的前进与退步 工厂的生产和消费 旅游景点的开发和保护 自由与纪律,你能列举一些生活中蕴涵矛盾的例子吗?,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磁铁是一个矛盾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内,存在着N、S两极,N、S两极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在哲学上叫对立;N、S两极互相依存,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在哲学上叫统一。人们根据需要把磁铁加工成各种形状,但始终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矛盾含义,注意点1

4、: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只统一不对立或只对立不统一,都不是矛盾关系。,如何理解 “事物内部”?,家庭教育,父母,子女,教育体系,注意点2:矛盾存在于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但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矛盾,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两方面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道德经 “没有那些非正义 的事情,人们也就 不知道正义的名字”。赫拉克利特,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

5、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塞翁失马住在边塞的一个老头,是养马高手,和马有深厚的感情。一天他养的马丢了,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怎么就不算是好事呢?几个月以后,这匹马果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了。别人又来祝贺他,他说:这怎么知道就不是坏事呢?不久,他的儿子骑好马把腿摔坏了。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怎么知道就不是好事呢?果然,不久发生了战争,他的儿子因为腿坏不能上战场,一家人得以享受天伦之乐。,哲学所讲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凡是矛盾,必有斗争

6、,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就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注意:,生活中所说的“斗争”,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斗争的。,学校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启发与传授,学生的学是领悟与接受,两个方面是相互区别的。,请根据矛盾的“对立性”含义填空:,喜 攻 强 深,吸引 遗传 民主 战争,悲,排斥,变

7、异,专政,和平,浅,弱,守,“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 “斗争性”。,议一议:我们身边还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风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暴力与和平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 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 分离的倾向和趋势。(排斥、区 别、差异、不同等),斗争性,(统一),(对立),矛

8、盾,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 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区别:含义不同特点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联系:,前提,寓于,制约,对立统一原理 世界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

9、对立。,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联系,运动,变化,发展,构成,引起,推动,对立,统一,事物内部联系,知识链接,1、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失败是成功之母 塞翁失马 刻舟求剑 夜郎自大,目中无人相反相成,相辅相成A B C D ,课堂练习,A,2、关于矛盾“对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矛盾双方的对立可以离开同一而存在 B.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C.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相互的、有条件的 D.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尖锐对抗和激烈冲突,3、下列关于矛盾双方“转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B.转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C.转化是具体的,任意

10、的 D.转化即意味着事物向前发展,B,A,4、“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我们自己”,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B、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D、矛盾双方各具有不同的特点,B,1、为什么“他们的理想只能是一种空想” ? 2、我们应如何对待现实生活存在的矛盾?,从中国古代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到英国莫尔的“乌托邦”,他们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然而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的理想也只能是一种空想。,合作探究,同一瞬间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等,吸引与排斥、正电与负电等,

11、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等,基本矛盾、阶级矛盾、民主与集中,意见分歧、正确与错误、知与不知,事物的运动形式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无处不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正确对待矛盾,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风 景秀丽的和谐的没有任何 矛盾的理想世界。从哲学 角度看,这个世外桃源是 否真的没有“矛盾”?应如何对待矛盾?,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合作探究,(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1)原理: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2)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

12、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所以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个子不高,面容黑瘦,短平头,头发根根竖立,胡须像隶体“一”字,穿着长衫 ,常咬着烟嘴,猜猜他(她)是谁?,返回,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 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植物,人类社会,例:,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

13、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感悟名言,你能谈谈上述现象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吗?,我思我想,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1、不同事物的矛 盾具有不同的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3、事物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2、时间:时时有矛盾,1、空间:事事有矛盾,矛盾特殊性: 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我国宋朝时期,京城有位很有名气的裁缝,他裁的衣服特别的合体,那么他有什么“秘诀”呢? 传说有一次,御使大夫请他去裁一件进宫穿的衣服,裁缝手脚利索地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问:”请教御使老爷,您当官多少年了?“御

14、使很奇怪,反问他:”你量体裁衣就够了,还要问这些干什么?,初任高职,意高气盛挺胸凸肚,后短前长,任职中期,意气微平,前后一样长,任职末期,抑郁不振 低头弯腰,前短后长,(2)科学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1.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哲学依据-,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着了火用水浇就行了。你认为 如何?,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逢山开路,逢水搭桥,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因材施教;入乡

15、随俗;,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1)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区别事物)。(2)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正确方法)。 3.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主义活的灵魂。4. 反对:一刀切,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5、同是根据孙子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的哲学原理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C.孙子兵法本身有正确与错误之分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6、上述事实启示我们(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B.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C.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学习书本知识,B,C,区别: 、含义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理论依据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念依据是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哲学范畴的类属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 联系: 二者具有一致性,都要求了解实际,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