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品系比较鉴定毕业答辩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057993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小麦品系比较鉴定毕业答辩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春小麦品系比较鉴定毕业答辩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春小麦品系比较鉴定毕业答辩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春小麦品系比较鉴定毕业答辩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春小麦品系比较鉴定毕业答辩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小麦品系比较鉴定毕业答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小麦品系比较鉴定毕业答辩(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小麦品系比较试验研究,答 辩 人:蒋 超 指导教师:郭世华职 称:教 授 日 期:2011.06.15,目 录,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与小结 致 谢,1 前言,1.1 小麦的起源与分类 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小麦族(Triticeae dumort.),小麦属(Triticum L.).小麦起源于亚洲西部。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 小麦大致分为一粒系、二粒系、普通小麦系 三类。,1、根据染体数目、染色体组的异同、形态特征、遗传学鉴定,目前栽培的六倍体(AABBDD)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的进化过程,是由野生一粒小麦进化为栽培

2、一粒小麦,其染色体基数为7,体细胞(二倍体)为14,为A组染色体的供源,二者共同构成一粒系。2、野生一粒小麦与B组染色体供源的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经天然杂交,染色体加倍,产生野生四倍体二粒小麦,其染色体基数为14,细胞(二倍体)为28,再经基因突变或天然杂交,形成其他四倍体的二粒系类型,构成二粒系。3、四倍体二粒小麦与山羊草属的粗山羊草(D组染色体供源)进行天然杂交,经染色体自然加倍,形成原始的六倍体,即斯卑托小麦,其染色体基数为21,细胞(二倍体)为42,再经基因突变或天然杂交,形成多种六倍体小麦类型,即为普通小麦系。,1.2国内外小麦育种的主要进展 1、小麦在增产性,适应性与抗耐性都分别有不同

3、程度的进展。矮化育种 (两个矮源赤小麦(具有矮秆基因Rht8和Rht9)和农林10号(具有矮秆基因Rht1和Rht2) ) 2、在育种的途径,方法和技术方面,国内外也都发展迅速,成效显著。,1.3本次试验研究目的(意义)为加快小麦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优化品种结构,为我国小麦品种布局提供科学参考,促进种子事业发展,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通过对个小麦品种系的比较试验中的主要农艺性状统计分析, 筛选出比较适宜现阶段在内蒙地区栽培的优质小麦品种(系)。,2 材料与方法,2.1 供试品系(种) 05(21)-1,05(61)-2,05(65)-6(FZ),05(65)-

4、11(FZ),05(24)-4-1(混),05(34)-1-1(混),05(44)-2-1(混),05(68)-7-1(混),05(76)-6-1(混),05(76)-6-2(混),永良四号作为对照。,2.2 试验方法 1、试验地里:随机区组排列, 试验设11个品系(种),3 次重复, 共个33小区 。 2、在田间及回到室内进行观察、测量、记录小麦的全生育期、株高、第二节粗、穗粒重等 。 3、在EXCELL上做统计分析 :使用方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3 结果与分析,3.1 不同品种(系)小麦生育期比较结果:参试品系中除05(21)-1,05(61)-2,05(24)-4-1(混),05(

5、44)-2-1(混)比永良四号(对照)早熟,其余参试品系均比永良四号(对照)迟熟,3.2不同品种(系)小麦株高、茎粗的分析比较,由所得实验数据显示,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05(21)-1、05(65)-6(FZ)、05(65)-11(FZ)抗倒伏性较强;05(61)-2、05(24)-4-1(混)、05(44)-2-1(混)、05(68)-7-1(混)抗倒伏性较弱。如图1、2所示。,3.3 不同品种(系)小麦主茎穗长(cm)的分析比较,小麦穗长整齐度, 从图3可看出, 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05(24)-4-1(混)、05(34)-1-1(混)、05(44)-2-1(混)、05(68)-7

6、-1(混)的主茎穗长比较整齐。,3.4 不同品种(系)小麦的产量比较与统计分析,3.4.1小麦亩穗数、小穗密度、单穗粒重与产量如图四所示,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 05(61)-2、05(24)-4-1(混)、05(44)-2-1(混)亩穗数偏多;,5(24)-4-1(混)的小穗密度明显偏低,且有且只有这一个品系低于永良四号(CK),其余各品种(系)之间差距不大;05(21)-1、05(44)-2-1(混)、05(76)-6-1(混)、05(76)-6-2(混)的单穗粒重低于永良四号(CK),其中单穗粒重又以05(44)-2-1(混)最低,05(65)-11(FZ)最高。,3.4.2 小麦的产

7、量比较与统计分析,注:a1a11依次是永良四号、05(21)-1、05(61)-2、05(65)-6(FZ)、05(65)-11(FZ)、05(24)-4-1(混)、05(34)-1-1(混)、05(44)-2-1(混)、05(68)-7-1(混)、05(76)-6-1(混)、05(76)-6-2(混)。,1、将小麦各参试品种(系)进行方差分析,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所示结果可以知道,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05(24)-4-1(混)、05(44)-2-1(混)、05(76)-6-2(混)、05(65)-11(FZ)、05(61)-2的产量均值高于永良四号(CK),其中又以05(44)-2

8、-1(混)最高。2、如表1所示,参试的11个品种(系)之间的产量,a8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系; a11、a5、a6 极显著高于a1、a9、a2、a4、a7、a10;a3、a1显著高于a9、a2、a4、a7、a10;a9、a2显著高于a10;a3极显著高于a9、a2、a4、a7、a10;a1极显著高于a2、a4、a7、a10。3、经过产量的方差分析,产量的排序:a8a11=a5=a6a3a1a9a2a4=a7a10,4 讨论与小结,通过对所有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总结, 得出以下结果: 1、05(21)-1,05(61)-2,05(24)-4-1(混),05(44)-2-1(混)与永良四号(对照)对比,较

9、早熟。 2、05(21)-1、05(65)-6(FZ)、05(65)-11(FZ)抗倒伏性较强。 3、05(24)-4-1(混)、05(34)-1-1(混)、05(44)-2-1(混)、05(68)-7-1(混)的主茎穗长比较整齐。 4、05(24)-4-1(混)、05(44)-2-1(混)、05(76)-6-2(混)、05(65)-11(FZ)的产量均值高于永良四号(CK),其中又以05(24)-4-1(混)最高。,综上得出结论:,05(21)-1早熟、抗倒伏,但主茎穗长不整齐,产量偏低;05(61)-2早熟、不抗倒伏、主茎穗长不整齐,产量偏低;05(24)-4-1(混)早熟、不抗倒伏、主茎

10、穗长整齐,产量最高;05(44)-2-1(混)早熟、不抗倒伏、主茎穗长整齐,产量较高; 其中05(24)-4-1(混)、5(44)-2-1(混)表现较突出,种丰产性较好,可进一步试验示范。,致 谢,本论文是在指导老师郭世华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到论文的撰写和修改都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在此谨向尊敬的导师致以衷心的感谢。郭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活跃的思维方式以及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使我受益终身;郭老师所创造的宽松的学习气氛、仁爱和谐的工作环境也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他的睿智、严谨、谦虚、正直,将永远是我今后治学的楷模。,感谢侯建华教授、何丽君教授、周洪友教授、盛晋华教授、蒙美莲教授、马庆教授等各位老师近三年来的悉心教导,感谢他们在学术上给予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感谢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的所有老师,为我继续深造创造了机会。我还要感谢研究生陈晓敏、王宇飞、赵云昆等师哥师姐,以及与我一起奋斗的吴英妹、刘艳改、陈春梅、马树艳、王翠娟等同学。感谢他们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他们给予我大公无私的帮助,最后,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我、支持我的父母和其他亲人表示最真诚的感谢!感谢他们无悔的付出和坚定的支持!,介绍完毕,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