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和DIP学习方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052167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SP和DIP学习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SP和DIP学习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SP和DIP学习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SP和DIP学习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SP和DIP学习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SP和DIP学习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SP和DIP学习方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SP 和 DIP 學習的方法作者:丁建均國立台灣大學電信工程學研究所前言:學過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 或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DIP) 的同學都會有這個感想, DSP 和 DIP 真的是相當 博大精深 的領域,即使是唸了二年的碩士,甚至再唸了四年的博士之後,往往都會覺的,似乎對於DSP 和 DIP ,只學到其中一小部分,還有許多的東西,在畢業之前,還尚未接觸到。不過,別因此而感到氣餒,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工業界,我們看重的,往往是專才而非通才。一個只熟悉少數幾個子領域,但是對這些子領域的了解專精到別人難以取代的人 ,往往會

2、比什麼都知道一點, 但是什麼都有其他人可以取代的人來得受歡迎。要在專業上有登峰造極的表現,也是需要對於某一個子領域作相當深入的了解。畢竟,達文西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過去科學不發達,任何一個領域都沒有眾多的文獻,只要花一些時間去學習,就可以幾乎學通所有相關的知識。如今,不管是任何一個領域,都有相當豐富的文獻,想要同時精通多個領域,是相當不實際的。與其花時間把各個子領域的知識樣樣學 ,樣樣不精通,還不如選擇少數幾個子領域 ,好好的鑽研相關的知識 。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在研究所內,就只需針對自己研究的題目好好研究,將其他DSP、DIP 相關的子領域的知識全部忽略. 什麼是碩士?什麼是 博士?碩和博 ,都

3、有廣大的意思。如果唸了兩年的碩士,或四年的博士,結果卻只有有少數幾個東西精通 是不是有點名實不符呢?若你想在學術界發展,或是在產業界做研發,有的時候,許多的新理論、新產品 ,是將多個領域的知識 ,互相綜合、連貫 、激盪,才可以創造出來的,如果只通一兩個領域,對其他領域一無所知,在創新上,常常會過到瓶頸。那麼,既然專精於部分的子領域,是很重要的,對各個領域多少了解一點,也是必需的,可是研究所的時間,又只有短短幾年如何能同時達成這兩個目標呢?以下,我就將我個人學習DSP 和 DIP 的經驗,提供給大家,和各位同學們分享。我覺的,學習DSP 和 DIP,可以把握以下幾個原則:(一) 確定目標後,採行

4、廣而精的策略就如同之前所述,要在研究上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必需要對某些子領域做非常深入的研究 。但是,要增廣自己的視野 ,以助於發明和創造 ,又必需廣泛的了解DSP 、DIP 的各個子領域。要同時達成這兩個目標,就要採行廣而精的策略. 廣的意思,就是在研究所這幾年之中,對於各個子領域,藉由修課、旁聽、或自修的方式,來了解各個領域的基本概念(注意, 基本概念即可,除非你真的打算要精通這個領域 )。至於精的意思,則是你要從DSP、DIP 的各個子領域當中,選擇少數幾個你真正有興趣的子領域,來做深入的研究。 所以,在採行廣而精這個策略之前,你必需要先確定你的目標 ,來決定哪些子領域是你想深入研究的

5、,而哪些領域將不會是你的中心目標,大概了解其中的基礎概念即可。當然,我們會對一個幾乎什麼都懂一些的人很崇拜,也會對一個畢生奉獻於某個特定領域做研究的人很尊敬 ,但是,現實上,成就最大的人 ,往往是專精於少數幾個領域,同時又對其他領域的知識多少了解一點的人。(二) 不再把修課當成是追求知識的唯一來源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大學要修滿137 個學分才可以畢業,可是碩士班只要修24 個學分,甚至博士班只要修18 個學分就可以畢業?一方面,固然是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時間來做研究,一方面,也是希望大家能夠開始學著用自己的方式來追求知識,不再把修課當成是追求知識的唯一來源。所以,每當我的學生已經快把學分修滿的時

6、候,我就會勸他們,如果對什麼子領域有興趣,可以試著用旁聽 , 聽演講, 上網找資料,或是自已到圖書館找資料看的方式,來了解這個子領域,而不鼓勵他們超修。事實上,將來工作之後,幾乎已經不能再藉由修課來學習知識了,因此,學習用自修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知識,也是研究所要學到的東西之一。(三) 改變你修課時的讀書習慣 對於不同的資料,採行不同的閱讀策略以前,在修課時,讀書是以期中期末考為導向,所以,往往就只讀教授給的講義,或是教授所指定的教課書。而且在考試範圍內的,就賣力苦讀,考試範圍外的,就完全不讀。但是,當你不再是為了修課而讀書,而是為了增廣知識和作研究來讀書時,就要改變這樣的習慣了。 首先,你要看

7、的資料,將比你修課的時候,多了好幾倍,不能再以看一份講義,或是一本書的部分章節為滿足。其次,你不必像過去修課一樣,幾乎頁頁都看,甚至逐字看。在看一篇論文,或是讀一本書的章節時, 你要先判斷,對這個資料,你要精讀,還是大略了解即可。一般而言,介紹基礎 理論和概念的地方,應該要 精讀,甚至讀得比你準備考試時還要下功夫。至於較支節,較屬於衍生的概念,則略讀即可。判斷什麼該精讀,什麼該細讀的方法:每篇paper 的前面都有Abstract,書上每個章節的前面也都有Introduction ,我們可以根據paper 前面的 Abstract 以及書本章節的前面的 Introduction,配合標題,來判

8、斷這篇論文或這個章節該深讀或略讀。也許,一開始,由於經驗不夠,判斷得不夠精準。但是,隨著經驗的累積,可以判斷得越來越精準。此外,如果你想要快速的讀過一篇論文或一個章節,可以把握幾個原則:(a) 先判斷哪一個定理是這篇論文或這個章節的核心概念。接著,再集中精神去了解這個定理。有時,了解了一個定理,其他的定理也就八九不離十了。這正是一法通而萬法通的道理。(b) 一本書,與其只讀過前面幾章,還不如讀過每一章的前面幾個節(c) 有時,你可以把目標定為了解這篇論文或這個章節的每個“ theorems” , “ figures” ,“ tables ” ,只要你能夠了解這些theorems ,figure

9、s,tables ,就表示你已經大致上讀通了這篇論文或這個章節。(d) 不打硬戰。有時候,看到一大堆數學式,你只要了解作者寫這些數學式的目的是什麼即可,如果你決定要精讀這篇論文或這個章節,才需花精力好好了解這些式子。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寫在下一頁,供大家參考(四) 閱讀時,要問自己四個問題在你讀一篇論文,或是書本的的一個章節時,可以問自己四個問題:這章節或論文的所介紹的概念是什麼 ?這章節或論文所提出的理論或方法,有什麼優點 ?這些理論或方法,和我們之前所了解的概念,有什麼關連 ?這些理論或方法,可能有哪些缺點這四個問題,其實,就是你在閱讀論文或書本章節時,所應該把握的重點。當你把一篇論

10、文或一個章節讀過之後,能夠回答這四個問題,就表示你已經讀通了.即使你沒有花太多的時間來讀這篇論文或這個章節。反之,就算你花了很多時間來讀,讀完之後還是不能回答這四個問題,那麼就有必要再回顧這篇論文或這個章節一次,或是好好的動腦思考這四個問題。當然,不是每一篇論文和每一本書的章節,都會清楚的陳述這四點。尤其,許多論文的作者,經常都不太願意提他們的方法的缺點。又由於篇幅的限制,作者常常不會細說他們的方法和別人的方法之間的關聯。因此,有的時候,我們不能只是猛讀人家的論文或書籍章節, 自己多動腦思考 ,才能夠真正的回答上述這四個問題,也才能真正了解別人所提的方法和概念的全貌。(五) 初學者,看書會比直

11、接看journal paper 妥當對於想要了解一個領域的初學者,我建議,看書(或看 tutorial paper),會比直接看期刊論文(journal paper) 來得妥當。因為,期刊論文是有頁數的限制,因此,作者為了避免文章過長,都會把一些較基本的概念略去不說明,或是長話短說,或是假設讀者已經了解了,甚至就連文章中的許多重要公式的推導,也都省略。因此,要讀懂一篇期刊論文的難度,往往極高。反之,書的作者,由於沒有頁數限制,所以就能夠把概念說得較為清楚。而且,他們寫書時,都會考慮書的銷售量,也比較會花心思讓大部分的讀者都可以了解書的內容。所以,對於初學者,我的建議是,看書,會比直接看期刊論文

12、適合。如果這個子領域真的沒有適當的書籍可以看,我建議可以去找tutorial paper 來看。什麼是tutorial paper ? 就是一種將某個子領域 ,到目前為止 ,所有的發展做個總整理的論文。比如說,對於研究信號處理的人而言,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這個期刊就有專門刊登對信號處理的子領域做總整理的tutorial paper。(六) 用自己的方式,來將所學到的東西來做整理做學問,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要將別人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如果,你只是像個掃描機,把書本上的文字掃過一遍,那麼這些知識,還是別人的,頂多只能在你大腦中的暫存記憶體(cache

13、) 存在一下子 ,很難真正的把這些知識長久的存在大腦的硬碟當中。所以,做學問時,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來對所學到的東西做整理。比如說,當你在學影像處理,看到DCT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的時候,書本或論文往往只會講到DCT 對於影像壓縮有幫助,經過轉換之後,能量會較集中在低頻。但是,你自己的腦海中,必需要將DCT 和其他你曾經學過的transforms 作比較,例如,DCT 和 哪些transforms 相似?DCT 和 DFT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以及DST (discrete sine transform) 之間有什麼關

14、聯? DCT、DFT、DST 之間有什麼共通的性質,有哪些性質不同?他們的應用分別是什麼?很多觀念,必需要用比較的方式來釐清。 比較做得越多,就越能夠對你所讀到的東西有概念。如果只是學習DCT,而不去和已經學過的DFT 來互相比較,就難以清楚 DCT 在訊號處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外,你還可以多畫系統圖,來表示你新學到的東西和你以前學到的東西,有什麼關聯。或者多畫table,來比較性質和優缺點。將概念做系統性的整理,不只有助於學習,同時也有助於創造.因為,整理得越清楚,越能明白一個東西的優缺點所在和需要改良的地方,也越能夠將不同的概念結合在一起,創造出新的東西來。(七) 自己動手來推導數學式很多

15、學生,一看到論文或者書上有一大堆的數學式,常常就嚇到了。然而,如果各位只是想當一位普通的技術人員則已,如果各位有志於創造新理論,研發新產品,還是不能沒有足夠的數學基礎。雖然說,我個人不建議打硬戰,對於一篇文章中的每個數學式都深究其來源,但是,至少這篇文章當中的核心定理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同學們還是應該要深加研究,除非你覺的這篇文章真的不重要。如果你只是看論文的文字或數學式,往往會不清楚了解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反而是藉由數學式的推導,有時反而比較容易了解。畢竟,數學,是最共通的語言。經由自己的數學推導 ,你可以更加深入了解這個核心定理的意義,甚至,有的時候,還可以發現這個定理不足的地方(甚至錯誤的

16、地方 ),進而改良它,而創造出新的定理。(八) 建立資料庫除了讀資料的方式之外,修課和做研究還有一個重要的不同處,那就是,修課的期中考和期末考,大部分都是close book的方式,可是做研究卻主要是open book的方式。當你做研究時,不必像修課的時候,把看過的東西都背下來。當你做研究遇到不了解,或是曾學過但記不清更的東西,只需要知道這些東西在哪邊可以查得到,再花一些時間查詢相關資料即可。但是,如果各位同學考過open book 的考試,一定有這個經驗當你連問題的解答在哪邊可以查得到 都不了解的時候,恐怕就無法拿到好的分數了。所以,做研究也是一樣,一定要替自己建構一個有系統的資料庫,以做為遇到問題時查閱之用。就如同我在做研究時,經常計算Fourier transform 和 Laplace transform,所以我就從幾本書上把Fourier transform 和 Laplace transform 的 tabl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