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未来五年盛产富翁的行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01108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肯锡---未来五年盛产富翁的行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麦肯锡---未来五年盛产富翁的行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麦肯锡---未来五年盛产富翁的行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麦肯锡---未来五年盛产富翁的行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麦肯锡---未来五年盛产富翁的行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麦肯锡---未来五年盛产富翁的行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肯锡---未来五年盛产富翁的行业(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果你想在未来五年把自己弄上中国富豪榜,那不妨花半个小时来研究下这个未来富翁生产图谱王敬 曾任普尔斯马特中国采购总监,物美集团高级副总裁,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上海 )有限公司副总裁、合伙人,华润万家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宏梦卡通集团首席执行官.王冉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此前曾在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全球并购部负责亚洲并购交易的操作特邀主持:王敬(九洲远景董事长)嘉宾:王冉(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场地提供:九朝会 (创业家特别策划)未来五年,中国人均 GDP 将超过 5000 美元大关,这是研究界公认的经济进入“新消费阶段”的基础,如果你错失了上一个十年,这次是时候抓住机会了。中国会出现哪些新

2、产业,比较美、日经验,哪些产业会出现爆发性增长,在这些新领域如何淘金,你做好准备了吗?HBA (保健及美容专卖店): 人人都更爱自己了,怎么可能不赚钱?中美日 PK:未来五年最赢产业【图表 01】这是我最看好的创业领域。七八年前,在广州我就有创建一个类似屈臣氏的想法,但那时候在中国找不到制造厂商,这个伟大创意只好作罢,现在可是啥机会都存在,不论是做渠道,还是做生产王敬:HBA 产业在美国也好,在日本也好,占 GDP 比重都超过了 5%,都是比较大的占比,但在中国很低,大概只有百分之一点几。这个领域里,中国在生产方面已经很强了,现在在广东中山这一带,只要全球有的产品,中国都能生产。七八年前,我也

3、曾想开一个类似屈臣氏的连锁店,但是采购是个大问题,没有人做这些产品,如果是大量跨国采购的话,中国化妆品的进口关税很高,另外,还要卫生部有一个批准,一个审批 6 个月,这个你怎么做呢?自己做产品没有批号,正规渠道又进不来,要开这样一个卖场肯定是没可能了。现在不一样了,由于屈臣氏的培养,老外把生产放在中国,现在中国啥都能做。现在想想要是七八年前我们就做了,不知道现在结果怎么样?创业这种事儿有时候也是赶巧,那个时候你有想法,idea 都不错,但是条件、时机不成熟,你也没办法。这个领域需求太大了,像保健品、美容、体检中心、医疗服务、牙科连锁、减肥中心这是前段时间国内投资最猛的领域。现在这个阶段,国内需

4、求已经爆发出来了,中国现在有大把的生产商,但是没有自己的品牌,所以说机会很多。服装:潮流没戏,快速可求,Niche 最主流图表 02做基础时尚相对风险小,它不怎么太跟着时尚走,潮流概念并不那么强;我觉得最难成功的是快速时尚,我对很多人在快速时尚上的成功,都很崇拜。我做了很长时间买手,又囤积了这么多理论,如果让我做一个快速时尚品牌,我感觉很难成功王敬:服装领域全球大概有四种模式,第一是“基础时尚 ”(basic fashion),这以Gap、优衣库为代表,20 年前快速时尚没出来之前,它是主流模式。基础时尚拥有三个要素,第一是基本款的多种选择,对消费者来讲可选择余地大;第二是价格便宜;第三管理简

5、单,容易规模化。国内最早做的是美特斯邦威、班尼路、海澜之家,现在美邦正在往快速时尚转。第二是“快速时尚 ”,以 ZARA 为代表的,现在快速时尚是全球主流。中国老百姓对基础时尚的接受还是很不错的,在我看来,没什么大必要去模仿快速时尚。快速时尚风险很高,对企业要求也很高,如果你不具备这种能力,可能风险难以把握。国内现在没有特典型的快速时尚,很多人想学,但是很难。第三是潮流领导者(设计师品牌或者叫奢侈品品牌) 。奢侈品驱动的品牌显而易见,它不是规模性的东西,店铺不是越多越好,比如路易威登在上海,他的店数是有限的,他如果在上海开 1000 家店,那肯定就不值钱了,他基本上是“店数限量”的模式。比较典

6、型的是中式服装上海滩。第四是设计时尚(Niche fashion),这是中国企业最流行也是最主流的生意模式。现在中国服装(5.56,-0.04,-0.71%)领域的主流生意模式是设计时尚,基本上是生产商品牌,定位在细分市场,模式上主要是设计、生产、品牌宣传,渠道以代理店、经销商模式为主,追求大量铺店。设计时尚比较偏重设计师风格,但他是细分市场的设计师风格,贝拉维拉、玛斯维尔等品牌都是这种模式。做基础时尚相对风险小,今年你买它,明年你买它,后年你还可以买它,它不怎么太跟着时尚走,它只跟着基本款走,它的潮流的概念并不那么强;我觉得最难成功的是快速时尚,我对很多人在快速时尚上的成功,都很崇拜。我做了

7、很长时间买手,又囤积了这么多理论,如果让我做一个快速时尚品牌,我感觉很难成功。也可能会有,但是会付出比较大的代价。你肯定要跟着 fashion 走,那个东西非常符合 80 后、90 后这些人的消费特征,便宜,然后快速时尚,关键是快。时尚这个词fashion 到底是什么,这个词第一是时间,你要快,这才意味着你 fashion;第二个才是潮流,中国品牌现在还没有发言权。我们能做的还只是反应尽量快,并不能够引领。做潮流太难了,因为中国文化目前在全球没有普遍影响力,未来 510 年情况可能会有根本改变。品牌驱动有三种方式:emotion、function、technology,如果是 function

8、 功能性驱动的话,最好的方式是规模化,像体育用品这个行业。中国的体育用品行业规模化很快,别的行业都不快,就是因为他是功能性驱动。technology 技术领先的东西也好做,但是技术领先一定得有技术,没有技术也不行。但是 emotion 驱动的品牌在中国还是初级阶段,如玩具、动漫产业等。凡是功能驱动性品牌,中国都会生产,中国人做这个东西最厉害。突破技术也不难,只要有耐心。我们最大的障碍是 emotion 突破,这个东西听起来有点悬,说不太清楚,很难把握。汽车:市场巨大,机会不多【图表 03】如果早知道这个行业有这么大的规模,十年前我应该开个 4S 店或加油站。可惜这不是十年前的想法,而现在机会并

9、不多王敬:其实美国和欧洲在汽车行业都已经有比较好的模式,比如像加拿大的Canadian Tire(加拿大轮胎) 加盟店,国内一直就没有类似的店。到目前为止,汽车领域没有一家大的零售公司。中国很多产业链的格局是非常特殊的,4S 店就是中国独创的模式,实际上是被大汽车生产商养出来的模式。这些店不仅不允许跨品牌、跨厂商经营,甚至不允许跨省市、跨地域经营,所以开 4S 店的人其实都被品牌商控制着。汽配城也是这种模式,中国的汽配完全是靠批发,如果一个地方 4S 店聚集,接下来汽配城就发展起来了,这些汽配城的服务对象就是 B2B 的 4S 店。开加油站赚钱的也只是最早的一批人,他们开的成本比较低,后来这些

10、加油站都被国企收购了,收购的价格很高,他们赚的是这部分的钱。现在这块市场是政府垄断,个人做不了这个生意。现在你就会发现,汽车、汽配、燃料这个行业的市场份额是最大的,看起来很有创富机会,但是 4S 店被有品牌生产商控制,加油站被政府控制,没有机会。汽车保险、二手车市场、租车以及其他领域目前还没人控制,在这些与汽车相关的服务领域应该有一些机会,也许能出现比较大的企业。总体上看,我认为汽车行业创业者能切进去的机会不太多。食品饮料:精细才会赢【图表 04】食品饮料行业看似已经被大企业垄断,但很多细分市场十分空白,精准定位很关键王敬:我觉得中国的食品、饮料行业看起来是非常垄断,其实还有很多的机会。有人讲

11、外资企业已经在食品饮料这些领域把中国市场做得多大多大了,其实你仔细想一想他们也没什么了不起。各地的生产厂家都有所谓的隐形冠军,他们的销售规模也很大,他们要是把产品像知名品牌生产商那样去做,我认为他们中也会产生很多不错的品牌商。在食品行业有一种小店我在国外见过,但是国内好像没有人做,像在美国有一种小店叫做 Deli Store,可以叫做肉铺,卖些三明治、熟食、咖啡等,开在街边,有点像哈尔滨的食杂店。我觉得北京的天福号酱肘子其实就可以开这样的店,这应该也是中国创业的好机会。在中国开这类店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你有特殊的产品,比如酱肘子,你有秘方,那就可以连锁做大;另一种是你的确感兴趣,那就从开第一家小

12、店开始,有市场、证明成功了,接着开第二家、第三家。食品、饮料行业其实还有很多机会,像 American Whole Foods 这种模式中国将来肯定也会有,就是专门卖稍微特殊一点的商品的超市。比如我以前在华润做的 OLE 超市,开到高端一点的场所,当时业内人都认为我的想法比较超前,那个店确实也亏了一阵,但现在证明这个模式是很成功的,华润已经开了几十家这样的店了,很赚钱。说到食品,其实福建人做食品的模式就很有特点。他们生产糖果、饼干、小面包这些东西,方法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加上快速的铺货能力,广告打下去,经销商把货铺出去,一轮成功就赚钱,如果一轮不成功,生产厂商可能就收手。其实他们的模式我们称之

13、为试错模式,一个品牌不成功,接着试其他品牌,今年夹心的最好,我就做夹心,明年夹心不好,我做全麦饼,他们不会在一个产品、一个品牌上较劲。我不太认同这种思路,这不是做品牌的态度,做出来的品牌也没有内涵,倒不如你认真地做一种糖,或者做一种饼干,把这个细分产品做到老大,那才牛。【图表 10】电影:刚圈完第一轮地【图表 05】小的影视公司做了一两个片子后,想去融资,其实很难,这其实是一个传统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创业,第一部电影可能得靠卖房卖车自个儿往里砸,最后有本事没本事就显出来了。第一部电影火了,下一部电影就会有人愿意尝试着给你投一点,等做了三部电影之后,才能评价你能不能得到稳定的价值回报王冉:电影产业

14、链有制作、发行、院线和电影院这四个环节,真正的核心价值就是发行和制作。如果想做发行,空对空地做发行已经很难,不是说有钱没钱的问题,现在国内能出好电影的制片方就那么几个,如果你没有技术,人家也不带你玩,所以想做发行必须得有上游的资源,也就是有制作。但制作也是这样,现在真正有能力做出好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有票房有影响力的艺人也就那么几个,那些人该跟谁合作早都被占位了,创业者也很难挤进去。所以在电影领域,看似有机会,但真正做起来很难。你拿 3 个亿往里砸就能砸出一个华谊兄弟或者保利博纳了吗?很难说。还有一个环节是院线,除非你有电影院,否则院线也是一层空皮。因为如果你没有真正的价值贡献的话,早晚要被排挤

15、出去的。现在中国 30 多家院线,我认为竞争到最后能剩下的肯定不会超过 5 家。电影还有一个版权的问题,正版影视作品的在线观看和下载市场一定是有前途的,但现在的状态是,有平台、有实力做的公司往往做不了,从头开始做又有很大的风险。因为正版市场需要很长时间的培育期,比如前 35 年可能都只是往里面砸钱,像新浪、搜狐这样的上市公司,他们要向资本市场交报表,这样的投入和收益比,肯定不行。国家广电没钱做,而土豆这样的网站,因为已经做了很多年盗版,现在也很难改变路数。总之,在整个电影产业链中应该是两头有机会,要么在制作环节切,要么就做电影院。但切入后你会遇到一个巨大问题,中国电影公司一定都是全电影产业链的

16、模式,无论是中影、保利博纳、华谊兄弟,还是光线,都会向这个方向发展。总的来讲,电影是文化产业中快速发展的一个行业,但这个行业的企业基本上是“中投入中回报”,并不是一个真正“ 高投入高回报”的事情。我最近也看到小的影视公司做了一两个片子后,想去融资,其实很难,这其实是一个传统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创业,第一部电影可能得靠卖房卖车自个儿往里砸,最后有本事没本事就显出来了。第一部电影火了,下一部电影就会有人愿意尝试着给你投一点,等做了三部电影之后,才能评价你能不能得到稳定的价值回报。总的感觉是电影行业刚圈完第一轮地,仍有机会,但真正做起来也很难。无店铺:到处是机会,问题是怎么能赚钱【图表 06】无店铺生意简直可以说无处不在,但关键是现在他们都赚不到钱王敬:无店铺在美国这个市场还是很大的,达到了 6.54%的比例,排在第 5 位,这还是 2007 年的数据,现在美国的占比应该还不止这些了。王冉:现在的网上购物大多不赚钱,像京东、红孩子他们都很难赚钱。我觉得原因有三点:一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