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_不知为不知》(上课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999825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之为知之_不知为不知》(上课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知之为知之_不知为不知》(上课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知之为知之_不知为不知》(上课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知之为知之_不知为不知》(上课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知之为知之_不知为不知》(上课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之为知之_不知为不知》(上课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之为知之_不知为不知》(上课用)(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 智?,文 题 解 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自主学习,莒父_ 輗_ 軏_ 彫_,j f,n,yu,dio,1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诲:教导; “女”通“汝”,你;为:表判断,相当于“是”;

2、知:明白; 是:指示代词,“这”“知”通“智”,聪明,2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如之何:意为“怎么办”或“怎么”;者:“的人”末如之何:末,无;拿他没有办法;也已矣:常放在句末,相当于了。,对待无知-实事求是,承认无知,不是安于无知。面对问题,要肯动脑筋,勤于思考,这才是理性的态度、哲人的思辨。,央视的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丁教授面对记者紧追不舍的一个简单问题,连续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知道的,我们那里这是绝对

3、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3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名词作动词,犯过错。 而:表假设,如果 是:这,4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之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食:通“蚀”,亏损;之3:代词,他。更:改正(变),5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小人:人格卑下的人 。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过:犯错误。 文:名词活用为动词,掩饰。,文过饰非,正视错误很重要,而改正错误更重要。“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孟子休妻,据大戴礼记记载:战国时

4、期的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呆在屋里,孟子从外面突然闯进来,瞧见她姿势不雅,顿时无名火起,立即跑到母亲面前告状。他说:“老婆对我无礼,我今天非把她赶出家门不可!”孟母问:“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惹得你要休妻呀?”孟子答道:“刚才她蹲在屋里,那姿态真叫难看,这是对我无礼,妻子不尊重丈夫,我必须休了她!”孟母听这话有点蹊跷,继续追问道:“你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她蹲在屋里的?”孟子满有理由地回答:“这都是我亲眼所见,我刚才一推门看”“别说了,我听明白了。”,孟母问明了情况,大声斥责儿子说:“这分明是你无礼,不是你妻子无礼!”孟子有些茫然,他不服气。孟母接着解释说:“不是有这样几句俗话嘛:将入门,问孰存;将

5、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管是进谁的门,都要事先敲一下门,或者大声地咳嗽一声,好叫人家知道有人来了。不能乘人不备,来个突然闯入。这是常人都懂得的礼貌规矩。可你倒好,到你妻子的燕私之处,进门前不敲门,不声不响地往里闯,见了你妻子蹲着,你得赶紧先退出去一会儿,你却还在看,这叫你妻子怎么办?这不正是你无礼吗?怎么能说是你妻子无礼呢?”孟子没有想到,母亲恰恰从同一事情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批评虽很尖锐,但是句句有根有据,于是孟子赶紧认错。,唐太宗,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精美绝伦的鹞鹰。他一时忘记了魏征平时说的国君不可玩物丧志的话,就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 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一时情急

6、,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其实,魏征早已把一切看在眼里,却故作不知。走上前 去,特意讲起古代帝王追求逸乐之事,旁敲侧击帝王不可玩物丧志。唐太宗担心时间长了,鹞鹰闷死。但是,魏征说得没完没了,唐太 宗自知理亏,不敢打断。结果,鹞鹰还是闷死在怀中。 唐太宗知错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6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扩大、光大。使动,使显扬。,7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躬自:自身、自己厚,薄:多,少; 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于,责,为人处世应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矛盾,应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与人相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晋文公重耳在逃亡时曾

7、被手下头须偷走了财物,登上王位后以前没有随他逃亡的大臣很担心受处罚,随时可能作乱,这时重耳就赦免了头须的罪责,还封他当了官,终于稳定了当时的局面。 其他还有齐国孟尝君受难时,众门客纷纷离去,孟尝君当时记仇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单,后来孟尝君又回到齐国,众门客又都回来,孟尝君接受了手下的建议,毁掉了名单,并没有对门客进行丝毫报复。,8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为:担任,作为。 宰:城邑的长官。 问:请教。 无:通“毋”,不要。达:达到(目的)。,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一口吃不了个大胖子” “竭泽而渔” “焚林而田”,9 子

8、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其:副词,怎么;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10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足:使动用法,使充足。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对人讲信用。,为人治国-

9、讲究诚信,11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岁寒:指时令到了寒冷的时候“彫”通“凋”,衰落,启示?,1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川:河。逝者:往者,过去的。斯:这,启示?,孔子认为:人应像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凿壁偷光、秉烛夜读),为人处事-要有骨气、远大志向、惜时奋干,1、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2、为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3、从政-“欲速则不达”,4、治国-“民无信而不立”,5、处世要有骨气、远大志向、惜时奋干,特殊句式,判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其何以行之哉?(其以何行之哉?) 于斯三者何先?(于斯三者先何?)介词短语后置句: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于)躬自厚责而于人薄责)省略句: 子贡问政 (子贡问政于子),名句默写,1、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2、,是谓过矣。 3、人能弘道,。 4、 ,则远怨矣! 5、无欲速,无见小利。,。 6、,。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 7、 岁寒,。 8、 逝者如斯夫,!,不知为不知,过而不改,非道弘人,躬子厚而薄责于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而信 不知其可也,其何以行之哉?,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不舍昼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