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语文分类】古诗文默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97401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中考语文分类】古诗文默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0中考语文分类】古诗文默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0中考语文分类】古诗文默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0中考语文分类】古诗文默写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0中考语文分类】古诗文默写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中考语文分类】古诗文默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中考语文分类】古诗文默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诗文默写2010 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5.默写(5 分)(1)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1 分)(2)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1 分)(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 分)(4)岳阳楼记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语句是: , 。(2分)5.(1)答案:会当凌绝顶(2 )答案:归雁入胡天(3)答案:枯藤老树昏鸦(4)答案: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2010 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默写(18 分)1、浮云游子意, 。(送友人)2、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3、凤箫声动, ,一夜鱼龙舞。(青玉案元夕)4、青山绿水, 。(天净沙秋)5、潭中鱼可百许头

2、, 。(小石潭记)6、 ,百废俱兴。(岳阳楼记)答案:1.落日故人情2.无边落木萧萧下3.玉壶光转4.白草红叶黄花5.皆若空游无所依6.政通人和2010 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8.默写填空。(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诗经蒹葭)(2)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3)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4)面对离别,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为归京的友人吟诵:“山回路转不见君, ”,表达依依不舍之情;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入川的朋友作别:“ ,天涯若比邻”,尽显洒脱旷达之意。(5)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 , ”的伟

3、大抱负, (岳阳楼记)(6)今年四月,浙江一位老人捐献出的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见光明。老人的这种精神正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 ”的写照。(一)8(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长河落日圆 (3)受任于败军之际 (4)雪上空留马行处,海内存知己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010 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7 分)(1)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3)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4)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国雪

4、景的句子是:, 。(5)在我国历代文人中,许多人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 ,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就是这种高尚情操的具体体现。3.(7 分)(1)柳暗花明又一村(2)此事古难全(3)黑云压城城欲摧(4)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5)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每空 1 分,有错该空不得分)2010 年浙江杭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句)(3 分)今夜偏知春气暖,_。(刘方平月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 。(周敦颐的爱莲说)浊酒一杯家万里,_ 。

5、 (范仲淹渔家傲) _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6、虫声新透绿窗纱 濯清涟而不妖 燕然未勒归无计 天街小雨润如酥(四选三,每句 1 分,有差错不给分)2010 年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6.古诗文填空。(必做,任选一题)(6 分)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醉翁亭记中表现作者意在彼不在此的语句是“ , 。”奉献是一种精神。我们可用“ , ”来颂扬这种精神。思乡是一种情怀。我们可用“ , ”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随风直到夜郎西赢得生前身后名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

6、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乡书何处达,归雁落阳边。 2010 年浙江衢州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3.古诗词名句默写。(1)(4)题必做 ,(5)(6)两题选做一题)(8 分)(1)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2)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3)晏殊浣溪沙的“ , ”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 ,人迹板桥霜”、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 ”。(5)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儿童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6

7、)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老当益壮的豪迈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1)江入大荒流(2)江山代有才人出(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鸡声茅店月。小桥流水人家。(5)例: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5)(6)两题为选做题,所填诗句切合主题即可。)2010 年浙江温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4、古诗词名句默写。(8 分)春夏秋冬是古典诗词长盛不衰的话题。“池上碧苔三四点,(1) ”是淡淡的春意;“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宜人的夏韵;“何当共

8、剪西窗烛,(2) ”是缠绵的秋思;“夜阑卧听风吹雨,(3) ”是伤怀的冬寒。风花雪月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怀的意象。“(4) ,散入春风满洛城”,一城春风吹不走李白满腹乡愁;“(5) ,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地落花道不尽杜甫一生飘零;“山回路转不见君,(6) ”是岑参雪天送别友人的边塞放歌;“(7) ,(8) ”是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由望月而牵动的骨肉相思之情。(1)叶底黄鹂一两声(2)却话巴山夜雨时(3)铁马冰河入梦来(4)谁家玉笛暗飞声(5)正是江南好风景(6)雪上空留马行处(7)共看明月应垂泪(8)一夜乡心五处同2010 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文名句。(6 分)古

9、典文学一如陈年佳酿,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春水满洒泽,王湾在北固山下,见证“,”的壮阔;夏意醉原野,辛弃疾流连于乡间,品味“稻花香里说丰年,”的 欣喜;秋风送闲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享受“ ,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冬岭秀松柏,孔子伫立于天地间,感悟“ , ”的深邃。吟诵时,山川有意;凝眸处,草木多情。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听取蛙声一片 采菊东篱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010 年浙江义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古诗词填空。(6 分)(1)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2)_, 幽径独行迷(梅尧臣鲁山山行)(3)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江春行一诗中,描写早春莺燕景象给人们带来勃勃感觉的诗

10、句是“_”(4)请写出古诗词中表达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1)自缘身在最高层(2)好峰随处改(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4)示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010 年浙江湖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4 古诗词名句默写( 一 题必做, 任选一题)。(6 分)来源:21 世纪教育网问渠哪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 黄鹤楼 ) ,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最能体现诗人闲适、悠然的两句诗是: , 。 2010 年世博会,四海友人齐聚上海,然而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他们终将离开

11、。请用连续的两句古诗表达对四海友人的惜别之情 : ,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比黄花瘦 。晴川历历汉阳树 东风不与周郎便 采菊东篱下,悠悠 见南山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2010 年浙江东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浦江花月夜 梦想共潮生(1)4 月 30 日 21 时 28 分,黄浦江两岸红色烟花万千“喷薄”而出。浦西的大型 LED 墙上红色绚丽的画面飞快转换,江面 6000 个红色 LED 向前流动,天地间仿佛突然降下了一个大大的红帘。在满眼红彤彤( )的画面中乐声响起,烟花灯光晚会开始了。瞬间黄浦江两岸成了火树银花,1250 多个探照灯、16 盏激光灯变换着各种颜色的光,水幕、喷泉、激光交

12、相变化图案。江面上竖立着各参展国国旗的舟船在行进,五彩花雨沿岸渐次 zhn( )放,时而是牡丹,时而变幻成五角星和笑脸等,与灯光璀灿的世博园一轴四馆交相辉应, 惊艳在流动声光电的奇幻结合,让 “水”与“火”相融,由天空、地面、水面三维立体组成视觉盛宴,(2)30 分钟营造了如诗如画的春江花雨夜。上海今夜无 min( )。1.标题是对唐诗春江花月夜中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化用。诚然,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古诗文,品人生百味。(1)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 。”(2)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以新奇的角度描绘了西湖美景 , 。(3)孟子在 滕文公下中阐述了人应该有的气节:“ , ,威武不能屈。”(6 分)1. 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