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件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958049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3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选修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选修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选修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件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课,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改革背景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改革内容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改革影响,战国时期形势图,蓟辽,合作探究:秦国地处西陲,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秦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什么秦国能够完成统一?,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经济: 2、政治: 3、军事: 4、文化: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1、齐国管仲变法 2、魏国李悝变法 3、楚国吴起变法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改革的迫切性、有利条件、历史

2、机遇、主观因素,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新兴地主要改革奴隶制度,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再见,1、时间分期:2、时代特征: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合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社会经济大发展表现:农业: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兴修水利手工业 商业影响: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人身依附关系产生新的阶级:新兴地主和自耕农阶级,要求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引起政治领域的变革,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一

3、、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社会经济大发展 2、政治大变革目的: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内容: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封邑制 以中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途径:变法,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社会经济大发展 2、政治大变革 3、军事大动荡: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合作探究: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有何不同? 诸侯争霸属于奴隶主贵族间的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属于新兴地主争夺地盘。,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动力,阶级不同,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社会经济大发展 2

4、、政治大变革 3、军事大动荡: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战争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动力 4、思想文化: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经济 繁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空前发展。表现:影响: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学思之窗,【学思之窗】“兵家和法家都重视战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变法改革和战胜攻取有什么关系?” (1)原因:思想是现实的反映。法家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兵家思想产生于战争实践。 (2)关系:只有变法才能富国强兵;只有富国强兵才能在兼并战争中战胜对手。,封邑制:中国古代君主封赐给宗室、外戚和功臣封邑的制度,盛行于周朝。受封者称封君,在封邑内按规

5、定户数征收租税。分封以宗法制度为根据,封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卿、大夫在封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并可世袭。,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晋国一大力士姓牛名子耕。 国语晋语中记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社会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各国展开变法 封建制度确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自主探究: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变法运动?请结合课文制作各国变法情况简表,项目包括国名、主持者姓名、大致时间、变法内容和影响。,管仲 改革,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赋税制

6、度(“相地而衰征”) 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初税亩,经济:“履亩而税”(594BC),李悝 变法,经济: 实行“尽地力” 推行平籴法。政治:制定法经,使魏率先强盛,吴起 变法,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回三代以后的爵禄;强令旧贵族迁居,变相没收其土地;裁撤冗员,削减俸禄,奖励军功;严格吏治,使楚成为战国中的强国,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韩国申不害改革,都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壮大,增强齐国实力,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目的: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 内容: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军事 性质: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目

7、的:建立、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完成统一 内容: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实现中央集权; 性质: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春秋各国改革:,战国各国改革:,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即位后,经鲍叔牙推荐,用管仲为相,被尊称为“仲父”。,“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宪问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李悝,李悝是先秦法家的开创者。他在变法中提出了“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方针。这正是后来法家所奉行的法治原则。他所制定的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也被其他诸侯国特别是秦国当作立法的蓝本。,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后世把他和孙武连称“孙吴”。,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1.地理位置:地处西部。,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改革的迫切性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秦国的落后:地处西陲,经济、政治、文化落后 2、改革的有利条件前代改革的基础;君权集中;法家学说兴盛;尚武精神; 3、改革的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力量大大削弱;“士人游说” ;诸侯卑秦,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富国强兵 4、改革的主观因素:商鞅入秦,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