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海滨中国古代儒学的新发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955094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鲍海滨中国古代儒学的新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鲍海滨中国古代儒学的新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鲍海滨中国古代儒学的新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鲍海滨中国古代儒学的新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鲍海滨中国古代儒学的新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鲍海滨中国古代儒学的新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鲍海滨中国古代儒学的新发展(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儒学的新发展宋明理学,黄岩中学 鲍海滨,2003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北宋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基本要求 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发展要求 了解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说明 “周敦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探理学之源,一、兴起背景:,一、为什么会兴起理学?,材料一:唐朝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2、,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梁武帝,三次舍身入寺院为僧。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材料二: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请问: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什么现象?,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探理学之源,一、兴起背景:,一、为什么会兴起理学?,2、唐朝:韩愈和李翱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3、宋朝: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鼓励下,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走理学之路,一、兴起背景:

3、,二、什么是理学?,材料:西汉时期,儒学虽然是官方正统,但没有在民间建立起信仰系统,这就使得具有宗教信仰特征的佛道思想在社会上迅速发展,唐宋士大夫们复兴儒学的实质是使儒学也要像佛道两家一样,不仅有官方正统地位,还要成为社会的信仰。,走理学之路,一、兴起背景:,二、什么是理学?,二、宋明理学:,1、含义:,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理学家认为,天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走理学之路,一、兴起背景:,二、宋明理学:,1、含义:,2、代表人物:,宋明理学,材料一 天理云者,这一

4、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宋)程颢、程颐 材料二 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材料三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1)根据材料一,二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材料一 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宋)程颢、程颐 材料二 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材料三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

5、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2)根据材料二,在朱熹看来理的核心是什么?,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干涉政治,正君心,材料一 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宋)程颢、程颐 材料二 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材料三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3)根据材料三,在朱熹看来怎样才能达到明理的境界?,朱子之小学是小人之学,学的是洒扫、应对、进退之事。大学指大人之学 ,即成就内圣外王的圣人之学,学的是如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以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史载“晦翁传道江

6、南,而台特盛”.,朱文公祠记云:“台州乡贤亲出其门,至今有邹鲁之遗风。”台州自从朱熹宣扬理学开创一代文风之后,科举登第者激增,据陈耆卿所编著的嘉定赤城志记载,台州南宋中进士者550名,北宋是36名。,朱熹在奏兴修黄岩水利状中说“水利修则黄岩无水旱之灾;黄岩熟,则台州无饥馑之苦。”。“台州农业在黄岩,黄岩农业在水利。”在奏状中他恳切要求“请拨内府钱一万贯”。,“黄岩秀气在江北,江北秀气在翠屏。”,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鹅湖寺进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陆九渊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7、。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据材料归纳朱熹和陆九渊的观点上有何不同?,材料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心外无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曾抓了一个十恶不赦的盗贼,他对盗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哪有良知?”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可使不得。”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强盗头

8、目口服心服,随即将自己的种种罪行一一如实供出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2011上海单科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A,有一个叫杨茂的聋哑人听王阳明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就以写字问王阳明。王问:“你嘴巴不能说话,耳朵也听不到声音,那你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王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同: 异:,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世界的本原是“理”。,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

9、根据下列图片概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寻理学之果,一、兴起背景:,二、宋明理学:,三、影响:,材料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 (1)这类浸润了理学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的诗句体现了士大夫们怎样的情怀?,(1)注重品德,讲求节制,强调责任.,(2)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统治,压抑人们的自然欲求。,材料二:至宋代,由于出了一班儒者,形成理学,使妇女的贞节观念在崇古的基础上愈演愈烈。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一文中说:“由汉至唐也并没有鼓吹节烈,直到宋朝,那一班业儒才说起饿死事小

10、、失节事大的话。”据古令图书集成记载,“烈女”、“节妇”唐代只有51人,宋代增至267人,明代竟达36000人,而到了清代,仅安徽省休宁县这一个县,就有2200多人。,(2)材料二反映了宋明理学存在什么弊端?,理性地看待自己的传统,既不否认过去,不做文化虚无主义的信徒;也不回到过去,做文化复古主义的“粉丝”,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中国人应有的表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如今社会上,老人跌倒了,路人却在犹豫要不要扶;市场上,商品流通了,“地沟油”却不断侵蚀我们的餐桌;有鉴于此,民族复兴道路上,重建精神道统,迫不及待。,1.(2013广东文综14)有位

11、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D,2.(2010浙江文综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B,C,3(2010上海单科9)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4.(2012海南单科卷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