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民版选修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件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954700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6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民版选修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3人民版选修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3人民版选修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3人民版选修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3人民版选修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人民版选修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人民版选修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件2(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必法古”,一、大变革时代,二、取信于民,立志变法,三、强国之术,政治: 经济: 阶级: 军事: 思想:,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 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百家争鸣”。,要求政治权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进行社会变革,需要富国强兵,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 思想理论武器,一、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巩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D,巩固: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的是( )A、管仲改革B、李悝变法C、吴起变法D、商鞅变法,A,巩固: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反映了( )A、存在决定意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巩固: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迅速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A,二、取信于民,立志变法,商鞅变法的概况;,1、时间: 2、指导思想: 3、宗旨: 4、性质:,公元前356年开始。,法家理论。,富国强兵。,地主阶级的改革。,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商鞅(约前390

3、前338),卫国国君后裔,本名公孙鞅,又名卫鞅,后因在秦国变法有功,被封在商邑,故称商品商鞅。,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商鞅初到秦国时第一二次见到秦孝公,对他讲述学尧、舜等的帝王之道,孝公直打瞌睡;第三次他就与孝公讲述了富国图强之术,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商鞅,变法前夕:商鞅舌战守旧群臣,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例题:商君书.更法载:“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段话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结合当时的社会条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并对这一观点做出简要的评价。,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变革现实。,商鞅立木为信,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

4、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军事方面(强兵),三、强国之术,商鞅变法的内容;,1)推广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2)实行什伍、连坐制度,2、政治方面,3)轻罪重刑,加强了对老百姓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3、社会风俗方面,“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促进社会风气好转,形成国家一致对外的合力。,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地主阶级政权。,)废井田开阡陌,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4、经济方面(富国),2)统一度量衡,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全国的经济文化交流,3)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保护了脆弱的小农经济,巩固了地主阶级政权,提高生产积极性,强了国

5、家经济实力,4、经济方面(富国),回顾必修二内容: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1)农业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3)小农经济的脆弱性需要国家政策的保护 (4)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回顾必修二内容: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活动。,1)对封建社会初期以积极作用为主: 2)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发展和增强封建国家的综合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导致经济结构单一,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从 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材料一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行,内务耕稼,

6、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更法,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商君所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动? (2)材料三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指什么?,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槽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参考答案,

7、(1)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2)“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1、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属于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2、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3、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A、“为天开阡陌封疆”B、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C、令民为拾伍D、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4、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商鞅的智慧与策略C、变法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D、始终以“富国强兵”为宗旨,5、秦惠文王发兵捕捉商鞅,商鞅出逃,在旅馆投宿,店主称按照商鞅颁布的法令,必须验明身份,否则他就要受罚,最终拒绝了商鞅的投宿要求,所以后人称商鞅是“作法自毖”。这一事件反映出商鞅变法的哪一特点。 A.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彻底的 B.改革涉及各个领域,非常全面C.重视农民的利益 D.法治,即重视用法令治理国家和推行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