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备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954004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53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备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备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备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备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备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备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备考(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4)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福建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5)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

2、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句更妙,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福建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福建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

3、要求答题(6分)(06)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福建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7)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

4、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福建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命题思路、切入角度大略可归为五种: 1、由“诗眼”切入:如2004年、2006年福建卷。 2、由古人诗论切入:例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福建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3、由比较鉴赏切入: 例如2005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

5、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福建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4、由鉴赏技巧切入:如我省05、06、07年都涉及到这一方面的考查。 5、由异文现象切入:我省2005年试卷,鉴赏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比较异文“雁引愁心去”和“雁别秋江去”哪句更妙,就是从这

6、一角度切入的。,明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考试的具体要求:,建构诗歌鉴赏知识体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诗歌的形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诗中描写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可以是意象(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建构诗歌鉴赏知识体系,(2004年全国卷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7、情?,建构诗歌鉴赏知识体系,(2)、常用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方法与角度)、抒情(直接与间接抒情)等;表现手法:白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上下结合、正侧结合、绘声绘形绘色等;赋、比、兴;象征、抑扬变化、对比、烘托、渲染、衬托(正衬和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以声衬静)、用典、联想与想象;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借古讽今、以小见大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双关、反复、设问、反问、对偶、互文、顶真等。,建构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例如:(2005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8、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3)、诗歌的语言:诗眼、炼字,建构诗歌鉴赏知识体系,关注动词、修饰语(形容词和副词)、词性活用: 例1:(2003年全国卷)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

9、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动词,一般动词,1、陶潜:悠然见南山 2. 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 3. 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4.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5.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见”字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悠闲。,(联系修饰语”悠然”考虑),(体会意境),(感受情趣),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

10、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与其他词义相近的词比较),“弄”字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闹”字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由物及人思考),(由景及情考虑),“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活用动词,写景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春风又绿江南岸,“绿”作动词来用,从视角带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自然想到春天的生机形象。,风老莺雏,雨肥梅子,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

11、子在雨中肥大了。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 一个空字, 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形象地表明了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以上各句中的“老”、“肥” 、“悦”“空”、“绿”、“红”,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3)、诗歌的语言:诗眼、炼字,建构诗歌鉴赏知识体系,特殊语言形式及表达效果 谐音双关:运用音节相同或相近的词去代替另一个词,取得

12、那一个词的意义效果。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效果:这种手法使表情达意更含蓄,耐人寻味。 叠字(词):重叠使用词语。 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效果:增强情感的表达,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音乐美)。 纯用名词组合(列锦): 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效果:构成典型环境,起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表的效果。,()、常见的思想情感:,建构诗歌鉴赏知识体系,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

13、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送别感怀: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掌握古代诗歌分类鉴赏的基本知识:,建构诗歌鉴赏知识体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

14、词等。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2)、从诗歌的题材(内容)可分为:写景诗(包括山水田园诗)、咏史诗、咏怀诗、咏物诗、边塞诗、送别诗、行旅诗、闺怨诗等。(3)、从诗歌的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分清各种风格流派:,建构诗歌鉴赏知识体系,(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

15、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技巧与角度:,建构诗歌鉴赏知识体系,鉴赏口诀: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1、巧用已知信息,搭建鉴赏平台: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标题、作者、序或注、考卷中的提示等。,一 审 诗 题,诗题直接点明或暗示感情,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

16、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考生可以从描写对象着手,通过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来理解作者的情感。,题目直接点明描写的对象,又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点明所写的事件或背景,如次北固山下秋夜等,考生注意到这些诗歌的内容,或者与题目的内容有关,或者由题目中的背景引出,或者写在某个地方的活动,就可从中获得与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关的信息。,诗歌的题目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只要细加分析,就能基本分清诗歌的类型,大体上明白诗歌的表现手法。,明白诗歌的表现手法,以事物命题的诗很可能就是咏物诗。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以事物命题,可以初步判断为咏物诗,而咏物诗的基本表现手法为托物言志。虞世南的咏风、贺知章的咏柳于谦的石灰吟等便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