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究“教”到研究“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93091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研究“教”到研究“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研究“教”到研究“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研究“教”到研究“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研究“教”到研究“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研究“教”到研究“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研究“教”到研究“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研究“教”到关注“人”的华丽转身我国小学写作教学实践流派综述江苏省无锡新区教培研中心 吴 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小学写作教学研究蔚然成风,各种教学流派风起云涌,在不同的地域各领风骚数十年。尽管有些实践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当下中小学写作教学遭遇的根本性问题,但是,他们的实践轨迹为中国小学习作教学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为无数的后来者“引渡”,引向更加明媚的方向;他们的实践经验已经呈现出不同的光华,为蓬蓬勃勃的中国小语百花园“着色”,使之更加绚烂多姿。读写结合派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以文章课文为载体,从文本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

2、、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儿童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周蕴玉“文体为纬,过程为经”实践。他的做法是:以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为纬线,以写作的一般能力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为经线,精选典范作品为例文,按照单元要求设计训练方案,组成一个读写结合、分阶段、有层次的训练序列。这种作文教学体系既摆脱了“熏陶式”的中国古代作文教学方法的影响,又摆脱了“模仿式”作文教学方法的束缚,是作文教学开始由经验主义走向科学主义的有益尝试。但是在这种训练体系中,写作基本能力及写作过程能力的训练还处在手段地位,它仍以训练文体写作能力为基本目标。丁有宽“读写结合”实践

3、。针对语文教学读写脱节的问题,丁有宽提出“读写结合,练好记叙文 17 个基本功”的课题,探索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途径。再试阶段,提出“读书、观察、作文三结合”和“以记叙文为主,坚持读写结合,培养自学能力”的课题,积累了改革记叙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些经验。验证阶段,提出“以记叙文为主,坚持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写、自改的能力”的课题,经过实验,儿童喜读爱写蔚然成风,作文能力大幅度提高。深究阶段,提出“读写结合五步训练”设计,博采众长,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读写结合的八条基本经验。物化阶段,编写读写结合实验教材,完善读写结合教法,以科研为先导,将实验不断引向深入。实验的最大贡献在于

4、:既看到读、写各有自己的任务,又看到二者统一、重合之处,使之紧密结合,同步训练,优化过程,优化内容,优化结构,优化方法,创立了读写结合的语文训练体系。这个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教学体系:包括体现记叙文读写规律的“五十法”(或五十个基本功)、体现读写结合对应规律的七项读写结合学习法、体现年段特点的读写结合五步训练,等等。另一部分是教材体系:实验教材以全面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大纲为依据,体现改革精神,体现工具性和教育性的统一,体现读写结合训练型的体系,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其特色是:取消专设的作文课,把作文课和阅读课融为一体,把字、词、句、段、篇训练和记叙文训练紧密结合,建立起“读写同步,一

5、年起步,系列训练,整体结合”的训练体系。技巧训练派 尽管不少大师说过自己写作的技巧是“无技巧”一类的话,但“文无定法”毕竟还是承认了“文章有法”,只是“贵在得法”而已。古人认为作文要“先规矩而后巧”,这“规矩”说得也就是为文的基本方法。小学作文尚在学文的起步阶段,给以一定的方法指导,还是不可缺少的。常青“作文分格训练教学”实践。分格训练所谓的“格”,是单一的基本训练单位,具体地说是把说话、写话、片断训练到篇章训练,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到开头结尾,从培养观察能力到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把众多的作文难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训练的基本单位“格”。例如,把一年级的说话训练分成两大格、

6、若干小格。两大格:第一大格,说一句完整的话;第二大格,说几句连贯的话。”把“说一句完整的话”又分成五个小格:第一格,敢说;第二格,说顾;第三格,说实;第四格,说活;第五格,说准。也就是把某一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具体小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为命题作文综合训练准备好“预制件”。对每一格训练都提出了要求,说明了道理。他把每种文体按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五条线索系统组织成 256 格,每一格就是一种“语段写作公式”。贾志敏“课堂作文指导”实践。他认为作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课堂作文,又称训练作文;另一类是生活作文,又称自由作文。当学生还不明白作文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老师要在课堂里教学生,从

7、写好一个句子、一段话开始,让他们抄写、听记、复述、改写这个过程就是教学生运用语言、组织语言进而达到掌握语言的过程。这是不必可少的训练,这种训练有可能由于统一指导,学生写成的作文大同小异,似曾相识,这很正常。课堂作文仅仅是一个过程,目的还是为了把学到的本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就是自由作文。总之,儿童学作文要教教会他们掌握语言的规律;也不要教充分尊重学生,热情鼓励孩子大胆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情境渲染派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儿童一定的积极的写作体验。在习作教学中,情境不可或缺,它不仅成为激发和维系儿童写作兴趣的动力,而且情境也成

8、为一份重要的课堂写作内容,对儿童言语表达充满着现场感、召唤感。邓泽棠“情境作文”实践。他通过创设生活、实物、艺术和语言描述等四种情境。各类情境作文训练又有各具特色和重点的设计安排。例如在艺术情境创设过程中,突出审美性;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比如,图画情境突出形象性,音乐情境突出渲染性,表演情境则突出创造性等。而在表演情境的创设中的角色模拟中又细化分类为:模拟人物动作的角色语言、神态的表演,进行语言片断练习,而模拟人物的活动、行为过程的角色表演则进行叙事写人训练。此外,模拟童话人物、寓言人物、生活中的人物以及文艺作品中人物角色等,分别提出不同特色要求的训练方式和内容、策略,从而使情境作文教学训练有

9、理、有序地进行。在情境作文教学的具体操作中,邓泽棠充分认识到写作教学的系统综合性,建立了“读,抄,导,写,评,改”(即:学生阅读学生摘抄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师生赏析互动提高) 的动态有机系统。以结构完整的作文训练小循环构建作文能力提高的大系统。郑宏尖“小学音响作文教学”实践。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以生活中诸多音响中介,创设特定的习作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教学方法。在实验中注意不同音响类型(自然音响、模仿音响、歌曲、器乐曲等)的合理利用,以及对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不同影响。在实践过程中,音响类型主要有自然音响、模拟音响、歌曲、配乐诗歌、故事、器乐曲等。在每次训练中有机渗透

10、作文知识和技能教学,并形成系列。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作文心理,音响作文课堂教学规定如下的模式:音响感知一隋感体验联想、想象文字表述。前三个环节解决作文教学中“写什么”的问题,后一个环节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音响感知,是指通过听觉得到对音响的完整印象和总体知觉,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对音响的辨别力,对音响的感受力,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创造生活派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由此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将生活引入课堂,在课堂上模拟生活情境,成为不少习作教学流派的价值追求。吴立岗“素描作文”实践。把绘画中的素描

11、借用到习作教学中来,引导儿童用绘画的技法描绘自己现实的生活。其一,由简到繁地设计素描作文训练的内容,三年级进行片断素描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片断的各种基本结构和有关写作技能。四年级写叙事素描,帮助学生掌握简短文的记叙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和基本结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学会正确地确定和表现中心思想。其二,以静物、动物、自然景物、房间陈设以及师生日常生活片断的演示为素描作文内容,帮助学生逐步积累生活知识和常用词语,让这些反映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进入课堂,创设诱人的情境,使儿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既解决儿童文字表达的问题,又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能力和思

12、想觉悟。随着学生素描作文能力的提高,速写对象还可以进一步从室内转向室外,从静态转向动态。李白坚“活动作文”教学实践。“活动作文”训练模式又称“现场演示”。其基本特征是在课堂“演示”一个预设的,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激情参与,展示过程让其观察,然后再进行写作。将游戏的观念引入课堂,直面儿童的生命需求,在情趣高昂的积极参与之中,忘却写作动机,产生直接的表达需求。“活动作文”注重“前作文”的启发准备,避免了传统“后作文”中学生缺乏生活积累和“无动于衷”的心理状态下写作文,从根本上体现了“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活动作文” 模式主张“训练大于理论”、“训练先

13、于理论”、“活动大于技法”、“活动先于技法”、“实践大于理论”、“实践先于理论”。这一模式的最大价值在于真正激发了儿童写作的兴趣,产生了写作的动力,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写作的心理思维活动,从而完成了写作任务,符合“趣味性”教学原则,符合“活动课程原理”。言语交际派叶圣陶先生说:“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教育心理学指出:“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当儿童感到说与写是一种需要的时候,这种“内驱力”,就会把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日常生活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都是生活的需要,都是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的。于永正“言语交际表达”实践。在训练目标上强调的是训练内容的实用性,在训练方法上强调

14、的是交际性,是动态性,让儿童感受到说和写都是生活的一种需要。其基本教学模式,是在“从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出发,为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服务”的思想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我们把它表述为“寓说写训练于活动、交际之中,在交际中学习并掌握一般的社会生活常用的表达本领”。这种教学模式,一是教学目标明确,它定位在“实用”二字上;二是教学过程体现了“在交际中学会交际”的原则。说也罢,写也罢,都是社会的或者是开展的这次活动本身的一种需要,是有为而说,有为而作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即活动的过程、交际的过程。 因为说和写是有目的、有对象的,即说有听者、写有读者,它的教学过程是生动的、活泼的、有趣

15、的言语交际过程,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人为本派习作教学的核心是人,是儿童。苏霍姆林斯基说:“童年是人生最好的时期,这不是时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习作教学就是面向儿童,面对儿童独特的精神文化,面向儿童鲜活的生活,让每个儿童过一种适合自己的言语和精神生活。张云鹰“开放式”作文实践。开放作文“领空”,全方位创造一个民主、宽容、弘扬个性、利用终身教育的作文教学新环境。她提出的一些观点和策略:一是开放作文“理念”,要破“升学教育”为“终身教育”;破“以文为本”为“以人为本”;破“文以载道”为“文为心声”。二是开放作文“要

16、求”,要放宽要求,降低难度,提升高度,“以人定位”注重“个性”光彩,重视有一点“过人之处”,实行“先放后收”。三是开放作文“通道”,提倡作文的“八沟通”与教学沟通、与同学沟通,与教师沟通,与社会沟通,与自然沟通,与内,b 沟通,与优秀书籍沟通,与媒介沟通。四是开放作文“思想”。鼓励多角度思维,宽容非主流思维。五是开放作文空间,让作文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六是开放作文“时间”,改限时作文为自由作文,改定时作文为随意作文。七是开放作文“形式”,变单一的作文训练形式为多样化的、多功能的、多个性特点的训练形式。八是开放作文“过程”。改变过去“教师命题审题立意一范文引路一学生画瓢一教师评改”的程式,代之以“感受生活一诱发激情一交流信息一尝试实践一合作评改”的开放式教学结构。管建刚“作文革命”实践。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习作教学应当进入“后作文时代”,他以让学生编写“班级作文周报”为基本操作过程,开创了“欣赏-挑刺训练”的“作后评讲课”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