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4—顺序标题句段作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919057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8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4—顺序标题句段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说明文4—顺序标题句段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说明文4—顺序标题句段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说明文4—顺序标题句段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说明文4—顺序标题句段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明文4—顺序标题句段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4—顺序标题句段作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说明顺序、标题、句段作用,一、分析说明文的结构,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由总到分,分到总,总分总)、 并列式、 递进式等。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 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逻辑顺序:主要次要、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等,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

2、着下面的宝座。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二)早在300

3、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表示方位和立足点变化的词语),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二)早在300

4、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方位和立足点变化的词语),归纳方法:,抓住显著语言标志(起承转合的词语) 把握文章段落层次(中心句),变式题型:前后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例题: 中考指南P101自拍神器第4题。,二、分析标题的作用 例1说出下列说明文标题的作用: 故宫博物院 苏州园林 奇妙的克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答题技巧: (1)事物说明文

5、的标题的作用是揭示说明对象或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说明文的标题的作用一般是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写具体) (2)有的还要兼顾考虑运用的说明技巧及说明效果。(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说明内容等) (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是否借助拟人、打比方、设问等方法,达到生动形象或设疑激趣的效果,从而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例题:“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为标题,有什么作用?,1.点出说明对象“奥运健将的跑鞋”。(事物或事理是什么?) 2.“追风”修饰“战靴”,“飞人”点出奔跑,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说明跑鞋对奔跑速度影响很大,形象点明高科技跑鞋的作用 。(运用什么手法?怎样地说明了什么特点?)

6、3.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注意:前两点都要把内容写具体。),课堂练习:,总复习P100: 动物也在“计划生育”第14题。,三、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答题技巧: 结构上:引出下文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 内容上:通过什么手法,怎样地说明了什么。(设问、举例子、打比方等) 效果上:引发阅读兴趣。(通过讲故事、神话传说,引用古诗文、谜语,使文章富有诗意,增强文学趣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引出说明对象“堰塞湖”; (2)通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四川地震形成“海子”的事例,准确具体地说明堰塞湖的形成过程及危害; (3)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堰塞湖:不期而至的湖泊 1933年2月25日四川茂县叠溪地区突然发生里氏7.5级地震,顷刻间,叠溪四周峰塌坡裂,岷江三处水流受阻,水位疾升300余米,形成11个海子。其后,一个海子突然决口,沿岸村寨全被吞噬。这里的“海子”就是堰塞湖。 堰塞湖是河道因山崩、地震、滑坡、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最新的堰塞湖则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形成的。 第段叙述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开放性试题抓住要求,紧扣主题。 *举例: 1、结合原文内容,抒写个人的感受或看法。 2、与标语题的整合。 3、与劝说题的整合。 4、与材料链接题的整合(原文也当做一则材料)。 Eg:中考指南P83,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第4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