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917572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本段(或划线句)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举例子 (2)列数字 (3)作比较 (4)分类别 (5)打比方 (6)下定义 (7)引资料 (8)作诠释 (9)摹状貌 (10). 配图表,(1)、举例子:具体、真切、形象

2、,便于读者理解。答题思路:举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2)、分类别:条理清楚。答题思路: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3)、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答题思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答题思路: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5)、作比较: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答题思路: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6)、下定义:科学、准确、精练、严密。 答题思路:给什么下定义,科学、准确、精练、严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7).引资

3、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答题思路: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生物地毯”让沙漠不再起沙中有这样一段: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介绍,“生物地毯”是最接近细沙的防护网,它能有效地束缚沙粒流动,从而起到固沙作用.实验测定数据表明,裸露沙地在风速为每秒钟8.42米的条件下就能起沙,而全部覆盖“生物地毯”的沙地则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起沙.,说明方法:列数字 作比较注意: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第三重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不仅是文章材料安排上的一种技巧,更重要的是

4、它体现了人们认知事物 、事理的某种应有的过程和客观规律.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生产 生长过程或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空间活动方式或活动的形态,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说明事物的布局、构造多使用这种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是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或某一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人们认识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概括-具体主要-次要原因-结果现象-本质一般-个别特点-用途,舱外航天服不仅包括衣裤,而且包括头盔、手套和靴子.服装由多层组成.最里面贴身的一层是液冷服,外形像一件衣裤连在一起的工装,用有弹性的细管编织成网状,细管内有冷水循环流动,用于带走身体发出的多余热量;第

5、二层是加压服,有三层:内层用通风管的尼龙制成,中层与外层之间充气,外层用涂氯丁橡胶的尼龙制成,以维持服装内的气体压力;第三层是限制层,其作用是限制加压服向外膨胀;第四层是防热服,也有多层:最里层是涂铝的聚酯薄膜,中间几层是卡普伦和薄纱制成,最外层是服装的外套,也是由涂铝薄膜制成,除防热外,还起着防磨损、防燃烧、防微流星和空间碎片的作用.,思考:上述文段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明确:“最里面” “中间” “最外层” 是明显的方位变化的词语,所以是 空间顺序,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四步 不能;解释该在本文当中的含义;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考查主要有三种题型:例:1.下列句中加点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地球表面的陆地大约只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30%.不能. 大约表明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30%,是一个约数,删去大约,则说得太绝 对,与事实不符,该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学生练: 下列加着重号的“据估算”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据估算,“生物地毯”治理成本将比化学固沙材料成本降低30%.答案:不能.据估算在文中起限制作用,说明后面的数据是估算而来的,它限制了后面数据的来源,如果去掉,不能说明这一实际情况,给读者造成后面的数据是准确的与实际情况不符,说明不准确

7、,该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例2.分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至少”在句子中的作用.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有1000多万吨,被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答案: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加点的“它”,“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一般是在指代词的前面找,找到之后,再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找出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把所有选项返回原文认真对照,错误一般是在不易觉察处出现。 有的选项涉及的是说明文相关知识,应熟练掌握文体知识。,为什么在文章中要插入的传说?,(1)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2)使说明对象具有神秘色彩 (3)突出强

8、调说明对象的特点,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先一个古老的传说吧.远古时候,这儿有一段大陆.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便暗中告诉鲁特,叫他携带家眷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村庄,并且告诫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多么重大的事故,都不准回过头去看.鲁特按照规定的时间离开了村庄,走了没多远,他的妻子因为好奇,偷偷地回头望了一眼.,转眼之间,好端端的村庄一下子塌陷了,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就是死海.她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立即变成了石人.虽然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 她仍然立载死海附近的山坡上,扭着头日日夜夜望着死海.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

9、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说明文开头一段、末尾一段、中间段的作用。,开头:、引出说明对象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引出下文 末尾:总结全文 中间段: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生物地毯”让沙漠不再起沙我国现有174.3万平方公里沙漠化土地面积,且沙化土地面积还在不断扩大.目前实行乔、灌、草相结合的沙漠生态防护体系,因为投入不足和水分紧缺等原因,难以获得良好收获.面积4.8万平方公里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春起沙很少,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发现,这里的“生物地毯”是阻止沙漠起沙的头号功臣.那么,“生物地毯”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防风固沙的呢?,思考:红色字体的句子在文章中作用是什么?,答:

10、 1.用问句形式开头,总领下文,引起下文的说明.2.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注意:设问句在文章中间的时候,不妨考虑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标题的作用,揭示说明对象及特征 引起读者关注、思考 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第四重 说明文中 特殊的表达方式,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在阅读说明文过程中也要注意其它的表达方式,如: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例如:在小海马为什么是父亲生的这篇说明文中,开头是这样的:温

11、暖的海底,尤其是浅海区域,分外光明灿烂.那里有胜过陆地森林草原的海底植物,有嬉戏其间形形色色的动物.生长在海底的红白珊瑚,像庭园里栽培着的花木;附生在岩礁间的红绿海葵,如同庭园里的种植的花草.这个碧说莹莹,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人们把它比作“水晶宫”,真是十分恰当.,表达方式: 描写 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文采.作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海马的介绍.,再如:荷叶为何能自净一文的开头是这样的:荷花出水很高,在微风中它不停的摇曳着自己的婀娜的身姿.圆滑的荷叶犹如碧盘,而荷叶上的水珠又好似洒在碧盘上的珍珠.花朵更是楚楚动人:有婀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的,有淡粉色

12、的,有金黄色的,煞是招人喜爱.,描写 描写了荷叶与荷花美好的姿态,语言形象、生动、优美。具有感染力,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了下文对荷叶自净原理的介绍.,死海不死这篇说明文中有这样一段: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先一个古老的传说吧.远古时候,这儿有一段大陆.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便暗中告诉鲁特,叫他携带家眷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村庄,并且告诫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多么重大的事故,都不准回过头去看.鲁特按照规定的时间离开了村庄,走了没多远,他的妻子因为好奇,偷偷地回头望了一眼.转眼之间,好端端的村庄一下子塌陷了,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就是死海.她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立即变成了石人.虽然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 她仍然立载死海附近的山坡上,扭着头日日夜夜望着死海.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 表达方式:记叙,作用:给死海的成因增添神话般的色彩,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文章,联系实际,提合理化建议,不能脱离文章 符合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联系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