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1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业分层测评6 苏教版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2916725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1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业分层测评6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1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业分层测评6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1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业分层测评6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1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业分层测评6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1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业分层测评6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1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业分层测评6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1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业分层测评6 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细胞(建议用时:45 分钟)学业达标1 1.下列哪一项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或补充内容(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C新细胞都是先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D细胞的作用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解析】 除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无细胞结构。【答案】 A2 2恩格斯曾经把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自然选择学说并称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其中细胞学说创立的重要意义在于( )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结构统一起来 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

2、构成的ABCD【解析】 细胞学说的内容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构成,而不是“所有生物” 。【答案】 B3 3下面是 5 位同学在显微镜观察实验中的具体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甲:用凹面镜对着光源以增大视野的亮度乙:用卫生纸擦拭目镜丙:使用低倍镜找不到细胞,于是立即换上高倍镜期望能快速找到丁:使用高倍镜已经看到细胞,但有些模糊,于是调节细准焦螺旋戊:发现被观察对象位于视野左下角,为将其移向视野中心,将玻片移向右上角A甲、乙、丙B乙、丁、戊C甲、丁D甲、戊【解析】 乙应该用擦镜纸擦拭目镜;丙使用低倍镜找不到细胞,换上高倍镜更看不到;由于显微镜成的是倒像,因此戊发现被观察对象位于视野左下

3、角,为将其移向视野中心,应将玻片向左下角移动。【答案】 C4 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2B先用高倍镜观察,后用低倍镜观察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移动装片时,根据视野变化的特点可以确定污物是否在装片上,但并不能据此确定污物是在物镜上还是在目镜上;使用高倍镜时,要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答案】 A5 5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放大倍率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A若使用相同的

4、光圈,则甲比乙亮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D若在甲看到模糊的物像,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解析】 随着放大倍数增大,视野变暗,因此在相同的光圈下,甲视野较乙视野亮。甲是低倍镜下看到的图像,若置于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变小,故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并不是都能观察到;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因此玻片右移,甲、乙的物像均向左移动;高倍镜下观察物像需要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晰后再移到高倍镜下并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晰。【答案】 A6 6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三异物不动,然后转换物镜

5、,三异物仍存在。据此,三异物可能在_上。( )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装片【解析】 转换目镜和物镜后三异物仍在,反光镜的问题只会影响光线的明暗,故异物不在目镜、物镜和反光镜上,最可能在装片上。【答案】 D7 7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你看到的视野亮度及看到的细胞数目与这之前比较( )【导学号:21210010】A亮,细胞多B亮,细胞少3C暗,细胞多D暗,细胞少【解析】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所能观察到的细胞越少。【答案】 D8 8近年来纳米科技发展进步神速,极精微的各式显微镜,如共轭焦锂射显微镜、定量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细胞的微细结构被观察得更为清楚。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6、 ( )A物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B用 10 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 0.5 cm,若改用 30 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为 1.5 cm 左右C当用低倍镜看清楚物像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物像,其原因可能是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中央D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可能位于目镜上【解析】 用 10 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 0.5 cm,若改用 30 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小于 0.5 cm。【答案】 B9 9细胞具有多样性,下面对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理解,有偏差的是( )A卵细胞富含营养、体积大

7、与早期胚胎发育相适应B精子具有鞭毛与其运动功能相适应C神经元有长的突起与其传导功能相适应D红细胞无细胞核与其能再生的功能相适应【解析】 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分裂了。【答案】 D1010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 4 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1)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与图像对应的是:_,_。A目镜 10 物镜 10B目镜 10 物镜 20C目镜 10 物镜 4D目镜 10 物镜 40(2)视野最暗的是图像_(填序号),图像太暗则应调到_和使用_。4(3)选择组合 A,目镜 10,物镜 10,所观察到的物镜是实际物体的_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_(填“长度” 、 “面积”

8、、 “体积”);若 A 视野中细胞为 160 个,则换上 D 组合,视野中细胞为_个。(4)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观察操作:a 放置好装片;b 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c 转动粗准焦螺旋调至看到物像;d 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清晰。请指出上述操作的不当之处,并作补充说明。_【解析】 (1)从图像看,的细胞最大、数目最少,是放大倍数最大时看到的细胞;的细胞最小、数目最多,放大倍数最小;D 的放大倍数最大,是 400 倍;C 的放大倍数最小,是 40 倍;(2)视野最暗的是放大倍数最大的图像,图像太暗则调大光圈,把平面镜换成凹面镜;(3)放大倍数指放大的物体的长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所以若 A 视野中细

9、胞为160 个,则换上 D 组合,视野中细胞为 1604210 个;(4)在放置装片前要先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视野;在 b 以前,应当首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注视物镜镜头和装片之间的距离,以免物镜和标本相撞,直至物镜接近标本为止。【答案】 (1)D C (2) 大光圈 凹面镜 (3)100 长度 10(4)在 a 以前应首先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视野;在

10、b 以前,应当首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注视物镜镜头和装片之间的距离,以免物镜和标本相撞,直至物镜接近标本为止。能力提升1111很多科学家在细胞学说创立的过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下面说法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A詹森制造的显微镜第一次使人类能够观察到肉眼无法区分的奇妙的显微领域B胡克第一次观察到了活的细胞并为之命名C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了材料丰富的真正的活细胞D魏尔肖的著名论断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解析】 胡克用显微镜观察的是木栓组织,所观察并命名的细胞是死细胞,而不是活细胞。【答案】 B1212如图所示:甲图中有目镜、物镜,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11、 )5甲 乙 丙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图中的组合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C若丙是由乙放大 10 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 10 倍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解析】 丙图是乙图放大后的物像,应选用甲图中组合。 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的操作为: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的放大倍数。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使其居于视野中央。【答案】 D1313如图为某人体内几种类型的细胞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

12、中,不正确的是 ( )A这些细胞最初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细胞Ba 的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C这些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D这些细胞在功能上是相同的【解析】 a 为精子细胞,其他为体细胞,这些细胞最初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基本结构相同,但已分化,所以功能不同。【答案】 D1414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显微镜,试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 50 倍,这里“放大 50 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 10、物镜为 10时,在视野直径上看到一行相连的 8 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 40时,则在视野中最多可看到一行相连的_个细胞。(3)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

13、,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_。6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C是无色透明的D是活的细胞(4)某学生在做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生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 12 cm 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在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_;_;_。【解析】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使用方法。显微镜的放大

14、倍数指的是放大的长度或宽度;放大倍数由 100 倍变成 400 倍后,视野直径上只能观察到细胞数目是原来的1/4,即 2 个细胞。【答案】 (1)长度或宽度 (2)2 (3)A(4)用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镜头应用擦镜纸擦拭,不能用纱布擦拭) 未加盖玻片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 12 cm 处停止(应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 0.51 cm 处停止)1515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较好的细胞,但在物像上有一点小污物,影响对口腔上皮细胞的观察。(1)在不调换物镜的情况下,应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写出操作步骤。(2)如果确定污物在装片上,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如何清除污物或使污物与口腔上皮细胞分开?(3)该同学发现在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明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回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问:中间明亮的黑边圆圈可能是_。产生这种黑边圆圈的主要原因是_或_。【解析】 (1)显微镜的物镜镜头、目镜镜头和载玻片三处常有污物。通过移动物镜、目镜和载玻片,观察污物是否移动,来判断污物所处的位置。(2)若污物在装片上则可用引流法将其冲至一侧。(3)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有的同学误将气泡当细胞进行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