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3部分训练 非选择题专项练6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2916440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3部分训练 非选择题专项练6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3部分训练 非选择题专项练6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3部分训练 非选择题专项练6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3部分训练 非选择题专项练6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3部分训练 非选择题专项练6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3部分训练 非选择题专项练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3部分训练 非选择题专项练6(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训练训练( (十四十四) ) 非选择题专项练非选择题专项练(6)(6)1某校兴趣小组对 SO2与新制 Cu(OH)2悬浊液的反应进行探究,装置如下:实验如下:序号试管中的药品现象1.5 mL 1 molL1 CuSO4溶液和3.5 mL 1 molL1 NaOH 溶液混合开始时有砖红色沉淀 A 出现,一段时间后,砖红色沉淀消失,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 B,溶液呈蓝色1.5 mL 1 molL1 CuCl2溶液和3.5 mL 1 molL1 NaOH 溶液混合开始时有浅红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浅红色沉淀消失,静置,生成大量白色沉淀C,溶液呈蓝色查阅资料如下:CuCl 为白色固体,难溶

2、于水,乙醇、乙酸等,能溶于浓盐酸,也能溶于浓或稀硝酸溶液,CuCl 被氧化。(1)甲同学通过补充两个实验:证明实验中观察到的砖红色沉淀 A 是 Cu2O。取少量 Cu2O 固体于试管中,加 5 mL蒸馏水,向其中持续通入 SO2,一段时间后,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溶液呈蓝色,则说明砖红色沉淀是 Cu2O。其反应的方程式是_。甲同学重新用实验的方法制备新制 Cu(OH)2悬浊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向洗净后的 Cu(OH)2中加入 5 mL 蒸馏水,再持续通入 SO2气体,现象与实验相同。检验 Cu(OH)2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2)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继续进行探究。请帮助乙同学

3、证明 C 为 CuCl,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_。丙同学向洗涤得到的 19.9 g C 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得到蓝色溶液,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向溶解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27.9 g 白色沉淀。这种实验结果_(“偏小” 、 “偏大”或“不变”),可能原因是_。(3)工业上制备 CuCl 还可以用:将 Na2SO3的水溶液逐滴加入 CuCl2的水溶液中,倾出部分清液,抽滤出沉淀,沉淀依次用 36%的乙酸,无水乙醇洗涤多次,得白色粉末固体,2真空或者充氮气保存。抽滤出沉淀操作时用到了抽滤瓶、布氏漏斗、_等仪器和用品。沉淀依次用 36%的乙酸,无水乙

4、醇,无水乙醚洗涤多次的目的是_。解析 实验和的不同点是配制 Cu(OH)2的溶液时铜盐的阴离子不同,导致现象不同。在实验中,白色沉淀 C 的生成一定与 Cl有关,试题给出了 CuCl 的一些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Cu2O 固体加蒸馏水,通入 SO2,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 Cu,溶液呈蓝色Cu2,说明 Cu2O 发生了歧化反应,同时 SO2被氧化,故反应的方程式是2Cu2OSO2=CuSO43Cu。甲同学重新作实验的方法制备新制 Cu(OH)2悬浊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干净,防止 Cu(OH)2中含有 Cl,故取适量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硝酸酸化的 AgNO3溶液,

5、不出现白色沉淀,证明 Cu(OH)2洗涤干净。(2)由实验流程可知:后面实验加入蒸馏水得到白色沉淀分析铜盐只要 CuCl,开始是 CuCl 被溶解,能够溶解的试剂有浓盐酸和硝酸溶液;而 CuCl 溶于硝酸后生成 Cu(NO3)2溶液,再加入蒸馏水,白色沉淀不会溶解,故先加入的是浓盐酸。CuCl 溶于稀硝酸,产生了气体NO,CuCl 中的铜元素被氧化;有 CuClAgCl 可知:m(AgCl)=28.7 g,19.9 g 143.5 99.5而实际沉淀为 27.9 g,偏小,说明 AgCl 有损失,指出损失的合理原因即可。(3)抽滤出沉淀操作时用到了抽滤瓶、布氏漏斗及玻璃棒、滤纸等;因为 Na2

6、SO3与CuCl2反应为 Na2SO32CuCl2H2O=Na2SO42CuCl2HCl,故过滤后残留在 CuCl 表面是钠盐和酸,用 36%的乙酸是为了除去这些杂质,而后无水乙醇是为了除去乙酸和水,快速干燥,防止氧化。答案 (1)2Cu2OSO2=CuSO43Cu取适量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硝酸酸化的 AgNO3溶液,不出现白色沉淀,证明 Cu(OH)2洗涤干净(2)白色沉淀 C白色沉淀溶解出现白色沉淀浓盐酸蒸馏水3CuCl4HNO=3Cu2NO2H2O3Cl 偏小 AgCl 在干燥过程中有少量 3分解(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玻璃棒、滤纸36%的乙酸是为了除去 CuCl

7、沉淀表面的酸和钠盐;无水乙醇是为了除去乙酸和水,快速干燥,防止氧化2兰尼镍是一种带有多孔结构的细小晶粒组成的镍铝合金,被广泛用作有机物的氢化反应的催化剂。以红土镍矿(主要成分为 NiS、FeS 和 SiO2等)为原料制备兰尼镍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3(1)在形成 Ni(CO)4的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则 Ni(CO)4中的 Ni 的化合价为_;(2)已知红土镍矿煅烧后生成 Ni2O3,而加压酸浸后浸出液 A 中含有 Ni2,写出有关镍元素的加压酸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3)向浸出液 A 中通入 H2S 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4)“高温熔融”时能否将通入氩气换为 CO 并说明

8、原因_;(5)“碱浸”的目的是使镍产生多孔结构,从而增强对氢气的强吸附性,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浸出反应所用的 NaOH 溶液的浓度要大,若 NaOH 溶液较稀时,则会产生少量的 Al(OH)3沉淀而阻止浸出反应的持续进行,请用化学反应原理加以解释: _ _。(6)浸出液 B 可以回收,重新生成铝以便循环利用。请设计简单的回收流程:浸出液B_。(示例:CuOCu2Cu)HFe解析 (1)在 Ni(C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与 CO 相同,为2 价,故 Ni 的化合价为0;(2)已知红土镍矿煅烧后生成 Ni2O3,而加压酸浸后浸出液 A 中含有 Ni2,说明 Ni 元素被还原,另外,

9、在硫酸中反应只能是 O 元素被氧化为 O2,故有关镍元素的加压酸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Ni2O34H2SO4=4NiSO4O24H2O;(3)浸出液 A 中含有大量的 Ni2、少量的 H和 Fe3,通入 H2S 时,Fe3发生还原反应:H2S2Fe3=2Fe22HS;(4)“高温熔融”时不能将通入氩气换为通入 CO,因为冷却时,CO 能与 Ni 反应生成Ni(CO)4;(5)“碱浸”的目的是溶解镍铝合金中的 Al,使镍产生多孔结构,从而增强对氢气的强吸附性,Al 溶于 NaOH 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3H2;浸出反应所用 NaOH 溶液的浓度要大,因为 A

10、l 溶于碱 24液生成 AlO时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AlO2H2OAl(OH)3OH,OH浓度过小,抑 2 2制 AlO的水解程度过小,所以,产生的 Al(OH)3就会沉积下来进而阻止浸出反应的持续 2进行。(6)浸出液 B 中存在 AlO,首先要将 AlO沉淀下来,一般是通入足量的 CO2生成 2 2Al(OH)3,然后脱水生成 Al2O3,最后将 Al2O3在熔融的状态下电解即可得到金属铝(加入冰晶石可以降低 Al2O3的熔点)。答案 (1)0(2) 2Ni2O34H2SO4=4NiSO4O24H2O(3)H2S2Fe3=2Fe22HS(4)不能,因为冷却时,CO 能与 Ni 反应生成 N

11、i(CO)4(5)2Al2OH2H2O=2AlO3H2 2因为 Al 溶于碱液生成 AlO时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AlO2H2OAl(OH) 2 23OH,OH浓度过小,抑制 AlO的水解程度过小,所以,产生的 Al(OH)3就会沉积下来 2进而阻止浸出反应的持续进行(6)Al(OH)3Al2O3Al足量CO2电解冰晶石、熔融3科学研究表明,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化石燃料到本世纪中叶将枯竭,解决此危机的唯一途径是实现燃料和燃烧产物之间的良性循环:(1)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 230 、有催化剂条件下将 CO2和 H2转化为甲醇蒸汽和水蒸气。下图是生成 1 mol CH3OH 时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已知破坏

12、1 mol 不同共价键的能量(kJ)分别是:5CHCOC=OHHHO413.4351745436462.8已知E1=8.2 kJmol1,则E2=_kJmol1。(2)将不同量的 CO(g)和 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 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起始量达到平衡 实验温度/CO/molH2O/molH2/molCO 转化率所需时间/min1650421.662900211 333900abct该反应的 H_0(填“” )。实验 2 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_。实验 3 中,若平衡时 H2O 的转化率为 ,则a/b=_,c

13、=_。1 3实验 4,若 900 时,在容器中加入 CO、H2O、CO2、H2各 1 mol,则此时v正_v逆(填“”或“=”)。(3)捕捉 CO2可以利用 Na2CO3溶液。先用 Na2CO3溶液吸收 CO2生成 NaHCO3,然后使NaHCO3分解,Na2CO3可以进行循环使用。将 100 mL 0.1 molL1 Na2CO3的溶液中通入112 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的 CO2,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则:反应后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反应后的溶液可以作“缓冲液”(当往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酸和碱时,有阻碍溶液pH 变化的作用),请解释其原理_。解析 (1)由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可知,H=(74524363413.43351462.83)kJmol1=181.6 kJmol1;又E1E2=H,可知E2=189.8 kJmol1。(2)650 时 CO 的转化率为=0.4 大于 ,加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