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名著导读《红岩》资料汇编1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2915352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名著导读《红岩》资料汇编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 名著导读《红岩》资料汇编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 名著导读《红岩》资料汇编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 名著导读《红岩》资料汇编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 名著导读《红岩》资料汇编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名著导读《红岩》资料汇编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名著导读《红岩》资料汇编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岩红岩简介简介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未署名作者:刘德彬(如写读后感不建议加上)】 作品类型:革命体小说(红色经典小说)出版时间:1962 年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 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 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 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 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许建业)、江姐(江竹筠)、成 岗(陈然)、刘思扬(刘国志)、余新

2、江(余祖胜)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 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 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 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全书共三十章,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刘德彬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 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 的场面。根据这些经历,他们于 1957 年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 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注:在烈火中永

3、生是人物回忆录,虽都是 真人真事,但也有不明之处,不能以此作为参考、学究;红岩这本小说,有一些人物 和情节是虚构的。) 小说红岩问世以来,由此衍生的文艺作品很多,如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 部分情节被改编为歌剧江姐以及多个版本的同名连环画等为世人熟知。 小说名称的由来:中美技术合作所就是在红岩,离那里不远的地方是抗日战争时八路军 驻重庆办事处。要投奔延安的青年如果不熟悉红岩的话,很容易被特务引到监狱里面。后 来办事处撤走了,监狱还是用来关押政治犯人。当然,作家用红岩来形容还是有自己的寓意的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 的物质;而革命者在狱中也坚持斗争,坚韧不拔。所以理解成红色的岩石也无不可

4、。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 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 们于 1957 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 这部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获得了广 泛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罗广斌罗广斌(19241967 年),重庆忠县人;194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并 利用其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1948 年 9 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 洞、白公馆监狱。狱中坚持斗争,

5、拒绝其兄罗广文(蒋介石嫡系,国民党第 15 兵团司令) 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1949 年 11 月 27 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解放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等职,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作,是红 岩小说主创人之一。1967 年被诬为叛徒,迫害致死。 杨益言杨益言(1925?),四川武胜县人;1940 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 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 年 8 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 营救出狱。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先后 任科长、办公室主任、

6、常委等职。1963 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为四川省重庆文联专业作家。1979 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 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80 年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刘德彬,垫江人,1939 年 3 月在梁山(今梁平)县中学读初中时,17 岁的他就秘密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 年 7 月,他回到重庆,住在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后来作为中央信 托局彭咏梧的联络员,又辗转几地后,他回到重庆,联系到彭咏梧的助手江竹筠(江姐), 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1948 年,重庆地下组织遭到大破坏。毫不知情的刘德彬刘德彬,连同江姐,先后被捕。渣滓洞 大屠杀时幸免于难,19

7、49 年 12 月初,刘德彬到“脱险同志联络处”报到,在这里与罗广 斌重逢了,又认识了杨益言。三人开始在一起进行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工作。1956 年秋, 罗、刘、杨三人共同创作了长篇(约四五十万字)锢禁的世界(后又名禁锢的世界 )。1959 年 2 月,中国青年出版社作为重点书出版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文化 大革命”开始后,刘德彬遭到迫害。直到 1985 年 1 月,刘德彬的冤案才得到彻底平反。 2001 年,刘德彬去世 小说红岩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并被翻译 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内外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赢得了巨大声誉,“文革”中该书被诬蔑 为“叛徒文学”成

8、为禁书,作者亦备受摧残,“文革”结束后小说重新出版发行。历史背景历史背景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 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 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为了表现这种在全局上我们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局部处于暂时劣势的局面,作者将笔触从 渣滓洞、白公馆伸展开去,把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 村的武装斗争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描绘了重庆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 最后一幕,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故事情节故

9、事情节1948 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 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 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 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 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 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 几经分析发现郑克

10、昌形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 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 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 东西。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 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 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趁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 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叛

11、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 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 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全 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阴历年三十,渣 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 联系。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 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 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

12、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 的情况。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 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被抓起来关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郑克昌在诱骗刘思 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 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 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 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 江姐、成岗等人。

13、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刘 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 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人物原型(部分)人物原型(部分)江雪琴江竹筠(即江姐) 孙明霞曾紫霞(1949 年 8 月被营救出狱) 李青竹李青林 许云峰许晓轩 余新江余祖胜 彭松涛彭咏梧 刘思扬刘国鋕 龙光华龙光章 黄以声黄显声 陈松林陈柏林 蓝胡子蓝蒂裕 老大哥唐虚谷 丁长发丁地平 华子良韩子栋(1947 年 8 月 18 日成功越狱,唯一越狱成功的革命志士) 老石同志王璞 成岗陈然 胡浩宣灏 小萝卜头宋振中(1949 年 9 月 6 日与父亲宋绮云烈士、

14、母亲徐林侠烈士一起在重庆 松林坡遇难) 双枪老太婆-刘隆华、陈联诗、邓惠中(烈士,1949 年 11 月 27 日和次子邓诚烈士同 时牺牲于渣滓洞监狱) “监狱之花”的原型:第一个是王璞烈士(1948 年 9 月在组织华蒙山武装起义时牺牲)的妻子左绍英烈士, 被捕后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狱中生下“监狱之花”卓娅;第二个是中共龙市妇女支部书记彭灿碧烈士,被捕后关押在渣滓洞监狱,狱中生下 “监狱之花”苏菲娅。左绍英、彭灿碧及其她们的“监狱之花”在“1127”大屠杀中同 时殉难于渣滓洞。 叛徒甫志高原型人物:刘国定、冉益智、李文祥、涂孝文等 大特务徐鹏飞原型人物:徐远举 渣滓洞看守长“猩猩”原型人物

15、:李岩 白公馆看守长“猫头鹰”原型人物:杨进兴特务黎纪纲- 曾纪纲 1949 年 11 月 27 日,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造 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渣滓洞仅有 15 人脱险成功:肖钟鼎、刘德彬、孙重、傅伯雍、周洪礼、张泽厚、杨纯 亮、陈化纯、杨培基、刘翰钦、周仁极、杨同生、钟林、李泽海、盛国玉(女)。白公馆仅有 19 人脱险成功(谭模被提出枪杀,身中三枪未死,他从尸坑中挣扎出来顺 利脱险,加上他一共是 20 人):罗广斌、周居正、毛晓初、郑业瑞、任可风、段文明、贺 奉初、杜文博、杨其昌、周绍轩、尹子勤、王国源、李荫枫、郭德贤(女)、郭小波、郭 小可

16、、江载黎、李自立、秦世楷。解读解读红岩红岩红岩,这一史诗般的称号,是重庆的光荣象征。 红岩这一神品般的小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最高度的概括。红岩精神,是革 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 写照;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红岩小说中的很多素材都是取自真人真事。我们不能否认,艺术的东西有些可能要 比生活的真实更完美一些,但当真实地接触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斗争史实材料时,不 能不承认没有夸大的真实很多时候要比加工过的艺术更具冲击力量。小说红岩中那个形象高大完美的共产党人许云峰,主要是根据许建业的原型塑造出 来的。许建业的社会职业是志诚公司的会计,代名杨清,1921 年生,四川邻水人。真实身 份是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负责工运工作。小说中和许建业碰头的那个人叫李敬原,这个人 物是虚构的,究竟是谁和许建业碰头,已无从查考。 出卖许建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