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无答案)1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2915014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无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无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无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无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无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无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无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五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1.1.商鞅变法:商鞅变法:B.C356 年,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使秦国富强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基础。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法,奖励生产、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提醒:(1)有助于废除贵族世袭特权的是奖励军功;(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2.2.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民族:鲜卑族 (2)内容:迁都(从平城迁到洛阳) ;推行汉化政策:穿汉服、说汉语、用汉姓、与汉人通婚。(3)影响: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汇聚 。3.3.洋务

2、运动: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1)背景:受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刺激。(2)时间:19 世纪 60-90 年代。(3)代表人物: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4)阶段特征和代表:前期:“自强”军事工业。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 福州船政局。后期:“求富”民用工业。并建设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李鸿章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物局、轮船招商局(最大) 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与汉阳铁厂 。(5)评价:虽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有一定抵御殖民侵略的作用。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

3、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提醒: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是近代大规模探索的开始。二、中外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二、中外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1.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之路,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目标是建立君主立宪制)(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 年,签定了 马关条约 。(2)时间:1895 年 69 月,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公车上书。2(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4)支持变法的皇帝:光绪帝。(5)变法开始标志:1898 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历时 103 天失败,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6)主要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

4、放言论;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文等。2.2.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时间:1861 年,为缓和矛盾,维护统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2)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可以用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农奴在自由后归所在地区的村社管理。(3)结果: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4)实质:沙皇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5)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3.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1)1868 年,以变法图强、富国强兵为目的, 明治天皇开始改革。(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主要内容:A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5、 B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C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和警察制度。 D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4)意义: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5)1889 年日本政府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开始有限的宪政统治。4.4.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1)1929 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2)为救治危机,美国采取罗斯福新政,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核心和基础是 全国工业复兴法。(3)结果:使美国渡过危机,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三、中外

6、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三、中外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31.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苏俄的新经济政策:(1)苏维埃俄国建立后面临国内外战争,列宁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1921 年,面临经济政治危机,苏俄政府采取新经济政策。(3)主要内容:实行粮食税;部分国有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允许自由贸易,恢复商品货币关系(4)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相联系。(5)意义: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2.2.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改革突破口是农业,辅以工业改革,虽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从根本打破斯大林模式,没有取得实质性的

7、突破。3.3.戈尔巴乔改革(苏联)戈尔巴乔改革(苏联)(1)时间:20 世纪 80 年代(2)内容:经济上: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发展战略”战略,政治上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主张从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3)结果:改革失败,导致苏联解体。 (1991 年,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4 4、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1)1978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重大决策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8、首先在农村展开,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 1982 年,我国农业终于摆脱停滞的困境。(3)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5 年又批准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1984 年又决定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 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990 年又作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4)1993 年,我国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定国有企业的改革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形式有公司制、股份制。【练习练习】1.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 ( )4A国家承认土地私 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

9、爵位和田宅C建立县制 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改革变法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促进社会发展。下列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商鞅变法管仲改革洋务运动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 )A B c D3.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必然会涉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说明 (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的国情相结合 社会主义彻底失败 西方国家不会放弃“和平演变”战略苏联模式失败 A B C D4.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以下改革既顺应了历史发展方向又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的是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10、C.罗斯福新政 D.戈尔巴乔夫改革5. 下列是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措施,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有 建立经济特区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A B C D6、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比较它们的相同点是 ( ) A都使本国迅速强大起来 B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都在此之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7.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 ( )A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 B罗斯福新政能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1、C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调整 D罗斯福新政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8.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意义最深远的是 ( )A.促使美国经济复苏 B.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C.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D.促使美国社会经济日益稳定9.明治天皇和光绪皇帝在位时期进行改革的内容都涉及 ( )A大力提倡和发展文化教育 B实行君主立宪制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废除封建制度10.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学者风趣的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 ”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匈牙利改革 5C戈尔巴乔夫改革 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1.11.地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基本问题。阅

12、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地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基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爵;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推行县制,由国君任命县令;统一度量衡。材料二材料二: : 土地改革法受到农民的欢迎 土改中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材料三材料三: : 从 1863 年 1 月 1 日起,任何忠于联邦政府的美国人只要交 10 美元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得到一块 160 英亩的土地,连续耕种 5 年以上即归个人所有。(1)材料一中的条款与中国古代史上哪一重大改革有关?这些条款中哪项措施最受地主

13、阶级拥护?(2)材料二反映了建国初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什么深受农民欢迎?(3)材料三出自美国内战期间哪一法律文件?与它同年颁布的另一部法律文件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妥善解决土地问题会产生哪些积极作用?12.12.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缓慢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开始代替手工工场,而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19 世纪中期的日

14、本,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实际权力掌握在世袭的将军手里,天皇只是傀儡。农民生活悲惨,反抗斗争此起彼伏。而幕府引狼入室,遭到美、英、法、俄等国侵略,民族危机严重更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愤怒。6(1)近代史上为了摆脱困境,19 世纪 60 年代俄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了什么改革?这两场改革有何共同作用? 材料二材料二:在 1932 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 ,他坚定地认为,这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二册(2)材料二中,罗斯福这场“试验”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试验中他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材料三材料三:在 20 世纪的最后 20 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摘自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3)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的总设计师是谁?他进行了那些设计?(4)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青年学生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