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2年政治试卷评析及其对明年备考的启示(文字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98839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4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亮2年政治试卷评析及其对明年备考的启示(文字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何亮2年政治试卷评析及其对明年备考的启示(文字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何亮2年政治试卷评析及其对明年备考的启示(文字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何亮2年政治试卷评析及其对明年备考的启示(文字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何亮2年政治试卷评析及其对明年备考的启示(文字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何亮2年政治试卷评析及其对明年备考的启示(文字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亮2年政治试卷评析及其对明年备考的启示(文字版)(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高考政治试题评析及其对明年备考的启示,华南师大政治与行政学院何 亮 副教授13711797712,一、试卷设计合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今年试卷结构有一定的调整:经济28分,不变;哲学29分,比去年少3分,政治24分,比去年多1分,文化由去年的17分增加到19分。 稳定是主要的,但也有调整或创新之处。,为了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有关领导指示:试题必须稳定,不要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波动。稳定压倒一切。因此,今年政治试题的风格比较平实、朴素、四平八稳,几乎没有陌生的情景与素材,比平时的测试题没有太大差异。,调整或创新之处,其一是表现在命题素材上,如25题的“泡泡图”的出现,显得新颖别致。 其二

2、是在综合题的模块组合方面,以往是36题是政治与经济的综合,37题是文化与哲学的组合,今年则一反常态,36题是经济与哲学的组合,37题是政治与文化的组合,这就带来题分构成的大变化。去年36题27分,37题25分;今年的36题为29分,37题为23分,两个题目的题分差异较大,不如往年的均衡。,这是由材料所决定的。任何两个模块都可以组合,不能形成思维定势或固定模式。 第三,漫画题的问法也与众不同,与传统的问法也不一样。我看也无所谓新或旧。 总之,亮点并不多,比较平庸。,二、试题的特点,(一)试题不回避热点,反映时代的最强音。如“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纪念,“文化建设”,“雷锋精神”,“社会管理创新

3、”,“乔布斯”等素材的入题,彰显了试卷的时代气息。其实,这些主题虽不全是社会焦点,但它们基本上都是中国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某些侧面风貌。,(二)回归课本和基础知识的考核,去年强化学科性的特色消退。,今年的36题第一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第三问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原理,37题第一问政府的责任、职能,答案要点完全来自教材。只要考生有过全面复习,就不难获得大部分分数。 我去年还说,广东卷或许可以告别答案直接取自教材。但从 今年试卷看来,这个预言是不成立的。 广东普及高中,高等教育早已大众化。,为了让60%以上的考生有一个较为体面的分数进入大学,试题就不能太难。这意味着命题不能离教材

4、太远,否则肯定会考倒一大片。因为,广东的基础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校与校之间的悬殊甚大,故不能象去年那样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我们就必须继续让学生背教材了! 这对重点中学不公平,难以彰显效率。为了公平,牺牲效率。,(三)突出“获取和解读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36题的第二问,答案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考生只要读懂材料中展示的中国经济问题,就可以从材料中推导而来。其实,关于中国经济的问题和对策,在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讲到了,平时我们的练习题也多有涉及,故此题并不难。,37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

5、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的认识。此题的材料情景性很强,背景是:中国文化逆差很大,中国是文化殖民地。表现为:中国电影、京剧等文化产品走不出去,孔子学院发展势头虽猛,但属于政府行为,其功能只是浅层次的汉语言的传播。这引发命题老师的关注,即中国文化如何才能走出去,走出去与走进去的关系。可惜,教材上“文化交流与创新”的原理,无法回答这些高深的问题,必须借助于课外知识。,(四)主观题设问适中,开放性与限制性设问并存。,首先是设问回归到5问,更符合现有考生的实际。文综政治部分共四个必修模块和一个选修模块的内容,设四问太少且笼统,设七问则太琐碎繁杂。故理想的设问应该在56问之间。今年继续把经济模块设计为两个小问

6、题,其余三模块各设一问,共5问,更符合广东考生的实际,而去年的6问,似乎多了些。,其次,开放性与限制性设并存。,具体说来,36题(1)和(3),37题(1),属于限制性设问,其特点是“一问一理,问中带理”,要求考生运用题中所指明的具体原理,深入透彻地分析、解决问题。所考的是深度。如36(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简析“中国之谜”的原因。(6分)(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13分)37(1)运用政府责任和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12分) ,36题(2)和37题(2),则属于开放性设问,要求考

7、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答案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分析得当,即可酌情给分。所考的是广度。 如36(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0分) 37(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11分)它们所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宽泛,尤其是37(2),明显高于教材的叙述,即高于绝大多数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五)命题素材形式多样,除了文字材料,还有曲线图,折线图,泡泡图,漫画等。这些材料入题,不仅增强了试卷的文学色彩和哲学意蕴,美化试卷形式,也利于全面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8、,拓展学生的思维。但比以前朴素多了!,(六 )试题难度适中,符合公众预期。,试题难度适中。介于2010年与2011年之间,总体难度降低。达到设计意图,在0.550.60之间。据不完全统计,平均分在57分左右,应该是很理想的结果。当然,这也跟我们有些题目定的标准较高有一定关系。如37题就是定得很具体、准确,笼统答题不给分。 不存在偏题、怪题。大多数题目属于容易和中等难度题,难度较大的是36题第一问和37题第二问。,(七)试题存在的问题,1、个别提法不规范。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其中 ,邓小平南巡

9、讲话,官方正式的提法是“南方谈话”。“南巡”是对古代皇帝的说法,邓并非帝王,已无任何官职,只是政治老人,政治强人。 2、 37(2)的设问不太合理 ,误导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考生照搬两个知识点,离题万里。,四、2012年文综政治答题情况分析,1、总体情况。2011年,全省文科考生总数为323802人。今年为351413人,比上年增加27611人 全体平均分介于2010年与2011年之间,总体难度降低。达到设计意图,在0.550.60之间。据不完全统计,平均分在56分左右,应该是很理想的结果。其中第一卷33.多,第

10、二卷22.78。,2、考生答题情况分析,25以下是三种投资方式的风险-收益比较示意图,不考虑其它因素,表达合理的是 A B C D,此题争议很大,股票高收益高风险,很好理解。关键在A与B之间究竟如何选择。排除其他因素,从纯学理的角度看,储蓄的收益低于国债,有通货膨胀的风险,以及定期变活期时利息减少的风险。 国债的收益大于储蓄,它以政府的信用为后盾,风险小于银行储蓄。我们常听到商业银行倒闭,但政府的倒台并不多。,36题(1):,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速99%。2010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短短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西方经济学界以苏联、东

11、欧为参照,不能合理解释中国改革与经济高速增长并行的独特现象,将此称为“中国之谜”。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简析“中国之谜”的原因。(6分),36(1):平均分:1.89.,答案:(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鲜明的特征,这是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基础。(3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3分) 考生概括能力不够,对教材不熟悉,故多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特征,然后答进行宏观调控。 ,36(2)平均分5.31,材料二:中国经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

12、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以高能耗、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形成了重速度、轻结构的局面。问: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0分),(2)答案:, 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分)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竞争优势。扩大内需,促进国民消费需求。(3分) 处理好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3分)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分) (答案可从材料中推导而出,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36(3),材料三: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

13、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3)问: 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13分),36(3)平均分7.13分,(3)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3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3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

14、认识的真理性。(3分)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1分)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2分),37(1)平均分6.13,材料一: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为推动文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驾护航”。2011年11月,财政部表示,夸后将进一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继续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类文化机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设立财政专项,支持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1)运用政府责任和职能的相关知识

15、,分析材料一。(12分),(1)答案:,财政部门推动文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体现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分) 财政部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体现政府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3分) 财政部继续深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体现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3分) 财政部支持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体现政府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 (很多考生一句话答完,或把政府的所有职能都写上,或有不联系材料具体写出各自的职能。),材料二: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

16、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创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11分),37(2)平均分:2.32分,(2)答案:文化“走出去”能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3分)文化“走进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深化,只有被其他文化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2分)要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创新意识,提高文化创作能力,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性、艺术性。(3分)通过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创造出能为其他文化能接纳、欣赏的文化产品。(3分),对于37题(2),大多数考生都机械地照搬教材中关于“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这跟命题者的考核意图完全背道而施,能得分只有几个稍微沾边的关键词和句。 要答好此类题,还是要对教材有所突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问题意识,并开展探究性学习。平时要看一些论文,报道,课外书籍、资料。中央文件也得看看,老师要引导阅读,从中提炼观点,弥补教材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