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98230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江西省信丰中学 林锐,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中国历史年代发展顺序,知识回顾,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西汉,新,约前206年,公元8年,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秦,李贽是明朝后期一位以“异端”自居的进步思想家。他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秦始皇是怎样“掀翻一个世界”的?,秦兼并六国,秦,秦 的 统 一,公元前221年完成

2、灭六国,匈奴,越族,西南夷,东到大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各位爱卿:天下初定,如何巩固秦的江山?,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侯,唯上幸许。,王绾,李斯,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安宁,岂不难哉?廷尉议是.,(1)他们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概括丞相绾和廷尉李斯的主张。 (3)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中

3、国政治从贵族政治走向了官僚政治,这是帝国实现长治久安,中央集权能上行下效的重要手段。,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秦朝从中央到地方政权组织示意图:,西周分封制结构示意图:,有人质问: “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灭?,当时,有人攻击郡县制,结果秦始皇“焚书坑儒”; 项羽灭秦后,裂土封侯;汉初刘邦大封“同姓王”等等。这些史实反映了什么问题?,汉初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体制;从汉景帝到汉武帝,不断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特别是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又陆续剥夺了大批王侯的爵位。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又是什么?,思考:怎样评价郡县制?,皇帝至上:权力高度

4、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阳陵虎符:这是皇帝调发军队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中分为二,右左半符各有错金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12字。发兵,必须右左半符验合方能生效。,皇帝制度的确立,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历史人物。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为天皇、地皇、泰皇(即后来俗说的人皇)。还有说是伏羲、女娲、神农,按史

5、记五帝本纪之说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他们都是传说中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改“王”为“皇帝”。秦统一后,嬴政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天子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从此皇帝就成了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的别称在封建社会时代,“皇帝”虽是一个无比尊贵的称号,但臣下在皇帝面前,却不能直呼“皇帝”二字,称呼皇帝常常只用皇帝的别称。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时称皇帝为“国家”,这是由于古代称诸侯为“国”,称大夫为“家”,人们便以“国家”作为国的通称,皇帝是

6、国的化身,因而称皇帝为“国家”,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仍然沿袭这种称呼。 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称皇帝为“圣人”,在皇宫里面称皇帝为“宅家”,因为皇权至高无上,“以天下为宅,四海为家”,故称“宅家”。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曾以庙、祖称皇帝,如称宋神宗为“神祖”,称宋仁宗为“仁庙”。还有称“官家”、“官里”的,是取“五帝宫天下,三王家天下”的意思。 此外,皇帝的别称还有天子、陛下、皇上、上、飞龙、乘舆、车驾、驾、万岁、万岁爷、至尊、人主、圣、家家(北朝)、狼主(辽、金)等,也有以年号作为皇帝别称的。,阅读上述材料,概括这些“皇帝的别称”有什么共同特点? 谈谈你对

7、“皇帝”有什么认识?,皇帝,九卿,有何特色?,三公分立 位高权重 内外兼管 不得世袭,三公九卿制,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 诣守、尉烧之,有敢偶语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于是使御史悉案问世諸生,諸生傅相告引, 乃自除,犯禁者四百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 下知之,以惩后。,-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学习思考,如何评价“挟书律”?,思想文化专制,焚书坑 (唐)章竭,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秦朝“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思想文化专制,焚书坑儒并没有巩固其统治,暴政加速了它灭亡,学习思考,如何评价“挟书

8、律”?,思想文化专制,秦灭六国后,思想尚未统一,不利于专制统治的思想、学派存在,为了从思想上控制整个社会,采取相当极端的措施是势所必然。但它束缚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最终也未能挽救秦的统治。,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1、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课堂升华,1、萌芽于战国 2、建立于秦朝 3、巩固于西汉 4、完善于隋唐 5、加强于北宋 6、发展于元朝 7、强化于明清,

9、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兴衰过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课堂升华,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钱穆,本课小结,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告:秦统一后的平民百姓 被告:秦始皇 案情:被告被控于221BC统一 天下后,在十五年统治期间,残暴不仁,奴役百姓,实在是一个暴君 被告人自辨: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陪审团:全体学生,历史法庭:秦始皇的功过,陪审团判决如下: 被告统一了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在他统治时期又实行暴政,残害百姓,罪不可恕。总的来说,被告的功绩是主要的,但不能因此掩盖其罪恶;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能

10、抹杀其巨大的历史功绩。,探究:,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B,课堂练习与反馈,2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奉制之得亦明亦”。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C,课堂练习与反馈,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11、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D,课堂练习与反馈,4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试分析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目的是 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 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C,课堂练习与反馈,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人名)任南海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

12、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D,课堂练习与反馈,6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这充分体现了 A皇位世袭 B皇权至上 C皇帝独尊 D皇位禅让,B,课堂练习与反馈,(2011年新课程高考)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B,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