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891747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0.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差异(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中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方式,文化的定义,“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tura”意为“耕作、教育、培养、发展”。 西方人类学家Douglas Brown认为:文化是生活方式,是人们赖以生存、思维、感知和相互交往的背景,是把一个特定的人类社团“粘合”在一起的“粘合剂”。这个定义反映了西方人类学家的一般看法:文化包括语言、信念、思维模式、处事态度、价值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具有不可分割性。语言是一种行为,在不同的社会及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语言规范和语言个性。,中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一)中西教

2、育差异 (二)打招呼、告别用语和称呼用语 (三)打电话 (四)礼貌用语 (五)饮食文化 (六)词汇的文化内涵 (七)约会 (八)交通 (九)购物 (十)节日文化差异,虎妈蔡美儿中西教育观的碰撞,一、学校教育 二、家庭教育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四、教育理念的差异,中西方教育差异,学校教育,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家庭教育,西方家长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

3、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采用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社会环境的影响,西方国家把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交给了每个公民,每个公民也在为国家的未来负责。,中国的社会环境太缺少尝试的机会。人们过分看中他人的家庭背景和所拥有的经验。,教育理念的差异,在中国人们狂热地追求学历,把学习与今后的工作联系在一起,不注重实用主义。孩子从一进学校就被鼓励要刻苦学习,导致竞争激烈,负担加重。,西方

4、注重的是人性的“自由、平等、发展”的理念,他们的基础教育不会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喜欢的事,不会在孩子应有的课余时间里还让他们去上钢琴课、围棋课等等。,1、思维模式的异同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3、民主观念的异同 4、科学观的异同,教育差异的原因,西方著名大学,Ivy League Oxford and Cambridge,Ivy League,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各大学之间体育比赛如火如荼,并将体育比赛成绩与学校水平相提并论。各校为在比赛中独占鳌头,纷纷降低录取条件,提供高额奖学金,争招体育运动尖子,客观上造成为比赛而比赛、为名次而降分的局面,引起一些名校的不满。194

5、5年,哈佛大学(建于1636)、耶鲁大学(1701)、哥伦比亚大学(1754)和普林斯顿大学(1746)四校签署简短协议,声明取消体育项目奖学金,并结成橄榄球竞赛联盟,在四校间进行比赛。从1954年起,常春藤大学之间的体育比赛扩大到其他许多运动项目。“四”的罗马数字为,音同,意为常春藤,于是有人称这些大学为常春藤大学。后来,康乃尔大学(建于1868)、宾西法尼亚大学(1740)、达特茅斯学院(1769)、布郎大学(1764)先后入盟。这八所名校皆为私立,除康乃尔建于19世纪外,其余都有数百年历史,比美国建国还早。这些大学均有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墙壁上爬满了常春藤,从而强化了人们的对常春藤的称谓。

6、,打招呼,吃了吗? 去哪啊?,Say Hello!,握手、亲吻和拥抱,握手(handshake)是英语国家中常见的礼节,但是英美人握手的机会远不像中国人那样频繁,尤其是在英国,握手主要见于第一次见面(尤其是经第三者介绍时)或久别重逢等场合。其他场合见面(如在街上见到朋友),他们一般只是打个招呼就行了。,亲吻和拥抱,亲吻(kiss)英美人用来表达爱情、友情、尊敬或爱护的礼节,自古有之。按照英美国家的习惯:行此礼时,不同身份的人,亲吻的部位是不相同的,长辈与晚辈之间,吻脸或额;平辈之间,宜贴面;夫妻之间则吻唇;男子对尊贵女子可吻其手背。 拥抱(Greeting with a hug)作为一种礼节,

7、它与亲吻一样是英美人一种亲密友好的问候形式,且通常与亲吻同时进行。,初次见面时的话题禁忌,1.忌谈隐私. 询问年龄、家庭状况、婚姻状况、经济收人多少等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 2.避免争论性话题.避谈政治、宗教等可能人人立场不同的话题,议论他人的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这样的话题, 3.学会赞美衣著.在英语中,赞美也是一种问候习惯,一种学问。 4.切忌恭维高龄.在西方,老年人绝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在初次见面的问候称他们“Old SirMan(老先生)、Old MadamLady(老太太)”绝不像在汉文化中表示尊重而被接受。,告别用语,Say Goodbye!,走好! 慢走!,称谓用语差异,

8、一.姓名的差异 二.亲属称谓 三.社交称谓 四.身份称谓 五.职业称谓 六.西方文化中的“直呼其名”,1.结构差异 2.起源差异英汉姓氏的来源英汉名的种类和起源,英汉语人名的差异及文化内涵,姓名的结构差异,1. 英语姓名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为二段式, 即赋名+ 姓, 如英国首相Tony Blair ;二为三段式, 即赋名+ 中名+ 姓, 如英国剧作家George Bernard Shaw。此外, 在外国的百科全书、百科词典、人物词典或引文索引中常见另一种排列顺序的英语人名词条, 即姓前名后, 其间用逗号隔开, 如Blair , Tony。在我国和外国图书馆英文藏书目录中的著者姓名, 也用该形

9、式, 名常用缩略式, 如Blair , T 和Shaw , G, B。 2. 汉语姓名只有两部分: 姓+ 名。如毛泽东。,英语姓氏起源,(1 ) 以职业为姓, 如Carpenter 、Thatcher 、Tailor 、Smith 、Cooper 、Barber 、 Clerk 、Cook等姓氏均源于原来的职业,如木匠、盖屋顶的人、裁缝、铁匠、制桶匠、理发师、办事员、厨师等。 (2) 以居住地附近的地形、地貌为姓, 比如:Moor 、Hill 、Lake 、Wood 、Brook 、Bush 等英语姓氏分别为荒野、小山、湖泊、树林、小溪、丛林等。 (3) 以居住地所在的地名为姓, 如York

10、、Kent 、London 等均为英国地名,后变为姓。如Jack London (杰克伦敦) 。 (4) 以个人的身体和个性特征为姓, 比如:Small 、Long 、Wise 、Short 等,其含义分别为“小人”、“大个子”、“聪明”、“矮个子”。 (5) 英语的某些“姓”由“名+ 字”(firstname+son) 组成,表示一种父子关系,比如,Johnson 、Wilson 、Jackson 等,分别为SonofJohn (约翰之子) 、SonofWill 、SonofJack 。表示“儿子”的词尾,还有英语中的“ -in g”,所以下列带ing 后缀的英语姓氏Willing (威林)

11、 、Wilding 怀尔丁) 、Golding (戈丁) 便分别是Will 或William (威尔或威廉) 、Wild 或Wilde (怀尔德) 、Godwin(戈德温) 的后代,不过后边的姓氏在拼写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英语名的起源,长期以来, 英语民族受基督教或天主教的影响颇深。因此小孩出生一周左右就抱到教堂去接受洗礼并起个名即赋名(given name ) 又叫洗礼名( baptismal name ) 或教名(christian name) 。它通常由父母起也可由义父母、社会名流或牧师起。赋名居全名之首, 又称首名(forename ) 或第一名(firstname ) 如Geor

12、ge Bernard Shaw 中的George 就是赋名。另外还有昵称或爱称。昵称一般是赋名的缩写或异体, 主要用于非正式场合的家庭、亲友之间。如Lisa ( Elizabeth 的昵称) 、Bob (Robert 的昵称) 等。在正式场合, 人们互相称呼时多用赋名和姓或只称姓, 但不能只称呼中名。此外, 根据某些人的外貌、气质、性情、举止及生理特征等, 人们用一些描述性的词语来称呼他们, 即起绰号(nickname) , 绰号也叫“外号”, “诨名”, “混名”。因它是由别人凭对某人的认识、印象所加, 故并不一定为受者所满意或承认。它是包含着社会或个人对受者的品评、爱憎。如Stern (刻

13、薄的) , Longman (高个子) 等。,亲属称谓,“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属或邻居时,都可以使用亲属称谓。”如非亲属之间,孩子对长辈称:“叔叔”、“阿姨”、“伯伯”等;对平辈称:“大哥”、“大姐”是常事。但是,“在英语中用于表达亲属称谓的词一般不用于表达非亲属关系。”如果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Green”、 “Auntie/Aunt Brown”,对方听了可能觉得不顺耳。因为在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而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社交称谓,1.关于 Mr, Mrs, Miss, Ms 等称谓语.英语中一般用 Mr,

14、 Mrs, Miss, Ms 后接姓氏来称呼人,如 Mr Smith, Mrs Black, Miss Green, Ms White等。在称呼先生、太太或小姐时,可以带上对方的姓名,也可以只带上姓,但不能单独带名而不带姓。 2.关于 sir 与 madam. Sir 意为“先生”、“阁下”,它主要用于人们对上级、长辈、长官、警察,以及学童对男老师、商店店员对男顾客等的称呼用语,此时一般不与姓氏连用。 )Madam 意为“太太”、“夫人”、“女士”等,它通常是单独使用.,Yes,sir!,身份称谓,在汉语中人们与具有某种特定身份(或职衔)的人讲话,通常都可以冠以其相应职衔相称,如张部长、吴书记

15、、李主任、刘经理、邓科长、马组长等。但在英语中这种称谓形式要少见得多,它主要包括有:表示王室的,如:Queen(女王,王后);表示贵族等级的,如:Lord(勋爵);表示政治、宗教或者司法职位的,如:President(总统,校长,院长); 表示军衔的,如:Major(少校);表示学术或职业地位的,如:Doctor(博士,医生) 等等。,Queen Elizabeth,职业称谓,职业称谓语主要有:waiter(服务员),cabbie(司机非正式),driver(司机),barmaid(酒吧女招待员英),bartender(酒吧招待员美),attendant(服务员,接待员),conductor,

16、 (售票员,列车员),nurse(护士,保姆),officer(警察,警官)等。请看有关实例:1.Please give us a hand, officer. 警官,请帮我们一下。2.Waiter, the menu, please. 服务员,请拿菜单来。,西方文化中的“直呼其名”,在西方,人们追求平等、亲近的人际关系,不管是在正式还是非正式场合,都喜欢用名字称呼别人(如:Tom, Joy, Peter等)。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可用名字称呼,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间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可以这样称呼,一点儿也没有不尊重的意思,甚至子女对自己的祖父母、父母也可以用名字称

17、呼,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如学生对老师、雇员对上司,老师和上司并不认为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或太随便,相反认为自己待人友好、容易亲近。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习惯于非对等式的称呼类型,而西方人崇尚对等式的称呼方式。”,打电话,语言表达的差异 一、呼叫差异 二、称呼差异 三、传呼差异,黄页诞生19世纪末于美国,当时的电话号簿也跟现在的出版物一样都是用白纸印刷的,由于一次印刷厂库存白色纸张不够等原因,临时用黄色纸张代替,但是没想到印出来的效果比白色纸张的效果要好,于是以后都用黄色纸张印刷,别的印刷厂见后也纷纷效仿用黄色纸张印电话号簿,慢慢就形成了一个惯例,从此全世界的号簿都叫作“黄页 yellow pages”,也成了电话号簿的一个专用名词。黄页在近几年传到我国,很快被亿万国人所认可,成为一种世界公认的新型传播媒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