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伊春某景区概念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7885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伊春某景区概念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龙江伊春某景区概念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龙江伊春某景区概念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黑龙江伊春某景区概念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黑龙江伊春某景区概念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伊春某景区概念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伊春某景区概念规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伊春某景区概念规划目录第一章任务与框架一、范围与期限二、技术依据三、规划原则第二章景区建设条件分析一、生态敏感性分析二、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分析评价三、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第三章目标与主题一、主题定位二、功能定位第四章功能分区与项目布局一、规划指导理念二、功能组团区划三、分区项目布局第五章游赏线路规划一、道路现状二、规划原则三、规划布局四、游赏线路组织第六章景观系统规划一、规划设计原则二、景观系统规划三、主要景观主题第七章分期发展规划一、分期发展的原则二、建设期目标1、近中期建设目标2、远期发展目标三、近中期建设项目指引1、高尔夫度假区2、水上运动论坛酒店3、高尔夫度假别墅四、规划实施建议

2、一、范围与期限该景区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小兴安岭国家地质公园桃山园区,由位于桃山林业局跃进林场内的大小27 座山峰组成,最高海拔909 米,距桃山林业局局址37公里。整个景区山峦起伏、浑然集中,景景相连,景区主要有奇特的山石景观、壮美的森林景观和丰富的气象景观构成,可以用“怪石、险峰、苍木”来概括。根据项目发展需要,规划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2828 12830,北纬4648 4650,规划总面积 7.1 平方千米。规划期限: 20122025年。近期: 20122015年中期: 20152020年远期: 20202025年二、技术依据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 2003)旅游区 (点)质量等

3、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7775-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 1999)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国家旅游局, 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 2000年)黑龙江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 伊春小兴安岭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12020)其它相关法规、技术规范、文件三、规划原则1、起点要高以旅游产品现代化为指导, 以建设与小兴安岭旅游相辉映的、黑龙江省重要的国际化旅游胜地为目标,高品位多功能地建设科普、休闲旅游度假设施。2、特色鲜明培育核心竞争力, 充分考虑黑龙江省现有的旅游设施基础

4、,全面借鉴国内山地旅游区的成功发展案例,慎重考虑主题地质公园的建设,特别是主题的选择。在景区的设计、 建设、设施和服务上作充分的研究,打造黑龙江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地。3、生态居先充分认识该景区森林的重要性, 重点考虑生态环保需求。 在开发强度上注意尽量减少地形改造, 低密度建设, 不出现高层建筑, 建筑之间的间距必须高于建筑高度。景区山体的轮廓线保持不变, 旅游厕所的建设要参考国家旅游局有关环保厕所的标准要求。把建设“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作为远期的发展目标,从规划即开始努力。4、以人为本按照国家“ AAAA级旅游区”的设施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考虑游客中心、无障碍设计、残疾人厕所等,努力将该景区建

5、设成为“生态平衡,环境优雅,景观独特,功能完善”的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实践区。5、产业联动发挥旅游业作为 “动力产业” 的行业功能, 尽量将规划区旅游项目与当地的农业、林业、商业、文化产业等紧密结合,并升级换代,造福社区群众,造福桃山和伊春,从而推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6、区域整合着眼大区域,特别是规划区周边平顶山、汤旺河、狩猎旅游等旅游产品,强化各自特色,避免雷同竞争和重复建设,形成产品集团方阵。7、引领趋势研究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需要首先研究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领先于群众的消费趋势并擅加运用于旅游开发。目前有六个方面的趋势十分明显:一是汽车进入家庭, 汽车时代的来临对于旅游区的

6、规划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一要考虑景区进入的便利性, 二要考虑汽车给自然景区带来的反生态影响;二是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以及老年保障机制的日益完善,旅游成为众多老年人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给旅游景区的规划提出了建设适宜老年游客的度假设施;三是家庭对于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视,越来越注重实地教育,体验式教学;四是“亚健康” 群体的壮大和对健康的关注快速上升,对体育旅游的期望越来越高;五是“静养式”度假行为的蔓延。这些对于旅游区的开发都是值得重视、应当结合的题材。在该景区规划中,对这五个方面的趋势加以高度重视并积极利用于旅游产品开发。第二章建设条件分析一、生态敏感性分析1.1 技术路线本规划是以生态效

7、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以社会效益为导向,力求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使三者结合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业的共同持续发展。而生态敏感性分析就是在不降低或者破坏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变化的适应能力。 生态敏感性分析主要从自然生态资源的角度来分析区域内各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反应,并从自然、社会和环境等生态因素中选取了坡度、坡向、高程、汇水排水、植被多样性、景观价值、光照等七个生态因子,采用单因子加权叠加法,应用GIS 的空间分析等功能, 对该景区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是进行该景观生态规划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规划区作土地利用开发、土地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划的分析,

8、对该性质、功能定位、 空间形态具有指导作用。内外关于旅游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研究尚属于较新的领域,目前采用的分析万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使用德尔菲法通过生态因子评分法和GIS 技术对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最敏感区、敏感区、 弱敏感区和非敏感区4 个等级, 然后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敏感性等级采取相应的保护及开发措施,具有操作简单、 直观易懂的特点,适用于区域性的生态敏感性分析,目前还仅属于半定量的研究,带有较多的主观因素;另一种方法是以Arcinfo系统为平台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通过制定各单因子生态敏感性标准及其权重,对各用地单项生态因素敏感性等级及其权重进行评估,然后进行单因素图的叠

9、加,按各土地利用单因子敏感性分级在计算机上形成各单因素图层(Layers) ,每层都分三级, 然后用加权多因素分析公式进行分析,得到综合生态敏感性分层,并把现状的道路、水域和构筑物叠加到图上,即得到生态敏感性模型。地理信息系统(GIS) 作为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评价全球或区域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不仅有利于多学科融合的高效理性规划设计,更可以加强规划设计数据和成果的动态管理存储和表现方式。鉴于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考虑因素的复杂性、科学性、合理性,本规划采用第二种方法,以 GIS 技术为支持, 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并针对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开发、土地配

10、置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划做了分析。1.2 生态因子选取根据研究重点与客观条件( 用地现状、 开发目标、 开发性质等 ) ,从众多的因素中选择对研究地区开发建设影响最大的关键性因素作为调研对象,例如地质, 地形地貌、 土壤、水文、植被、气象、环境质量、土地利用、景观价值、交通等作为重点对象,尤其是其中的自然因素。 依据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显著性以及资料的可利用性筛选出评价的因子:坡度、坡向、高程、汇水排水、植被多样性、景观价值、光照等。坡度该区有沟谷、山脊平地等不同地形地貌,起伏大,坡度是影响投资、建设开发强度的重要因素。坡向:坡向影响到植被和动物的种类、分布,建筑物的采光,以及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植

11、物多样性: 植物的情况对于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是保护生态基因库和改善环境的重要因素,按照植物的种类、分布和价值进行评价。高程:高程分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关系到景观视线。景观价值: 景观价值是影响该景区风貌和特色的重要因素,其评价依据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汇水排水: 对于规划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对于景观水体,因此规划区内的水体分布和汇水区域的分析对于规划区的生态建设安全有重要意义。光照(阴影) :光照的强度是植物和动物生长、分布的重要条件,也是影响景观的重要因素。1.3 单因子评价将各评价因子的原始数据( 文字或不同比例图) 进行等级化和数量化,将基础数据通过扫描和键盘输入的方式进入计算机系统,

12、转为ARCGIS软件能处理的数据信息,每一单因素为一图层, 经过数据校正和规范化,等待下一步数据叠加分析处理。这里单因子敏感度分为三级,用 5, 3, 1 表明对某种土地利用的敏感度高低。各单因子对土地的特种利用方式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根据影响程度赋予不同的权值,对影响大的因子赋予较大的权值。各生态因素的敏感度等级及其权值见表1,单因子评价图见( 图 2) 。编号生态因子属性分级评价值权重1 坡度0-15 度1 0.14 15-30 度3 30 度5 2 坡向南向1 0.14 东西向3 北向5 3 植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一般1 0.18 植物多样性较多3 植物多样性丰富5 4 高程海拔低 (5

13、00 米以下 ) 1 0.14 海拔较高 (500-800米) 3 海拔高 (800 米以上 ) 5 人文、自然景观价值低1 5 景观价值人文、自然景观价值中3 0.2 人文、自然景观价值高5 6 汇水排水无汇水区1 0.1 有一定汇水区3 大量汇水及汇水点区5 7 光照 ( 阴影 ) 光照强1 0.1 光照较强3 光照弱5 表 1 该景区生态敏感性单因子分级标准及权重选择影响特定土地利用的生态因子,建立评价集生态资源的调研与登记单因子分级评分、绘制单因子图( 等级化、数量化、图形化) 利用层次分析法选择判断矩阵,确定权重求取评价结果确定综合敏感性分级标准生态敏感性模型- 规划方案与对策生态环

14、境功能区分土地利用配置选择土地开发顺序图 1 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技术路线1.4生态敏感性分级与制图(暂略)1.5生态敏感性分析评价(暂略)二、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分析评价2.1土地开发顺序分析(暂略)2.2土地利用配置选择(暂略)2.3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暂略)三、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3.1 优势条件( Strengths )3.1.1 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该景区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的自然条件特征为“宁静秀气的山体景观、蜿蜒曲折的山体轮廓、 平缓起伏的低山丘陵、生长良好的林木植被、高耸陡峭的峰崖。建设环境优美的休闲度假区和现代生态旅游区的条件十分优越。3.1.2 以科普教育为核心的地质旅游资源丰富多

15、彩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形成的岩体、构造形迹、 地貌景观等景象, 具有观赏、 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可对游客产生较强的吸引力。3.1.3 开发基础优势该景区已经经历了多年的摸索、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方面如:可进入性较好,登山步道的设计、开发管理、对未来的构想都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外部资金的注入为该景区开发构想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坚强的后盾。这些投资商带来的除了资金以外,还有广泛的社会关系,有利于后期的关系营销。3.2 劣势条件( Weaknesses)3.2.1 景区容量和范围较近的其他山体旅游区如:凤凰山、汤旺河、茅兰沟等相比

16、,一方面,该景区的景区范围偏小, 可容游客数有限,且众多路段山势较陡,游客移动速度较慢,限制了景区的接待规模; 另一方面,旅游接待设施如客房、餐饮严重不足(目前仅能提供容纳百人左右的普通客房),限制了游客的接待量。3.2.2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该景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重要支撑,对于营造一个便利、舒适的旅游环境至关重要。目前,该景区现有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方面,存在着档次不高、缺乏特色的明显不足。基础设施方面,供水、供电能力有限,不能满足未来快速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缺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基础设施必须结合内部交通进行管线铺设,而这需要具体的规划布局作为指导方能施行。3.2.3水体环境的缺乏及净化能力低由于规划区内水域资源相对匮乏,小溪水流量少且流速缓慢,人工池塘水域封闭。 因此,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建设和运营,对仅存少量的水体资源带来威胁。因此,在全面开发之前,有必要进行详细的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