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开篇破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887708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0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的开篇破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议论文的开篇破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议论文的开篇破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议论文的开篇破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议论文的开篇破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议论文的开篇破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的开篇破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议论文的开篇破题,开篇破题,顾名思义,就是在文章的开头用简洁的文字点破题意、点明主旨。议论开篇的方式很多,有人喜欢比兴开头,以展含蓄诗情;有人喜欢排比起始,彰显语言气势;只有开篇破题,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为什么开篇必须破题?怎样才能准确深刻的破题呢?,议论文常见的破题方法,1、阐释破题法 2、对比破题法 3、设问破题法。,一、阐释破题法,基本思路:说文解字+论点出场(可以对话题概念进行定义、特征说明、名词诠释、划分举例等) 语言范式:(话题)是不是(话题)包括又包括比如 阐释法的核心对话题中心词进行说文解字,例:不为浮云遮望眼(2009广东满分作文)常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2、【解释词语,判断定义】岁岁年年,它们经过时间的积淀和岁月的铅华洗抹,显得睿智、深刻,富有指导意义。【说明特征】然而,纵然常识与我们同行,随着时间的检验,我们却渐渐发觉:常识不是真理【提出论点】。,二、对比破题法,基本思路:对比冲突+论点呈现 (设置现象或观点的对比,曲直立判,观点鲜明) 语言范式: (话题现象)有的人有的人我,例:骄傲的位置有的人把骄傲写在脸上,挂在嘴边。他们气焰嚣张,目中无人,以己为尊。这是小骄傲,低境界的骄傲。【话题相关现象1】有的人把骄傲放在心里,融入体内。他们狂傲不羁,潇洒率性,却又谦卑平和,海纳百川。这是大骄傲,高境界的骄傲【话题相关现象2】【无需分析,观点自现】,例

3、如:坦然看生活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叹。【话题相关现象1】活着真叫烦,有人这么虚叹。【话题相关现象2】活着真美丽,我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力排众议,提出观点】,三、设问破题法,基本思路:设置疑问+破题引论 对话题(或相关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或造成的结果不断追问。 语言范式: 为什么(话题),是因为 (话题有关现象)是为什么呢 纵向追溯 分析比较 现象或结果 原因1;原因2;原因3 最深刻原因,例:将“常识”牢记在心 常识,这样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词,这样的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在今天,依然会被有些人“忘记”。【开篇陈述话题相关的社会现象忘记常识】在知识高度普及的今天,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

4、犯常识性错误呢?【提出问题,展开论述】 利益当前 贪欲面前 主观轻视 让我们一起牢记人生的常识,一起用行动去维护这些常识。,课堂小练笔,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陈列。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的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选一种破题方法,写一个80字左右的开头。,佳作实例:阐释破题,“时尚”首先是“时”,它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其次是“尚”,它是一种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风气和习惯是社会上一定时期的产物,有好的风气和习惯,这是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表现;也有

5、不好的风气和习惯,这是我们要正确引导和纠正的东西。,佳作实例:对比破题,有人热爱经典,说经典是经过时间考验而存留下来的精华,而时尚只不过是稍纵即逝的火花。有人追求时尚,说时尚才是发展的体现,经典只应该压在箱底。在特殊的纪念日里拿出来拜拜老祖宗。其实以上关于时尚与经典的种种是没有必要争论的。时尚与经典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时尚与经典,本身就应该并行不悖。,佳作实例:设问破题,提起时尚,人们往往会把它与眼下正流行的网络歌曲、80年代后作家等一批新兴概念联系起来。而说到经典,人们又多会想起白毛女红楼梦这些昔日的流行。那么,从时尚到经典,究竟要走多少路程呢?它们又是否矛盾呢?,佳作实例:阐释+设问破题,时尚流行我心定时尚,是社会在一定时间段流行的习俗和风气,有人也称之为“时髦”和“新潮”。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时尚”竞相展示着它们的身姿,赢得了一部分人,尤其是年青人的青睐。时尚,关键在于流行,且不说流行不一定是好的,既为流行,谁来引领,谁来推动,流行动机何在,目的何在,效果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