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文综(山东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87701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考文综(山东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0年高考文综(山东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0年高考文综(山东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0年高考文综(山东卷)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0年高考文综(山东卷)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文综(山东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考文综(山东卷)(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高考文综(山东卷),By 旗开得胜,第卷(必做,共100分) 注意事项:1、第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图1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 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 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 B、

2、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 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 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 回答3-4题。 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4、当地该日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图3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6.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

3、下水贫乏,图4为 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 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形象。 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 人工改道。读图回答78题。 7.比较两幅形象,可判读和分 析出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 东南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 积增长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 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 8.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

4、想 D.墨家“非攻”思想 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11.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 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 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 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2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扳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1、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2、文化教育日渐衰落,3、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4、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 1、2、3 B.2、3、4 C.1、2、4 D.1、

5、3、4,13.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A. 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B.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C. 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D.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14.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15. 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

6、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A. 结束了王权专制 B. 君权收归议会执掌C. 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 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16.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A. 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B. 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C. 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D. 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和谐。”回答17-18题。 17.对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理解,正确的是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社会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公民义务的履行更加全面政府权利的行使更加规范,A. B. C. D. ,

7、18.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19.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6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民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人民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A. B. C. D. 20.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9年我国成功实现了“保增长

8、”的经济目标。这表明宏观调控比市场调节更有优越性 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能有效弥补市场的不足 是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A. B. C. D. ,21.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A. B. C. D. 22.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9、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23.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A. B. C. D.,24.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25.有一首英

10、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 B. C. D.,第卷( 必做110分+选做30分, 共140分) 注意事项: 1 第卷共12道题。其中26-29题为必做部分,30-37题为选做部分。 2 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3 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须从地理、历史、

11、思想政治三科中各选则1道试题作答。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必做部分】 26(25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图8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1)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8分),(1)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受暖流的影响;

12、 夏季气温较低( 分);日照较少( 分)。,(2) 2010年春季B地冷锋频繁过境,气温较常年偏低。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要去绘出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2分),(3)对比分析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6分),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海洋运输,劳动力素质较高,(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3分),(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5)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额,据图8表1,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5)工业发展迅速( 分);

13、利用外资,产品大量出口( 分);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交通便捷( 分)。,27.(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

14、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分) (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 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三 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的 分。),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

15、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美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着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 (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 也可得分。)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得分。),(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 要求: 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