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87644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通论(五)汉字的构造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16通论(五)汉字的构造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16通论(五)汉字的构造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16通论(五)汉字的构造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16通论(五)汉字的构造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通论(五)汉字的构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通论(五)汉字的构造(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汉语通论(五),汉 字 的 构 造,许君之立说也,推古人造字之由,先有字义,继有字声,乃造字形,故其说义也,必与形相比附。清王筠说文释例,一、掌握传统“六书”理论;二、能够熟练运用六书的原则分析常用汉字的结构,进而探求其本义;三、了解三书说等各种新的说法。,【学习目标】,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礼地官保氏,汉代记述“六书”细目的有三家,三家的说法有异: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

2、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说文解字序 ,现在一般采用班固的顺序,许慎的名称造字法:(一)象形 (二)指事 (三)会意 (四)形声用字法:(五)转注 (六)假借,一、“六书”的内容 (一)象形 1、定义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诘诎, jiq 即弯曲),2、分类,(1)整体象形,(2)局部象形,(3)合体象形(烘托象形),

3、木實也。 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兵也。象形。,馬,怒也。武也。 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3、解说体例,独体字,从中不能分析出个 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字形,无表音成分,具体的实物,4、特点,5、意义及局限,象形字只能表达具体事物,不能表达抽象事物。,指事:在象形的基础或加某一抽象的符号 会意:合两个独体象形字以会意 形声: 一个象形字表示义类,一个象形字表示声类,象形字是汉字的基础;,思考:象形字与图画有区别吗?,象 形,定义,分类,特点,象形与图画的比较,意义以及 局限,“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整体象形 局部象形 衬体象形,独体的、具体的表意文字,象形字不等于图画,象形字是汉字

4、的基础 ,但抽象的意义无法表达,说解体例,“象形”或“象某,象某(之)形”,(二)指事 1、定义“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2、分类,(1)独体指事(纯粹符号),(一) (二) (三) (四) (五),(2)加体指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事性符号),本 末 朱,刃 亦,说文解字: 亦,人之臂亦也。 从大,象两亦之形。,3、指事字的特点:(1)独体字, 从中不能分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形来。(2)表达的多是抽象概念。(3)没有表音成分。,説文解字:刃,堅也。象刀有刃之形。,説文解字: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兩亦之形。,説文解字:上,高也。指事也。,4、解说体例,5、意义以及局

5、限意义: 指事字能够表示比较抽象的意义。局限: 界说不明,所加的指事符号有时指示的意义不明确,人们也不容易理解。因此指事字的数量比较少 。,祭所薦牲血也。 从皿,一象血形。,6、如何区分合体象形字和加体指事字?,合体象形字中非成字的构件代表物体的形状 加体指事字中非成字的构件只是一个标志性的符号,(二)指 事,1、 定义,2、分类,3、特点,5、合体象形与加体指事的区别,6、意义以及局限,“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独体指事、加体指事,独体字;抽象意义;无标音成分,合体象形字中非成字的构件代表物体的形状 加体指事字中非成字的构件只是一个标志性的符号,能够表示比较抽象的意义,但

6、是数量少,4、说解体例,略同于象形或用“指事”标明,(三)会意 1、定义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组合有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表达一个新的意义造字法。,2、分类 在形体结构方式上主要有两种类型: (1)同体会意,鬥,(2)异体会意,禾束也。从又持禾。,并也。从又持秝。,3、会意字的特点:(1)是合体字,能分析成两个独立成字的构字部件。 (2)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融合,不是偏旁的意义简单的相加。(例如:两个侧面的人放到一起,就有从和北之分,前者表示相随之意,后者表示相背之意。 )(3)偏旁都是形符,即都表义。,説文解字:牧,養牛人也。从攴,从牛。説文解字:友,同志爲友。

7、从二又。相交友也。 説文解字:休,息止也。从人依木。,“从某从某”“从幾某”用一个“从”字說解,4、分析会意字通常采用说文解字的术语:,5、意义及局限会意字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 能产性强,记词的范围有所扩大。但“会意”偏于主观,含义很难准确地把握。,象形、指事与会意字的异同,思考一下:,独体字,合体字,纯粹的 表意文字,会 意,定义,分类,特点,象形指事与会意的比较,意义以及局限,“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同体会意、异体会意,合体字,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偏旁都是形符,三者都是纯表意的文字; 象形、指事是独体字,会意是合体字,表示抽象的意义,记词的范围有所扩大;但偏于

8、主观,不能满足汉语词汇日益发展的需要。,(四)形声1、定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之字,以水为名,譬其声如工可,因取工可成其名。-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2、形旁和声旁的位置关系,组合方式,例 字,左形右声,防、城,右形左声,郊、战,上形下声,草、罟,下形上声,斧、基,內形外聲,闻、哀,外形內聲,裹、國,形占一角,颖、 载,声占一角,徒、旗,组合方式,例 字,注 意: (1)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形声字中,既可以充当意符, 也可以充当声符。如:阁闻 福视 剑到 (2)形声字不管结构多么复杂,都要按照义符和声符两部分划分。鸿、撕、雖(3)形

9、声字偏旁位置不甚固定,有些改变位置音义不变; 如:“峰”可作“峯”,“裙”可作“裠”有些变换位置会造成不同的字,音义都不相同。如: 怡怠 吟含,(3)宋朝的王聖美根據這種情況提出了“右文說”。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说:“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 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 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 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3、与形声字有关的几个概念,(2)“亦声”,就是会意而兼形声。娶说文:“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婚说文:“妇家也。礼,取妇以昏时。从女,从昏,昏亦声。”忘说文:“不识也。

10、从心,从亡,亡亦声。”,(1)省声、省形 造字或用字的人,为求字形的整齐匀称和书写的便利, 把某些形声字的声旁或形旁省去一部分,必须补全才能 起表意或表音功能。这种现象文字学上称为省形、省声。第一,省声例: 豪、毫 分别从豕、毛,高省声。第二,省形例:晨, 為民田時者。从晶省,辰声。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樓,从高省,丁聲。,文字学上一种主张从声符推求字义的学说。宋人王圣美首倡。这种学说认为,声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具有共同的意义,这一意义由声符赋予,意符只决定该字所表示的一般事类范围。因为声符大多居于字的右侧,所以人们称这一学说为右文说。 “右文说”認爲一部分形聲字的聲符兼有表義的作用,那是對的,如

11、果類推到所有的形聲字上頭去,則是錯誤的。如:“妈”,4、形声字的作用以及局限 作用: 形声是一种能产性最强的造字方法。 突破了纯表义的局限,音义结合,提高了文字对语言的适应能力,所以数量多。许慎在说文序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孶乳而浸多也。” 仓颉在开始造文字时,大都是依照事物的形象画出它们的图形,所以叫做“文”。后来,形旁声旁相互结合,出现的形声字、会意字就叫做“字”。“文”是事物的本相,“字”是由文孳生出来而逐渐增多的。 局限:义符表义不具体;声符标音不准确。,“其别于指事、象形者,指事、象形独体,形声合体。其别于会意者

12、,会意合体主义,形声合体主声。”段玉裁,(五)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説文解字: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凡老之屬皆从老。説文解字:考,老也。从老省,丂聲。,1、江声:转注字即同一个部首内的字,徐锴说文系传:“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谓老之别名有耆(q),有耋(di),有寿(壽), 有耄(mo),诸字皆取类于老,则皆从老。”,2、戴震:互训即转注,3、朱骏声:朱骏声在他的说文通训定声中说:“转注者,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长是也。”他不但修改了转注的定义,以词义引申为转注,而且更换了转注的例字。,历史上对专注的解释分歧很大,多数学者认为,根据许慎

13、的定义,转注字应有两个条件: (1)有同一的部首。(2)字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注释。二者缺一不可。 “问”与“讯”、 “杀”与“戮”“柳”与“杨”、 “福”与“祸”顶、颠: 说文“顶,颠也,从页,丁声。”说文“颠,顶也,从页,真声。”,(六)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语言中有某个词,但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因而借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记录这个词。这个词所记录的词只是同音,与其意义无关。,假借字字例:来 本意为小麦,假借为来去之来。而 本意为胡须,假借为表第二人称。毕 本意为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 假借为完毕之毕。,根据本字的有无,假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本字的假借

14、,(六书中的假借)一类是有本字的假借。(通假),(一) 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 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本义和假借义共用一体。 比如: 1、“耳”字的本义是耳朵 借来表示限制句末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2、“难”字的本义是一种鸟,借来表示难易的难。,1、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说文 “辟”字的本义是法律、法度,借来表示没有文字形式的“躲避”、“开闢”等词的意义。 晋灵公不君:“观其辟丸也。” 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朝秦楚。“,第二种情况,本义使用本字,为假借义另造新字。,2、“戚”字的本义是斧之类的武器, 诗经大雅公刘: “干戈戚扬

15、。” 假借为“忧愁”的意义, 庄子大宗师: “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后来在“戚“上加形旁,造“慼“字表示“忧愁“的意义。,1、“孰”的本义是食物烹煮熟 左传成公二年:“胹熊蹯不孰。” 借来表疑问代词“哪一个” 论语先进:“孰能为之大?” 后来为本义造了“熟“字,第三种情况,假借义使用本字,为本义另造新字。,2、“然”的本义是燃烧 若火之始然。孟子 借来表指示代词“这样” 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后来为本义造了“燃“字,既为本义造字,也为假借义造字。,采採彩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 陶渊明饮酒 抑为采色不足视於目与?孟子梁惠王上,(二) 有本字的假借,是人们不写表示这个词的意义的本字,而写一个意义毫无关系的同音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这个词的意义,人们一般称之为通假。 近代学者刘师培说:“制字之假借一字两用,用字之假借是两字一用。一字两用之假借由于字少,两字一用之假借由于用字之宽。” “蚤”字的本义是跳蚤,庄子秋水:“鸱鸺夜撮蚤。”经常被借来表示“早晨”的“早”,史记 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剥”字的本义是剥开,假借为“攴”, 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麋”字的本义是鹿一类的动物,假借为眉毛的“眉”, 荀子非相:“伊尹之状,面无须麋”庄公寤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