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炼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5496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炼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 “ 炼字” 专题复习 主观题答题思路指导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高考诗歌鉴赏 “ 炼字 ” 专题复习 主观题答题思路指导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学段:年级高三相关领域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教材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年月授课教师姓名:魏婷单位:昌平区第一中学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我通过听专家讲座以及自己对近五年北京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研究,发现高考命题的一些特点及规律,如下:1、诗歌鉴赏大多需要学生用文学评论的笔法赏析、评价,切入角度小,答题的思维角度一般以对全诗的理解为主,且离不开景、情、境。2、文字浅显,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离别之恨、相思之苦、羁旅之愁、失意之痛、

2、闲适淡泊之趣、建功立业之情、报国无门之憾、忧国忧民之心等等。3、更多地把学生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融入鉴赏,强调赏析而不仅仅是简单作答,要有真切的体验与感受。4、命题材料基本圈定在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各省市的选题富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而北京考题较多出现边塞题材的考题。5、就考查内容而言,近几年越考越细,大到主旨、意象、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在诗法的考查上,借景抒情这种手法考得最多),小到炼字、炼句、修辞,尽在测试范围之内。因此在制订诗歌鉴赏部分复习计划的时候,我们采取“ 整体感知 ” 与“ 细节分析 ” 两手抓的原则,由形象内容、语言到表达技巧的复习思路,训练学生严紧完整的

3、答题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与热爱之情。二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 炼字 ” 这一复习环节属于诗歌鉴赏中对作品局部的鉴赏,相对于对作品整体“ 粗” 的把握来说,这部分则要求学生能对作品有“ 细” 的感知以及 “ 细” 的分析。这一部分主要培养学生抓住诗眼体会主旨以及认知精妙词语体会意境的能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做主观性试题过程中一般会遇到下面四个困难:1、对诗歌的字面意义不理解。2、对问题的字面义不理解。3、回答时不知道该从哪入手,回答些什么。4、答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由于 “ 炼字 ” 这项内容一般不存在审题问题,所以,我们将课的设计重点放在解决学生的第三与第四个困难上

4、面。而对学生诗歌字面意义不能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练习设题由易到难,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读懂诗歌的能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课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由学生问题入手,帮助学生切实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前期教学状况: 我们将高三诗歌鉴赏的复习按照考点,大致分成3 个复习层面:内容、语言与表达技巧。而教学思路则是把握由整体到局部的思路。诗歌鉴赏我们已经复习了大致2周时间, 学生对诗歌鉴赏已经有了整体的把握,但是对细节的理解还有很多漏洞。本课就是针对 “ 炼字 ” 这一个细节,帮助学生整合前面的答题思维模式。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

5、鉴赏的三会:会填空、会评分、会出题。过程与方法:以“ 炼字 ” 复习为切入点,概括分析诗歌解题的一般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诗、 读诗的情趣, 以及学生对民族语言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教学内容安排:导入、填空练习、模仿答题、实战演练、概括总结、能力提升、作业七个小环节,从易到难,环环相连。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一) 导入:(目的: 通过米修的话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奠定本课的课堂情感氛围)教师:法国文学家米修说统治人类第一个千年的文字是拉丁文,第二个千年的文字是英语,你们猜猜统治人类第三个千年的文字会是什么呢?学生:中文、汉语教师:为什么?学生 1:中国人最多

6、学生 2:中国的语言最有内涵、最有色彩。教师:对,米修曾说过汉字是最有宇宙精神的语言,充满了景象、充满了新生,沁出芳香,飞出诱惑, 具有无限的生命。法国人都如此热爱,我们作文中国人是不是更应该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字呢?热爱的前提是理解,我们今天就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品味我们祖国博大精神的语言。(二)填空练习(目的:使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初步构建起答题思路)【投影】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 尽,孤云独去 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问:说说 “ 尽” 与“ 闲” 两字在诗中的妙处。答:(1) 尽、闲本意为; (2) 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显得环

7、境特别;( 3)运用的手法,( 4)烘托了作者内心的;( 5)耐人寻味,意味深长。教师:请同学按照填空题的思路,把握这道题的鉴赏思路。【投影】(1)尽、闲本意为远去、清幽 ;(2)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 ,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显得环境特别寂静 ;( 3)运用 以动衬静 的手法,( 4)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孤寂 ;( 5)耐人寻味,意味深长。教师:请同学跟随老师回顾五点思路:1、本意; 2、内容、意境;3、表达技巧; 4、情感、思想; 5、效果、作用。(三)模仿答题(目的:通过模仿前面的填空题答案的环节,练习炼字题的答题思路。)【投影】使至塞上(王维)单车

8、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 直,长河落日 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问:说说 “ 直” 与“ 圆” 两字在诗中的妙处。答:教师:根据前面填空题的思路,回答问题。(学生理解受困,教师点播)教师:为什么大漠烟是直的,落日是圆的?红楼梦中香菱学诗,说烟不可能是“ 直” 的,落日本身是 “ 圆” 的,“ 直” 字看似无理, “ 圆” 字看似太俗却有着说不尽的妙处,你们说这妙处是什么呢?学生:直和圆让人觉得安静,表现出大漠的空旷。教师:好,那么我们比照两个答案你们看看哪一个答案更好。一、直为竖直向上,圆是圆润的意思。两个形容词把狼烟与落日的样子生动地展现出来,并构造出一幅空旷

9、、立体、形象的画面,使诗句更能体现意境,形象生动。二、 1)直本意为笔直,圆是圆圆的形状。2)大漠上有一缕笔直的青烟,圆圆的落日与河水相接。 3)寓情于景,描写边塞出风光的壮丽,给人以苍茫、孤寂之感。4)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学生:第二个答案好,有标号,思路清楚。教师:那么哪个文采更好呢?学生:第一个。教师: 比较答案第一个答案缺少情感与技巧,是不完整的答案。因此,答题中思路完整比有文采更重要。(四)实战演练(目的:通过高考原题的演练,以及分析高考答案,最终构建答题思路)【投影】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5 福建)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

10、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 诗中的 “ 雁引愁心去 ” 一句,有的版本写作“ 雁别秋江去 ”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 (4分) 答:教师:刚才咱们练了思路,下面咱们把思路带到高考题中,检验一下成果。(学生对诗歌字面意思有困惑,教师启发)教师:以前咱们讲读诗要三看,哪三看呀?学生:看作者,看题目,看注释教师:从思路的五点入手去想。鉴赏诗歌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接合上下文怎么理解?学生四个人分别给出自己答案,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修辞与感情等方面讨论答案。【投影】(1) “ 雁引愁心去 ”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

11、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引愁心 ” 比“ 别秋江” 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意思对即可 ) 教师:分析高考给出的答案,发现也是符合这五点思路。(五) 概括总结解题思路(目的: 以鉴赏考纲为依托,将前面构建的答题思路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总结)【投影】( 1)、在诗歌鉴赏考纲考题中找依据鉴赏要求:能阅读浅易 的古典诗词。鉴赏内容:1、古典诗词内容(形象、主题)的理解2、古典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氛围 情感)的鉴赏教师: 从高考说明看出,不论题目怎么变,答题都是有一般思路的,这样去想答案就能够做到完整。

12、【投影】(2)、概括解题的一般思路:该字的本意是什么,写出了意象、形象 的(某某)特点,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艺术手法) 技法 ,表现了(突出了) (某某) 主题 和(某某) 思想感情 ,起到了(某某) 作用。教师:记思路只需要记关键字就好了,就是“ 变色 ” 的字。这就叫 “ 水无常形器有形,题无定式思有式 ” 。其实这个思路不但是答题思路,也是出题思路。(六)能力提升(目的:通过给高考题出题的步骤,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出题人的出题方向,并结合上面的答题思路作答。提高一部分基础扎实学生的鉴赏能力,分层次教学)教师: 2008 年全国高考题中,北京考的是“ 炼字 ” 而,全国(一)和全国(二

13、)也出的是诗歌鉴赏。下面请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根据下面两首诗出题,请另一组同学作答,并对另一组同学的答案做出评价。(下面两道高考原题,在前面的复习中还学生让学生做过)同学们可以讨论做答。【投影】江间作四首(其三)(08 全国 1)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1057 1106) :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西山: 在湖北鄂州西, 山幽僻深邃 拳宿鹭: 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春日即事( 08 全国 2)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14、注李弥逊( 1085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学生 1:1 组问: “ 退” 字好,请说说好处学生 2:1 组问:全文表达什么思想感情了?学生 3:2 组问: “ 网” 春和 “ 留” 春哪个好?学生 4: 1组答:网是拟人,网有遗憾的情感,想网缺网不住。教师:思路很好,有手法有字面意义,有情感。但网是拟人吗?是不是还缺点什么呢?学生 5:1 组答:补充,网是比喻,“ 丝丝 ” 与“ 网 ” 相照应,寓情于景。学生 6: 1组答:网有无力感,与作者当时被免职的情感和谐。教

15、师:很好,能结合注释。2 组的同学满意吗?学生 2 组:比较满意。学生 7:2 组答:退的本意是退去,形容天空辽阔,乐观旷达的感情。学生 8:“ 退” 是使动,是认为飞鸿在退,是说天空太宽广了,没有参照物的原因。学生 9:“ 退” 也是作者要归隐的意思。教师:这叫什么呢?学生:双关教师: 你们真的了不起,你的出题思路跟高考出题人的思路基本一致呀!咱们看看高考题是怎么出的。【投影】一、 (l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二、( 1)请对首句中的“ 网” 字进行赏析。(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

16、进行简要分析。教师: 题无定式思有式!只要把握出题和答题脉络,成绩自然会提高了。同时通过这节课咱们也真切的感受到了祖国语言的博大与芬芳。(七)作业【投影】仿照 08 年北京卷中诗歌鉴赏第二题,给下面诗歌出题并作答。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天地存肝胆, 江山阅鬓华 ” 中的 “ 肝胆 ” 和“ 阅” 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 分)江宁夹口三首 ( 其三 ) 宋 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教师:仿照08 北京卷鉴赏的第二题给下面这首诗出题并做答。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本课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把“ 应试 ” 训练转化成发展学生思维的训练,并且分层次教学,循序渐进,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同时,创建了一种积极激昂的学习氛围,设题巧妙, 难易适中, 学生感觉不说不行,争着表达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