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历史非选择题练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5037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9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综历史非选择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文综历史非选择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文综历史非选择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文综历史非选择题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文综历史非选择题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综历史非选择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综历史非选择题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文综历史非选择题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 赋役之制 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共调随乡土产绫绢施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施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竹, 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制(诸皇彩籍属宗飞者,及诸亲王茹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 恶免课役。 ”材料二: “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人。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而行商者,在所郡县,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钧, 使无饶利。 居人之税, 夏秋两征之, 俗有不征者正之。其租庸杂役恶者,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旧式。其田角之税,率以大历十四

2、年(即公元766 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 。 以上引自旧唐书? 卷一一八材料三: “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订丁, 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派办,京库、发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与官, 盖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小民得无忧,而事亦易集,立法颇为单便。 引自明史 ?卷一一八材料四: “ 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角,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 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钧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 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 别无徭役矣

3、。 ”引自清史稿 ?食货志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2 分)(2)根据材料一归纳该税制的四个特点。(2 分)(3)材料二反映的税制在哪些方面比材料一所反映的税制进步?(2 分)(4)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税制内容有何异同?(4 分)其异同说明了什么?(3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口农产品和矿产品等初级产品,进出口工业产品,进行不等价交换。1913 1930 年间,进口价格之差扩大了55% 。材料二中国农产品在各年全部出口货物中的比例示意图(下图一)材料三1913 年,英美烟草公司曾派人到湖北均州分发美国烟草种子给农民,种植及回收情况

4、如下(一贯相当于3.5 公斤):(见下表)回答 : (1)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什么历史现象? (2) 根据材料一、 三, 指出上述现象中的不正常因素,并分析出这些不正常因素的原因。(3) 中国近代农业史对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有什么启示?3、赋税制度历来是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黄宗羲指出,封建赋税制度有三害:“ 田土无等第之害,所税非所出之害,积重难返之害” 。清华大学教授秦晖将其概括为“ 黄宗羲定律 ”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1)黄宗羲是什么时期的人?有何贡献 ?并解释 “ 黄宗羲定律 ” 。(2)在农村的税费改革中,我们应如何走出“ 黄宗羲定律 ” 的怪圈?(

5、3)税费改革是我国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试概括前两次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 年 3 月 21 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法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 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2 年 5 月 2 日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不得使用雇佣劳动力。1925 年 11 月,苏维埃政权发布的新的法令,放宽出租土地和雇

6、佣劳动的条件。材料 2:中国粮食产量统计1952 年:16392 万吨;1957 年:19595 万吨;1958 年:20000 万吨;1959 年:17000 万吨;1961 年:14750 万吨;1962 年:16000 万吨;1984 年:40712 万吨;1990 年:43500 万吨;材料 3:从 1958 年夏季开始,只短短几个月时间,全国有七十四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二万六千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民有一亿二千多万户,占全国各民族总农户的 99%以上。当时,提出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完成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快的三年,慢的五六年,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遥远的事情。关于

7、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材料 4:到 1979 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展开了叫“ 生产责任制 ” 的某些尝试。 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问:(1)材料 1 中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什么政策进行了修正?请分析指出这一修正的实质是什么?(2)根据材料2、 3,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1958 1961 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3)根据材料2、4,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的原因。(4)材料 1 和材料 4 反映问题的

8、共同之处是什么?由此可得到哪些认识?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世宗实录卷五十七材料 2: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 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的主要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15 世纪开始就悄悄地进行着 欧洲文明扩张史材料 3:美国南北战争,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单纯地为了奴隶制这个道德问题,或是像税制那样狭隘的经济问题。它的原因要深刻得多。富饶的新大陆, 究竟是由农业还是由工业来支

9、配?是由第一次浪潮势力还是由第二次浪潮势力来统治?美国的未来基本是个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化的大局已定。 阿尔温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材料 4:(1793 年)六月三日 (雅各宾派政府)下令将逃亡贵族的地产分为小块出售,地价十年偿清。六月十一日规定农村公社的共有土地可按人口分配给农民,至于是否分配,由各公社自行决定。七月十七日的土地法令最为重要, 下令无条件废除全部封建权利,从而使一切永佃田成为农民的私产。 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问:(1)材料 1 主张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结合当时的背景分析这种政策产生的社会原因。(2)材料 2 中所说 “ 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15 世纪就悄

10、悄地进行着” ,这指的是什么?它对工业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3)材料 3 中说“ 北军的胜利,美国工业化大局已定” 是否正确?说明理由。(4)材料 4 中采取的措施对法国工业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5)根据你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指出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应具备哪些主要条件?6、在 19 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大潮中,美国、日本、俄国各颁布了哪些新的土地政策?各国制定这些土地政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这些变革对各国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参考答案:1、(1)唐代前期的租庸调制和后期实行的两税法;明代的一条鞭法和清代的地丁银。(2 分)( 2)特点:一是按丁征税;二是以实物税为主,或实

11、物地租;三是纳绢代役,称为庸;四是贵族官僚享有免交租庸调的特权。(2 分)( 3)进步:一是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比按丁征税合理,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二是贵族、官僚行商均要征税,扩大了纳税面,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2 分)( 4)相同点:一是均征收银两(或者用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1 分)二是简化了税收项目和手续。(1 分)不同点:一条鞭法既量地又计丁,没有废除人头税;(1 分)地丁银把丁银摊入田亩,废除了人头税。(1 分)相同点说明明后期以来,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简化税收制度。(2分)不同点则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农民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1 分)2、(

12、1)历史现象:中国近代农业商品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出口不断增加。(2分)(2)不正常的因素: 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其原料产地,贸易不平等,对列强的依赖性强。(3)原因: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扩大侵华权益,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日益沦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农业初级产品出口增多,经济畸形发展。列强大搞资本输出,赚取高额利润,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加紧对农民的掠夺。(6 分)(3)启示:国家加强对农业的宏观指导;加大对农业投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努力推动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在国际贸易中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8 分)3、

13、(1)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进步思想家。贡献: 认为君主制是“ 天下之大害 ” ;提倡 “ 法治 ” ,反对 “ 人治 ” ;反对重农抑商,提出 “ 工商皆本 ” 的主张。 对晚清民主思想的兴起有一定的影响。 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农民种粮都要等生产的粮食卖了以后用货币交税,中间还受商人的剥削;历代赋税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这就是著名的 “ 黄宗羲定律 ” 。(2)把税费改革与地方机构改革结合起来,大力裁减乡镇机构和人员,减轻农民的各种税外负担。规范税制,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分配关系,减轻、规范、稳定农村税赋。 对农民实行国民待遇,变城乡分治为城乡同治。统筹

14、城乡经济发展。发展生产,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收入。(3)相同点:都是农村的重大改革;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不同点:改革的内容不同。前者是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后者是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改革的结果不同。前者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为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后者废除了“ 一大二公 ” 的人民公社旧体制,推动了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4、(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质: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商品经济及具有剥削性质的租佃、雇佣关系,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 大跃进 ” 和人民

15、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反右倾斗争使“ 左” 的错误继续发展;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同。(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逐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反映了两国共产党人对过去农村工作的反思,并及时纠正了错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出现曲折是不可避免的,共产党人要从实际出发纠正自己的错误, 找到正确的道路;制定政策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5、(1)重农抑商。当时商品经济有显著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也已产生并有缓慢发展,这对封建经济起了瓦解作用。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考虑的是稳固封建社会的基础。(2)“

16、圈地运动 ” 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给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和资本。(3)正确。统一的实现,使国内市场广阔、原料增多;奴隶制的废除,使发展资本主义有了大量自由劳动力。(4)阻碍作用。形成小农经济,土地分散,市场狭窄,自由劳动力减少, 货币没转化为资本,不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5)劳动力、 资本和市场。6、(1)土地政策: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 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 64 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 年以上,这块土地就成为私有财产。(3 分)俄国: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的价格赎买。(3 分)日本: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统一征收地税。(3 分)(2)原因:美国向西部迅速扩张领土,大量土地有待开发;林肯政府为据转内战局面,调动广大人民参战的积极性,顺应民意颁布宅地法。(4 分)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更暴露出俄国的落后,广大农奴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