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古诗词练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2816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古诗词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古诗词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古诗词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古诗词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古诗词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古诗词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古诗词练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二语文古诗词练习(2014-3-13)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 2 题。渡 江 明 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 分)2. 请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 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3 5 题。骤雨 宋 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3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 分)4.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5. 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 分)2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6 7 题。蝶恋花出塞 清 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6.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 分)7.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 分)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8 9 题。关河令宋 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周邦彦( 10561121):字美成,

3、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8. 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9.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3 高二语文古诗词练习参考答案(2014-3-13 )1 奔波忙碌 ( 几问津、 忙于我 ) , 孤身在外 ( 孤枕 ) , 思念家乡 ( 乡国梦 ) , 朋友零落 ( 交游落落 ) 。2 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3“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4“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的变化,隐含牧童

4、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5 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6.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7. 设问,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深山”、 “夕照”、 “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8. 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上阕首句写“秋阴向暝”,显然是天光昏暗,

5、下阕首句写“更深寂静”显然是夜深人静。9. 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听来的、盼来的只是“寒声”和“无雁影”,萧瑟清冷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下阕写作者本想借景浇愁,但酒醒,却愁上加愁,更加深了主人公的孤独感。高二语文古诗词练习参考答案(2014-3-13 )1 奔波忙碌 ( 几问津、 忙于我 ) , 孤身在外 ( 孤枕 ) , 思念家乡 ( 乡国梦 ) , 朋友零落 ( 交游落落 ) 。2 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3“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4“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

6、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的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5 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6.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7. 设问,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深山”、 “夕照”、 “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8. 此词以时光的转

7、换为线索,上阕首句写“秋阴向暝”,显然是天光昏暗,下阕首句写“更深寂静”显然是夜深人静。9. 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听来的、盼来的只是“寒声”和“无雁影”,萧瑟清冷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下阕写作者本想借景浇愁,但酒醒,却愁上加愁,更加深了主人公的孤独感。4 张弼 赏析渡江 明张弼 ( 2011重庆)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1) “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 分)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 (孤枕 ),

8、思念家乡 (乡国梦 ),朋友零落 (交游落落)。解析:首联起总括作用, 从其它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可。(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 分)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解析: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 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 人似沙鸥, 转徙江湖。 本诗也是如此, 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诗歌翻译:在这扬子江头我已经是几度经过渡口了,江中的风波还像以前一样作为客人的我却又添了新愁。在船上,看到向西飞去的白

9、日比我还要忙碌,向南走去的青山冷冷得讥笑我这个失意的人。独自睡去,却又为思念家乡的梦惊醒,破旧的衣服上还沾有京师的尘土。朋友都像星星一样零星的散落在各地,面对着江上飞来飞去的沙鸥吟诗,联想到自己孤单漂泊的情形,心中立刻产生了怆然之情。徘徊在长江岸边,几番求渡却不得;江上风雨烟波一如旧时模样,而我这渡客却又添了新的愁绪。夕阳易逝,岁月催人老,两岸的巍巍青山冷眼瞅着我一路向北,它自岿然不动也无所谓人世的岁月无情。一自己在漫漫旅途中,难以承受对故乡的思念,我那经历了一路颠沛而破旧不堪的裘衣,似乎还沾染着京全部的风尘。旧日里一起游学论道的相投之人如今四散分离,全部不止漂泊何处了,只剩我孤身一人对着沙鸥

10、吟诗发愣,伤感着离别与孤寂。解析:( 1)本题考查 “ 鉴赏诗歌 ” 之“ 炼字 ” 的知识。解答时首先要字不离句。任何一个汉字都无所谓好坏优劣之分,但一进入具体的语境中,则显示出高下来。所以,所谓某字用得好,是说某字在某句中作用发挥得好。还要联句分析。正因为字不离句,所以,在赏析某个字的妙,必须联系其所处的相应句子来分析。答案要有以下几部分:形式上要点明或修辞、或活用、或手法等等;内容上要分析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效果上可从诗中形象(诗人自己或诗中他人)角度分析效果表达得怎样,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效果表达得怎样两个方面介入。(2)本题考查 “ 鉴赏诗歌 ” 之“ 炼句 ” 的知识。分析句子要抓住句

11、中的关键词,如本题的“ 骤晴 ”“绿” ,深挖其内涵和效果。(3)本题考查 “ 鉴赏诗歌 ” 之“ 构思、思路 ” 语言表达方面的知识。虽说这类习题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主流的分析、专家的观点我们绝对不可弃之一边。分析要结合全诗进行,整体考虑,理顺整诗思路或好、或不好。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写牧童眼中农村夏日急雨之壮观富于生活情趣。牛尾的乌云如浓墨泼洒 ,牛头的风雨急如水车波涌轴翻。顷刻之间 ,怒涛汹涌卷上了沙滩,就像千军万马鏖战5 急,阵阵吼声如飞瀑鸣雷令人心寒!牧童家住溪西湾,清早骑牛去那河北滩。慌忙中冒雨渡溪返村 ,没想到暴雨骤停,又绿了群山。 本诗语言风格不事雕凿。通俗易懂的比喻,使人

12、觉得朴实清新 ,平淡无华的语言组合又极富有生活情趣。本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一个“ 骤” 字。暴雨来的“ 骤”, 去的也 “ 骤” 。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不断转换来描绘这壮观的景色。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景 ,在作者的笔下自然地表述了出来,使人读罢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农村中夏日急雨之壮观:一个家住溪西的牧童,一早就骑着牛去溪 北放牧。正在放牧时,忽然乌云翻滚,风雨骤至。牧童慌忙冒雨向西南方向渡溪回村,可是雨又 “ 骤晴 ” ,“ 山又绿 ” 了。作者巧妙地把风雨骤至之场景提到开头,突兀而起,使人惊心动魄。“ 泼浓墨 ” ,喻云色之黑; “ 翻车轴 ” 的“ 车” 是水车,水车戽水,轴翻水涌,发出声音,这

13、里用以形容风雨之声。一以喻色,一以喻声。一以写暴雨将至未至;一以写风雨已经到来。而两者相距,只有牛头牛尾之间,突出了夏雨特征。三 四句进一步用多种比喻写风雨之势。“ 顷刻 ” 言来势之猛, “ 十万军声 ” 状雨声之壮。 “ 怒涛卷 ” 上“ 沙滩 ” ,借潮水之汹涌,一喻雨势奔腾。“ 军声吼 ” 如“ 鸣瀑 ” ,以 “ 鸣瀑(瀑布) ” 喻“ 军声 ” ,又以 “ 军声 ” 喻风雨之声。后三句是补笔。“ 溪西 ” 应指西南, “ 溪北 ” 应指西北,即修辞学上所谓“ 互文 ” 。牧童迎着风雨向西南走,故牛头已经下雨,而牛后还只是乌云。点得清楚,补得必要。尤妙的是第四句忽又一转,写出雨晴山绿

14、,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观。作者刻画壮观,自见豪气,转折自如,多用口语,朴素清新,富有生活气息。6.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 分) 6.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解析】“今古河山无定据”指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诗歌以议论开篇,其作用在结构上是引领全文;在内容上是奠定了全词的格调,或揭示主旨。22.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 分)22. 以情相问, 以景作答; 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深山”、“夕照”、 “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

15、惆怅之情。22.【命题透视】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能力。【解析】画线句在全词的结尾,以写景来抒情,其表现手法往往是以景结情;再看这两句特点,一问一答,所以答案为“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再看最后一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全句写景,却没有一个动词,与“枯藤老树昏鸦”的表现手法相同,属于名词(意象)叠加,将无限的深情隐含于无言的景物当中,含婉深致,耐人寻味。【附诗歌欣赏】此词为容若侍从康熙皇帝出塞之作。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起句抒古今兴亡之感,同情人民罹战祸之悲惨,与“一将功成万骨枯”同一襟抱,气概豪雄,仿佛苏辛。“画角”两句是诗人

16、出塞时眼前所见之景,通过“画角”“牧马”意象的捕捉,传达了边塞特有的雄壮、紧张、激昂场景。高亢的号角声,牧马频繁地来往,极言出巡的辛苦,内心亦实有难言之隐。“满目”二句,就直接写出丹枫吹老,无人可语,一片真情,动人心弦。此两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情绪又是一转,词人不只看到了眼前荒凉艰苦的边地环境,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6 说的人生无常的荒诞感。下阙“从前”句词人由眼前的边塞展开联想,追想边地上发生过的恩怨情恨。“幽怨无数” ,更深一层,既包括征人在外怀念闺中思妇,也写到闺中思妇怀念战场上征人的死活存亡。“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句承下阙首句,以点代面,从王昭君的边塞“幽怨”入笔,传达词人的慨叹。末两句用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笔调,写自己的幽怨。“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共用四个“深”字,说明对夕照也生愁,对秋雨也生愁,这种无数幽怨,正如李后主所谓“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词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此词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点面结合,借用典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词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